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国利用数码技术等现代手段保护濒危民族文化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06  作者:记者 裴闯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裴闯)记者近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我国正在加紧建设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经过前期建设,目前已入库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古代文献316册,口承文本62册,录像带2400分钟,光盘5920分钟,录音带5.9万分钟。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朝戈金说,我国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资料,但至今全国尚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文学资料库。这个名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的项目于2000年立项,将于2005年完成。他说,建立这个资料库具有抢救文化遗产的性质,“项目的运行目前非常顺利。”

  目前资料库收藏的资料包括口承资料和书面资料两类,其中口承资料包括口承史诗、叙事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内容,书面资料包括古代文献和现代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及手稿。专家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将有关文字、音像、图片和实物资料运用数码技术、光盘等现代手段加以保存。

  朝戈金是资料库项目的主持人。他认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出许多独特的艺术样式,其中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如史诗、藏戏等,它们以多样的传统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历史悠久又相当脆弱的民间文化资源正在急速湮灭。如果不加紧保护,那些被称为“活化石”的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将迅速走入历史。

  朝戈金介绍说,藏族老艺人扎巴据说会演唱70部《格萨尔》史诗,但在仅仅被记录了28首时突然病逝。“老人的突然离世非常令人遗憾,这给《格萨尔》史诗研究事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朝戈金说,“有时候,一位精通掌故的民间老艺人的去世,就等于烧毁了一座民族文化的‘图书馆’。”(完)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3-10-29 16:05:23)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