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应用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圆满召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21  作者:院网络中心

    2008年7月1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应用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我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陈佳贵、驻院纪检组组长李秋芳、院秘书长黄浩涛、副秘书长晋保平等院领导出席会议;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同志为大会写来贺辞。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院属各单位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所(局、中心)领导、专兼职信息化工作人员和各学科片网管员等180余人出席了表彰大会。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总结十年、汇报十年、交流十年、表彰十年,展望十年。通过大会,总结十年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表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对“十一五”期间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工作重点做出论述。

    会上,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兼院信息办主任解延德做了题为《总结十年,展望十年 我院信息化建设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的工作报告。他总结了我院信息化建设十年来的主要成果和经验,并阐述了目前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他指出,十年来,我院的网站建设特色鲜明,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信息开发成果显著,办公自动化稳步推进,对外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逐步展开,管理和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我们拥有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及基本建设资金的支持;得益于院、所两级信息化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务实的指导思想以及坚定不移的建网目标,始终坚持定位准确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阶段明确的工作方针,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使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主任在谈到今后的工作任务时说,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蓝图正在设计,未来的形势发展很快,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抓紧队伍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改革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具体来讲,要解决我院信息化建设再发展的认识问题,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以“强强联合”的思想,建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网,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建立一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使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创新与开拓中稳步前行。解主任在向获奖的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表示祝贺的同时,缅怀了曾经为我院信息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曹雨生先生,号召全体同志向曹雨生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精诚合作,勇于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做好今后的信息化工作。

    会上向二十个先进单位、两个特殊贡献奖单位和三十五个先进个人颁发了奖杯和荣誉证书。社会学所副所长汪小熙代表获奖单位、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王旭东代表获奖个人分别作了发言。

 

    陈佳贵副院长代表院党组做了指示。他在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是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院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我院网络要大力宣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要大力推介我院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优秀成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大力推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我院网络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科学投入和合理使用有限的专项资金,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我院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要加快数字图书馆、院所外文网站和著名学者外文网页、电子院务所务等的建设,加强应用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要加强与地方社科院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覆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立体网络体制。要大力加强网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研究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网络信息质量和网络运行效率。

    会上还宣读了王伟光副院长的贺词。他在贺辞中说,十年来,院属各单位从事网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同志,始终坚持为全院科研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中央决策服务,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使我院网络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成为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他强调,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是我院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一项重大工程。全院上下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切实把网络信息化建设作为关系我院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抓紧抓好。要大力加强网络硬件和软件建设,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创新体制,壮大队伍,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下午还举行了我院信息化成果交流演示会。会上,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助理徐昂展示了我院信息资源建设十年来的成果,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图书馆及办公厅等单位分别对十年来各自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交流。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网2008-7-10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