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文携手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18  作者:姜红

  当地时间8月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及比利时列日方面联合组织的首届世界人文大会在比利时列日开幕。会议为期一周,涉及移民、环境、科技、文化、可持续发展等众多议题,与会专家由此深入探讨人文科学对于人类应对系列挑战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大会的核心思想在于,在当今这个变动的时代中反思哲学人文科学的定位、作用以及对于引领人类的价值与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与人文科学部助理干事长纳达·阿勒-纳西夫(Nada Al-Nashif)说,此次大会旨在强调人文科学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人文科学应当受到更好的保护、更多的支持,在研究、教育及决策过程中都应重新受到重视。 

  人文社会科学不可或缺 

  朝戈金表示,在社会飞速发展和变化的今天,我们要思考古老、经典的知识对今天的意义。人文科学与人的精神生活、内心情感有关。人文科学对人类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时间通常较长,不是解决短期问题。在如今以解决短期问题为主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大家不太有耐心、有时间、有眼光去思考、践行人文思想。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兹·奥斯特毕克(Luiz Oosterbeek)对本报记者说,过去几十年,人们似乎走入一个陷阱——只是关注短期问题。人们需要有远见,应对不确定性、做出抉择等都与人文科学有关。人文科学不仅关乎过去与未来,也关乎现在。 

  朝戈金认为,今天人类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例,气候、移民、战争、文化和信仰的颉颃,社会公平正义的落实,每个问题都不是单靠科技进步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捍卫人文科学,通过阐释表明其重要性与力量。这也是此次大会覆盖主题颇为广泛的一个原因。” 阿勒-纳西夫称,如果没有对人文科学的理解,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恐怕无法实现。 

  科技需要人文伦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金惠敏提出,科学与人文之争由来已久。启蒙运动以后,科学理性得到极大推崇。由于人文科学不能直接变现、创造物质价值,成为很多科学至上主义者攻击之处。然而必须要看到,科技和人文都是人类的基本属性及表现,在生活中发挥彼此不可取代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德明说,科学的发展或许可以让人类在某种条件下无所不能,但缺乏约束的发展又可能让人类丧失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要素。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包括生物工程和智能机器人在内,虽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是也带来一些伦理问题,需要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进行制约。从这个方面而言,人文科学有着自然科学所没有的力量。 

  奥斯特毕克称,科学有基础性作用,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人文科学不仅可以为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理性答案,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暂时搁置问题、冷静应对。 

  “机器人可以下棋、写诗等,但荷马和普希金是永远无法取代的。”朝戈金在大会开幕式上如是说。 

  阿勒-纳西夫表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加便捷,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创造更多可能性,但是要反对滥用技术。尽管机器人也可以从事下棋等活动,但是文学、音乐、运动等带来的情感体验,是机器人所不能及的。人们需要有所反思、明辨是非,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也理解其局限性。 

  奥斯特毕克认为,现在有机器人在学习人类的情绪,在未来,机器人可能也会有创造性。人们需要对此进行反思,自己的立足点在哪里、意欲何为。这些伦理问题非常重要,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人文与科技相互交融 

  朝戈金表示,人文与科技在未来应该会携起手来。目前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好的发展,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技术得以分析、保存、档案化,为传统文化在目前及未来的复兴和发展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科技进步有助于促进人的精神全面发展,让艺术、人文思想的传播更迅捷、方便。今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假如人类能够从体力劳动中进一步解放出来,人的精神需求会更多。科技与人文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人文科学发展,人文科学也希望拥抱科技,通过科技发展自我。 

  阿勒-纳西夫提出,如今人文与科学的合作越来越多。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一方面它与气体排放、低碳等具体技术性问题相关,另一方面,人们还要思考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它同时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需要二者合作。在抗击气候变化问题上,跨学科研究还有待大显身手。 

  “在现代生产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金惠敏称,在当前社会,科技和人文都可以创造价值。例如,工业设计加入艺术因素而具有了美学价值;科技产品除了可以满足实用需要之外,也可以满足精神需要。很多科技产品除了不断更新技术,还要不断改进外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安德明认为,科技与人文的互补与融合,既是一种趋势,又是当务之急。长期而言,二者尽管有冲突,但是也在冲突当中相互支持与补充。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得以向前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8月11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