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国格萨尔研究西南基地”年度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6-11-25  作者:李连荣 加央平措

  20161113日,由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格》办”)和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共同承办“全国格研究西南基地”(以下简称“西南基地”)年度工作会在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召开来自北京、西藏、青海、四川、甘、云南等地“格尔非遗文化”的各级主管部门领导和《格萨尔》史诗家学者30余名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常务副全国格研究西南基地主任万果教授主持 

  会上,西南民族大学副校王永教授致欢迎辞,希望“全国格萨尔研究西南基地”,通过进一步提升中外史诗的互通互鉴,更好更深入地进行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的探索,为格萨尔学汲取更多的史诗资源,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朝克研究发表了整合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建设《格萨尔》西南研究基地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讲话他认为通过该基地可以推动格萨尔学科建设,进而辐射整个全国的格萨尔史诗传承保护和整理研究事业。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捐赠有关文献资源,在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建设“格萨尔史诗文献馆”。并且拟通过发布项目、举办学术讲座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使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再生性传承和发展。 

  会上,全国《格萨尔》办公室主任布旺丹研究就《全国格研究西南基地中期目标与划》(征求意稿)与“2017年西南基地工作划”做了详细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院长宁梅教授、西藏图书馆努木馆长、青海《格萨尔》研究所所长黄智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以及各地相关“格萨尔非遗文化”各级部门的领导,敞开心扉、献计献策、抱着对《格萨尔》史诗的一腔赤诚,深入讨论了“西南基地”的未来建设规划及各地“格萨尔非遗文化”的保护重点与研究等问题。此外,会议期间杨铭嘉教授还介绍了作为“西南基地”重大孵化项目《我国藏区格像文化研究》的工作展情况。 

  与会学者认为,“西南基地”应该发挥其在《格萨尔》史诗传播传承与研究方面以及学术交流方面的核心地理与区域优势,整合政府、专家学者、学校教育与网络媒体等方面资源力量,将其建设成《格萨尔》史诗的全国“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资料中心”“交流中心”等,在促学科”建、学术创新和文化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学者提出,为避免造成各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应该发挥各地区《格萨尔》研究基础优势和学科建设优势,有效地规划“西南基地”的目标重点。  

  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达成共识,认为,在现今“格萨尔非遗文化”成为热点的时候,学者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思考《格萨尔》史诗及“格萨尔非遗文化”的未来保护与发展问题,指出正确的方向。比如,“格萨尔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保护,是《格萨尔》史诗乃至“格萨尔非遗文化”的重中之重。但是他们现今依然存在亟须解决的社会待遇与生活待遇等方面的种种困难。这些人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现今如此汹涌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百年后随着这代人的离去,《格萨尔》史诗说唱可能成为绝响。因此,抢救与保护“格萨尔非遗文化”传承人,或者说“延长”《格萨尔》史诗说唱的寿命,依旧是我们时代的重要迫切使命。也有文化管理者指出,在推动“格萨尔非遗文化”保护时,应加强“格萨尔部落文化”为核心的史诗传播传承“文化空间”(语境)的保护,比如色达的“尼奔达雅村寨”、果洛“德尔文部落”等等,这将有效地促进“格萨尔非遗文化”的命脉延续。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在加强《格萨尔》史诗核心传承区及史诗本身关注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其传承边缘区域如白马藏族等地区的《格萨尔》以及史诗中的音乐曲调等内容的调查研究与抢救保护工作。会议当天下午,西南民族大学还组织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和民族博物馆。 

  西南民族大学与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共同合作,今年7月挂牌成立“全国格研究西南基地”以来,除了重点推进相关《格萨尔》史诗的系列研究项目,还着手编写了《英雄史诗“格萨尔”赏析》等教材,准备开展相关“格萨尔非遗文化”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培养相关研究与管理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