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CASS人文学术前沿系列讲座”开讲 刘禾、王中忱探讨跨语际交流与文明论问题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24  作者:刘大先

  2011年7月4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刘禾(LydiaH.Liu)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王中忱应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办主题为“跨语际交流与文明论问题”讲座。“CASS人文学术前沿系列讲座”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此次讲座是该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民族文学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主持。

刘禾教授

  刘禾围绕主题做了报告,她从“何谓civilization?”这样的发问入手,对“文明”话语进行知识考古,发掘所谓“文明的标准”的由来和社会阶段论的发展演变,通过对中英之间的条约中“夷”这样的衍指符号(supersign)的抽绎,进入到现代国际法的探讨中。她发现国际法的理念与19世纪的文明等级论一脉相承,而欧美的文明等级论早已潜移默化,是长期以来威胁世界和平的导火索。如今,有必要深入地反省我们的知识来源,尤其要警惕近代史的大叙事(比如自抑性的“闭关自守”叙事等)。而跨语际实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克服思想史的盲点,找到通向历史的路径。她在报告中还涉及到福泽渝吉的“文明论”问题,指出其理论来源多出自于欧美的中学教科书,从这一细节提示我们,对于“西学”、“西方”甚至“欧洲”这些习以为常的观念话语需要加以辨析和反思。

王中忱教授

  王中忱的报告“福泽谕吉‘文明论’的扩散与再生产——以‘丸山谕吉’现象为中心”,呼应了刘禾提出的问题。他从福泽谕吉的多样形象(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日本现代化设计师、“脱亚论”者、大东亚思想的先驱、与国家权力抗衡的民主主义者、自由主义的思想家等)入手,着重探讨丸山真男阐释出来的福泽谕吉。他指出丸山的解读主要采用的是进步史观与抽象提取法:把福泽的文明阶段等级论视为“文明进化”的进步史观;福泽的“支那、日本文明比较论”是为了证明“文明进步经由社会活动的多样化而产生。如果社会活动多样化,单一价值社会自然会被淘汰,人民将获得自由开放”这一命题。他同时还对子安宣邦的丸山批判做了介绍并提出批评性意见:丸山真男解读福泽的“文明论”,与其说他注意“文明”相对于“野蛮”而成立的论述结构,不如说他更重视相对主义式的思考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让他对于福泽文明论所隐藏的脱亚论观点欠缺敏锐的观察。最后他还联系福泽渝吉与梁启超及明治维新叙事谈中国的接受问题。

  来自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并就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论问题,世界濒危语言问题、现代性的焦虑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附主讲人简介:

  刘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与社会学中心终身人文讲席教授。中国清华大学文学院双聘教授。主要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Literature, National Culture, and Translated Modernity-China, 1900-1937,1995。The Clash of Empire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in Modern World Making,2004。The Freudian Robot : Digital Med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Unconscious,2011。Tokens of Exchange: The Problem of Translation in Global Circulations,1999。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2003。《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2002。《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1999。《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2009。《持灯的使者》,2000。

  王中忱,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日本国立岩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编委,《国际理论空间》编委,著有《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论集》、《走读集—中国与日本之间:文学散札》等。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