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自然景观

  森林资源

  全旗有森林面积467万亩,立木蓄积量85万立方米。山杏林面积300万亩,年产山杏核250万公斤以上。柞林面积108万亩,可开发养蚕业。

  野生动植物资源

  扎鲁特旗是通辽市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马鹿、黄羊、獐、狍、狐狸、野猪等野兽三十余种,乌鸡、山鸡、飞龙等山禽 几十种。

  野生植物有金针菜、木耳、蘑菇、黄花、蕨菜、猴头、榛子野大豆、芦苇、马莲等200多种,其中芦苇年产500万公斤以上。

  中草药材资源

  中草药材有:西洋参、麻黄草、防风、甘草、远志、龙胆草、柴胡、赤芍等170多种,其中:西洋参年产2万公斤,麻黄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

  矿产资源

  扎鲁特旗地下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目前,已发现或探明的矿床(点)110余处。主要矿种有:铌、钽、锆、铪、铍等稀有金属矿产;铜、锌、铅、银、金等有色金属及伴生贵重金属矿产;叶腊石、萤石、云母、高岭土、硅石、石灰岩、黑耀岩、水晶、隐晶质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褐煤、烟煤、无烟煤等能源矿产。其中:已探明的资源及储量为:稀有金属矿产矿石量为2亿吨以上,茉纯蟛⒑置涸毒按⒘课?0亿吨,有色金属矿产矿石量50万吨,隐晶质 石墨远景储量为2000万吨,叶腊石远景储量为1000万吨,罕山矿泉水是一种中性低矿化度、含硅、锂、锶的重碳酸钙型水,日涌量为500吨以上。

  水产资源

  扎鲁特旗的泡子多数呈微碱性,属富营养型淡水水体,具有发展渔业生产的良好条件。全旗水域总面积7.53万亩,其中可养鱼面积3.56万亩,目前实际利用面积2.02万亩,利用率56.7%,年产鲜鱼139吨。水生生物品种较多,浮游植物7个门,70个属,主要有兰藻、硅藻,年均生物量13.8毫克/升。浮游动物29种,主要有轮虫类、挠足类、枝角类,年均生物量2.95毫克/升。低栖动物有9种,主要有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动物,年均生物量6.75毫克/平方米。

  扎鲁特旗大部分河流为辽河流域新开河水系,鱼类群体保持着原水系土生鱼类。第一类是江河平原复合体鱼类,有鲢、草、红鳍、条、马口角、团头鲂等。第二类为第三纪早期复合体鱼类,有鲤、鲫、鲶、赤眼鳟、麦穗鱼、泥鳅等,是土生土长的古老鱼类,占总产量的70%以上。第三类是印度复合体鱼类,有青鳟、乌鳢等,不属生产品种。

  气候及特点

  扎鲁特旗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北部温凉,南部中部温热,雨热同期;秋季短暂而霜早;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零下33℃;最高气温零上38℃。终年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降雨量300—4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8三个月内,全年降水量小于 蒸发量。

  1、春季
  春季(3—5月)的气候特点是春风多、降水少、升温快,气候干燥。3月,呈残冬景象。进入4月,太阳辐射增强,气温明显回升,月平均气温为7.9℃,比3月份上升10℃左右,其上升辐度是全年月季上升最大的月份。

  该季降水量偏少,平均在73.6毫米左右,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9.6%左右。四季以春季的大风日数最多,一般一个月内可出现6—12天,4、5月份平均风速在3.8米/秒左右。由于春风大气温高,降水抵偿不了蒸发散失的水份,致使土壤上层水份短缺,造成“十年九春旱”,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在一般年份4月上旬由雪转雨,5月4日前后终霜,4、5月份可见冰雹,但雹粒小且稀少,故对农业危害不大。

  2、夏季 
  高温、高湿、雨量高度集中是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6—8月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且温差小。历年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3.4℃。7、8两月的相对湿度在69%左右,一般年份7月上旬入汛,8月下旬出汛,夏季平均雨量为299.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6.3%。该季多雷阵雨天气,强对流天气又常产生冰雹和短时大风,对夏季农作物危害极大。

  3、秋季
  秋季(9—10月)比较短暂,入秋以后云量逐渐减少,能见度开始转好,日照充足,气温日夜温差加大,出现秋高气爽的宜人天气。平均气温9月份为15.2℃,10月份为6.8℃。全季雨量为48.9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4%,除个别年份外,秋季很少有大雨。由于秋季降水变率大,发生秋吊的机率较多,这也是全旗的自然灾害之一。9月下旬出现霜冻,但个别年份的霜冻出现较早,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4、冬季
  冬季(11—2月)寒冷而漫长,西北风多,雨雪少,气候干燥。除11月外,其它三个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年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份。本季降水少,平均为6.8毫米,主要是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7%。最大积雪深度曾达到11厘米,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5天,最长连续积雪日数达到32天。

中国民族文学网 © 1999-2011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数字网络工作室
China Ethnic Literature Network  Copyright©1999-2011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 CASS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地 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电 话:(010)65138025 邮 编:100732 京ICP备06013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