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研究所召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座谈会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3-02-28 作者:意娜
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召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座谈会,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与民文所领导班子、各学科带头人一道,共叙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趋势、机遇与挑战。会议由民文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丁国旗主持。民文所相关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参加。
丁国旗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民文所的所情所史。研究所各学科带头人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介绍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民文所各研究室虽成立时间有先后,但一直以来都在各自领域探索主要发展方向,积累了一批学术成果,形成了史诗学、神话学、各民族文学研究等优势学科和新兴研究方向。在发言中,各学科带头人也提出了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发展困境。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看法,提出了一些中肯、宏观、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永兵表示,西藏大学已与民文所开展合作交流多年,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新的合作方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他认为,在我国民族文学学科建立初期,族别研究较为突出,随后比较研究和关系研究逐渐发展成熟,如今进入共同体文学研究阶段,这是中国文学研究和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重点。应形成大文学观与大艺术观,将民族文化与艺术纳入研究视野,同时适度集中人力物力,组织科研力量,打造新的学术特色和学科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青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高校的学科建设不同之处破题,认为民族文学研究“国家队”应集中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科发展上,要尊重历史,继承学科传统并不断强化,根据学科特色补齐人才短板,培养未来的学术骨干和领军人才。同时还要立足现实,既要关注具体问题,也要在学术上回答时代命题,回应重大现实关切,发挥好国家智库作用。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范玉刚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破解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偏西方化”难题找到了突破口,也给民族文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在史诗学和神话学优势学科基础上,可以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诗学共同体的角度,建构一些原创性的理论和标识性的符号。其中,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学理论和美学,以及研究中国文艺道路中的少数民族文艺道路,可以成为民族文学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士聪看来,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应当树立自信。民文所的学科建设要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在政策咨询、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尽到“国家队”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谈道,民族文学研究与一般文学研究不同,期待民族文学领域出现标志性的理论家,勇担理论突破的历史责任。赵勇呼应了金永兵提出的构建大文学观的建议,呼吁打破狭隘的文学边界,在大文学观的基础上进行学术思考。</p>
丁国旗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民族文学研究者要有积极进取意识,要以服务国家需要、回应现实关切的更高站位,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民文所的科研人员需要打开思路,广泛吸纳意见建议,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解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界同仁要共同搭建平台、广纳资源,使民族文学研究的道路越走越宽。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23年2月24日第3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