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深化人文交流互鉴 促进民心相知相通——“中国史诗传统”展走进哈萨克斯坦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9-06-11  作者:旻文

 

  “中国史诗传统”展现场。 郭翠潇摄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社情民意基础,人文交流则是民心相通最可依赖的桥梁纽带。”5月16日,“中国史诗传统”展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图书馆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朝克在开幕式致辞中如是说。

  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展览用40块展板容纳了近百张图片和1万多词的英文介绍,内容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的60多种史诗传统。展览还专门设立了哈萨克族史诗专版,介绍了中国境内哈萨克族史诗传承情况。展览为期1个月,除了在该校图书馆展出外,还将在该校东方学系、学生服务中心等多个场馆巡回展出。

  中哈两国重视人文合作、关注民心相通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山水相连,久为近邻。从古至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丝绸之路上绵延不断,源远流长,在两国关系的交往史上书写了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的无数辉煌篇章。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倡议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一带”。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2014年1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宣布,实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这个构想与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契合点和互补点,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彼此呼应、成功对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重视人文合作、关注民心相通、搭建交流平台,是中哈两国人民共同的努力方向。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而此次“中国史诗传统”展,正是深化中哈之间的人文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一种新型学术交流形式。

  展览开幕式当天,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第一副校长布尔库提巴耶夫专程从首都努尔苏丹赶回,会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这次展览活动很成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进一步促进了中哈两国学术交流和互相了解沟通。”布尔库提巴耶夫说,“中哈两国应该更多地开展与此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推进两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不断增进两国的友好往来。”

  展示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叙事文学样式,史诗在人类文明史上常被赋予重大文化意义,也常被视作各民族文学的高峰。中国世代相续的口传史诗,反映了各民族的精神世界及其卓尔不群的诗性智慧,也印证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造力。

  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着上千种史诗,其中,藏族史诗《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及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已经成为饮誉世界的“三大史诗”。习近平主席几次在重要会议上述及“三大史诗”,并将这些史诗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是“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

  中国学术界非常关注史诗的研究,重视中哈两国人民在文化、精神和思想上的沟通,积极推动文化共享与文明互鉴。此次“中国史诗传统”展是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史诗传统在国外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展示,主要基于两个目标:一方面展示中国史诗传统的基本面貌,介绍史诗的类型与流布、史诗演述人与史诗代际传承、史诗演述与民俗生活、史诗文本与文化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回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口头史诗传统领域的建档历程和多重实践,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

  “这次展览很特别。以往高校来举办展览,大多是介绍本学校的情况。但这次展览是关于文学的展览,而且是文学中的史诗,是比较小的领域。一开始,我们担心感兴趣的人少,没想到展览吸引了很多人。”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达吾林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活动体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很高的学术水平。展览选取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史诗传统,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

  “回顾过去,中国史诗传统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和整体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中国史诗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史诗研究专家朝戈金说,“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了更便捷的手段来记录、存储、描摹、传播、弘扬、振兴包括史诗传统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怎样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朝戈金表示,在国际史诗学术的格局中,怎样才能更多地发出中国学人的“声音”,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各民族传承人在史诗传统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得以维系和赓续,让中国史诗多样性的复调之歌“不会衰老,不会死亡”,我们确实需要进一步去“追问”,也要去积极地“回答”这种追问。“新的探索正在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朝戈金说。

  挖掘历史,以服务现实,将进行全球巡展

  “挖掘历史,以服务现实,希望这个展览能够为哈萨克斯坦的朋友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尤其是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优秀的口头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在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成就提供帮助。”朝克说。

  作为展览配套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幕式当天下午,朝克和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祖春明在该校孔子学院举办了专题讲座,并与孔子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

  该校孔子学院教师柯拉热是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她高度评价此次展览,“现在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展览加讲座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据悉,此次展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合作筹建“中国研究中心”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也是今年该校各国学生夏令营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史诗传统”展是全球巡展,哈萨克斯坦是首站。未来,该展览将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中国研究中心的建立到其他国家展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9年5月31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