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民俗学与口头诗学的国际碰撞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25  作者:民文所资料中心

  2011年10月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研究员率团赴美国参加2011年美国民俗学会年会。该年会以“和平•战争•民俗”为主题,除本国数百名代表外,有中国、日本、芬兰、德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民俗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议上,我国学者做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现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题发表。在会议上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热烈讨论。会议期间,朝戈金一行还与美国民俗学会执行委员会进行了高层会谈,就已经签署的中美民俗学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内容,如国际合作、高层互访、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进行了具体安排,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搭建起平台。

朝戈金研究员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演讲


  会议前夕,朝戈金研究员还应邀到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做了题为《Oral Epic Traditions in China: Diversity, Dynamics, and Decline of Living Heritage(中国口头史诗传统:活态遗产的多样性、动力及衰微)》英文演讲的网络国际直播。演讲中,朝戈金研究员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口头史诗传统研究的学术史,从国际上有关“中国没有史诗”的争论,到1930年代开始的中国史诗搜集调查及研究成果,再到中国史诗研究的五个发展阶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文类的多样性、史诗流传区域、民族分布以及传承情况。在演讲的第二部分,朝戈金研究员介绍了民族文学研究所学者所做的口头史诗个案研究,包括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苗族《亚鲁王》等,以及在史诗研究理论、田野调查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最后,朝戈金研究员强调了人类口头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国学者所做的抢救、保护、研究工作。

  据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弗里教授介绍,这是该中心第一次通过互联网视频直播学术讲座。共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的13个国家的观众通过互联网收看了该讲座直播,讲座获得了现场参与者的高度评价,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是中国学者第一次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口头史诗研究,通过互联网这一便捷的工具,突破了场地、区域的限制,大大扩展了学术交流的辐射范围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口头史诗研究进一步走向国际学术界,为提升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中国史诗研究成果

网络视频直播画面

演讲录制视频收看地址:口头传统研究国际学会(ISSOT)网站 http://issot.org/events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