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文学所与扎鲁特旗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研究基地”签约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11  作者:

  2003年8月29日上午,朝戈金副所长代表民族文学研究所,马砚春副旗长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政府,在关于联合建立“研究基地”的协议上签了字。从此,扎鲁特旗就正式地成为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基地”。在签约仪式上,扎鲁特旗一行三人带来了关于扎鲁特民间文化的大量图文资料,民族文学研究所领导和相关科研人员向扎鲁特旗人民政府领导展示了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科研规划,介绍了双方合作的具体设想。双方对长期合作充满信心。

  在经济全球化、工业化、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移民和环境恶化等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威胁,许多传统和民间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文化传统和来自本土少数民族文化渊源的口头遗产正濒临消亡的危险。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大力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号召,以期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无形/口头遗产。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我们同样面临着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艺术的挑战。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中,我们急需对各民族口头遗产进行必要的鉴别、保存、研究、传播、保护和宣传。我国文化部门也非常重视对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文化部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正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旨在立即启动抢救和保护工作。

  民族文学研究所和扎鲁特旗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扎鲁特研究基地,正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精神相适应的一项长期举措,同时也是我所根据本所的学科建设实际和学术力量构成,规划成立“中国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简称“口传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民族众多,口头传统等无形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专门化的学术研究,乃至相关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则相对滞后。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恢宏灿烂,在历史长河中与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作为口头传统的蒙古族史诗、蒙古弹唱历史悠久、气势恢宏,但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挑战和危机。扎鲁特旗是蒙古“博”(萨满教)保存最好的地方,是“安代”舞的发祥地,还是蒙古“本子故事”(一种乐器伴奏的说唱艺术)的摇篮。拥有丰富的蒙古族口头传统,并产生了杰出的说唱艺人琶杰大师,是一个天然优秀的蒙古族口头传统的研究基地。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然而当地的研究和对外宣传的综合实力还很缺乏,大量的口头传统正处在濒危的处境。我所“口传中心”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基于口头遗产研究的专门性学术机构,同时正在建设一个基于各民族口头传统保护的数字化档案库。根据我所具备的这些科研基础,不仅可以对扎鲁特旗文化,尤其是口头传统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也可以更为全面地达到对扎鲁特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工作。

  根据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扎鲁特旗人民政府将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扎鲁特文化资源的信息源以及多方面的地方协作,并为民文所科研人员前往进行实地调查提供具体协助;民族文学所附依托自身的科研力量,主要通过英特网宣传和介绍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历史沿革和当前风貌,扶持和帮助扎鲁特旗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长期展开关于扎鲁特文化的系列科研工作。我所将陆续派出研究人员赴扎鲁特地区,对当地文化和口头传统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对研究成果,采取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和保存,结合出版物和网络媒介,达到对扎鲁特文化及研究的全面宣传,实现信息的社会共享。

  扎鲁特研究基地只是我所规划的众多研究基地中的第一个,青海果洛州、广西田阳县等研究基地也已处于接洽和规划当中。研究基地的建设,给原生的、活态的民族口头传统的全面保存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长期可操作的基础,使保持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保护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的努力获得切实可操作性,有利于长期有效地对民族口头传统进行历时和共时结合,“文本”和“语境”结合的研究,是我所研究的特点和晚近相关国际学术发展趋向的必然产物。研究基地的建立,能够给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园地和锻炼场所,年轻学者加入到研究基地的建设和调研工作中,也有助于青年学者的迅速成长,加速学术梯队的完善。我们期望,通过建设扎鲁特研究基地,保护蒙古族口头传统,努力创建民族口头传统保护和研究的成功范例,将“研究基地”作为我所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形成一种新兴的民族口头传统的研究模式,为我国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及时搭建起一个学术平台,也为提升我国有关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在国际学界的学术形象和学术地位提供一个绝好的契机。


(民文所 乔津 李鹤)


另见社科院院报2003年9月4日,第一版《民文所与内蒙当地政府联合建设研究基地》文。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