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俗风情--节日庆典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08  作者:
节日庆典

  一、守火与祭火

  蒙古族历来有守火与拜火的习惯,把火视为神圣的,所以对火种有严规。如:一不许向火上浇水。二不许在火上跨过,三不许向火刺刺刀和剪刀,四不许往火里扔不洁之物,五不许无故挖出火种,六不许随意借出火种,七不许往火上吐唾沫,八不许责骂火堆。

  平时,在家中存火,每天清早起身,第一个行动,就查看火种,因为有多年存火经验,一般情况不可能灭火种。每天早晨煮奶茶,全家人喝茶之前,在火种上滴一滴黄油,以表敬供之意。

  一年之中,每到腊月二十三日晚,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酒、黄油、大枣、糖、奶豆腐、炒米和五色布条等,在"吐拉嘎"(火撑子或灶)上堆好干柴,点燃之后,主人把所准备的东西,一点一点往火上供之,同时请来喇嘛念经。最后,全家跪在火撑子或灶前唱道"胡列"、"胡列"。祈祷招财求福,全家安康,事事顺心。过后全家吃"阿木萨(黄油加糖的粘米干饭)。

  保存火种,蒙语叫"高老吗塔"。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的正中,抠出一小坑,上放火撑子(蒙语叫"吐拉嘎"),每天生火之后,把一块干牛粪或干树疙瘩,埋在"吐拉嘎"之下,用力压下就可以了,这样能保存火种。

  二、春 节

  春节,蒙古语叫"查于萨日"。正月初一,清早起床,洗漱完毕,立即走出家门,到野地上堆敖包,绕着撒酒供天神。恭敬地三磕九拜并祈祷新年人畜太平,万事如意。 还要向祖宗先灵磕三头,以表示子孙之敬意。绕敖包三圈,放鞭炮喜庆新春佳节的到来。之后,回到家里,先向老人们请安,并且以哈达或洁白的手巾,同老人们一一接 手,用蒙语说"召老嘎胡",表示新年祝愿安康。接着家里的晚辈们有顺序地向长辈人叩头接手。男人叩头时必须衣着整齐,并戴帽子叩头,叩完之后和长辈接手。已婚女子 磕头时,将右手的五指伸开,右手向右太阳穴方向上下摆动,礼毕之后,斟奶酒,喝奶 茶,吃"乌如莫"、 "胡日达"和油炸果子等:早饭后,到左右邻居,亲戚朋友家去拜。春节的叩头、接手直至正月十六才结束。在这期间里,不管在屋内或野外,晚辈人见到长辈人时必须叩头接手并问过年好.

  三、清 明

  游牧生活的扎鲁特蒙古族,原没有清明上坟的习俗,后来逐步定居生活。才逐渐养了在清明节到坟地添土烧纸供酒肉习惯。

  四、剪马鬃 过清明,大地开化之后剪马鬃。剪马鬃,所有3岁以上的马匹,按个儿抓起来剪修,所以剪马鬃人少不行,必须多人帮忙。

  先把马群赶到广阔平整的草地上,以防套马时摔伤:套马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且需要力量的活儿:所以套马时必须有好场地。一旦抓起马来,大家一起动手,有的抓住马,有的剪鬃修尾,一气呵成干完.

  剪马鬃如同一场搏斗,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剪完之后,主人为了答谢,设宴招待大家.

  五、其木和尔(骟) 其木和尔,即割掉牲畜睾丸。"其木和尔"活动,在牧区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每年清明后,习惯上选择吉日,先请来兽医或有专长的能人来割掉睾丸,牛、马、羊分别进行,到时候还是多人帮忙。
割睾丸的规矩是:山羊绵羊和牛在二岁以内,马在三至四岁内进行。摘牲畜睾丸之后在7日之内忌吃肉类和带血色食物,忌煎炒米面和菜肴,忌借出东西。

  六、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汉意即娱乐的意思。那达慕是蒙古民族传统的游艺活动。那达慕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千年前有那达慕活动。解放前叫"乃日",解放后开始用"那达慕"这词。那达慕的大小规模不同,如有区级办的,有盟(初古拉干)办的、有旗办的、有寺庙办的、还有嘎查办的。虽然那达慕的规模不同,但是那达慕的竞争项目是一致的,赛马、摔跤、射箭是传统项目,历来称为蒙古族男儿三技。解放后的"那达慕大会",除传统项目外,又增加了物资交流,文化活动,劳模奖励等新的内容,更丰富厂那达慕大会的内容。

  (一)赛马 那达慕赛马和一般赛马有所不同。参赛的马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吊马,半个月或20天之前开始吊马,就是把马在马桩子上高高吊起来,每天定时一段时间吃草限制草料、饮水的时间,之后再吊马。目的是使马掉膘,马体变轻松,接近参赛时,开始试赛,逐日加码,适应比赛。
赛马项目分快马、走马、颠马三种。快马比赛不备鞍,赛程5~10公里,20~25公里不等。骑手一般是8~9岁、11~12岁,参赛马的数量基本不限。
赛马时,主人好好打扮自己的参赛马,马鬃、马尾上系五颜六色的彩绸,骑手穿单衣,头系红绿彩带。负责比赛的裁判领着参赛马,走到开赛起点之后,一声下令,开始比赛。比赛途中段段都有助威的人马,跟随骑手向前冲,促赛马快跑比赛途中还有监视员监督比赛,若骑手犯规,报告裁判长,重者取消成绩。

  获奖根据参赛马匹数量来定获奖马数。奖品有马、牛、鞍 、匹缎、砖茶等。

  (二)摔跤(蒙古式摔跤也称博克) 摔跤也称角力,蒙古语叫"布和白日拉达胡"。是那达慕大会上不可缺少的项目。

  1、摔跤规模。那达慕大会的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根据那达慕大会的规模不同,摔跤手参赛规模也不等。较小型的那达慕,摔跤手至少32人或64人,中型那达慕大会,参赛的摔跤手128人或256人。大型那达慕大会的参赛摔跤手512人或1024人。

  2、摔跤服装。摔跤服,包括"召道格"(即皮开襟坎肩),蒙古靴子,阔裆裤,套裤"召道格":多数为香牛皮、沙鱼皮制作,绑边都嵌钉着银钉或白铜钉。白阔裆裤:是一般白布做,裤上穿套裤,在套裤上绣有寿字,吉祥云图和蝙蝠图案,看起来非常华丽好看。蒙古靴:都用香牛皮或犍皮制作,纳厚的靴底子。在高腰靴子里绑着竹签子以防受伤。

  摔跤时摔跤手不戴帽子,在脖子上套着五颜六色的绸缎和蓝白哈达的护身结。

  3、安排座次。摔跤比赛时有裁判长和裁判员,由他们安排座次。首先分左翼、右翼两排,根据摔跤手的历届比赛成绩来决定他们的座次。当然成绩好的,资格老的安排在左、右翼上边的座位,按这原则全部摔跤手安排座次。比赛时交错交锋,例如:右翼第一人和左翼最末人交锋。

  4、比赛伊始。全部摔跤手安排完座次之后,举行摔跤比赛的开幕仪式。首先选择二名封荣誉称号的老摔跤手,蒙语叫"满都胡布和"来象征性的摔跤表演,但是很快有两人出来拉开,之后摔跤比赛正式开始。

  5、正式比赛。左、右翼两排对阵,每阵旁边都有一帮为摔跤手鼓气助威唱摔跤歌的人员。裁判长宣布摔跤比赛开始时,他们高唱摔跤歌,齐声呐喊"布很太力白!布很太力白!!"(放摔跤手的意思),邀请摔跤手入场。左、右两排摔跤手交错交锋。该出场的摔跤手,从座位上跳起来首先向排尾方向小步起跑到排尾之后转过身来,向主席台方向龙腾虎跃,凤舞鹰飞的英姿跳起摔跤舞进入摔跤场,显示威风。这时候,在会场上的众多围看的观众,拍手呐喊欢迎摔跤手入场,摔跤场马上沸腾起来。入场的摔跤手,先向主席台行礼之后开始摔跤。因为蒙古式摔跤是一次决胜负,所以刚开始时较谨慎,先互相试探,之后他们开始使用踢、挑、釸、挂、揿、闪、腾、挪等各种绝技,一但摔倒了对方,优胜者先向主席台行礼之后在场上又跳 摔跤舞出场,经过数轮次才能决出名次。

  6、奖品。摔跤比赛的重奖是全鞍马,其次是马、牛、锦缎、布匹、砖茶等等。另外,参加开幕仪式的二位老摔跤手和闭幕式的二位摔跤手,蒙语叫"扎日嘎布和",都能获纪念奖。

  (三)射箭 射箭,蒙古浯叫"苏日哈日巴胡"。是那达慕大会上不可缺少的项目。射箭必有弓和箭,蒙浯叫"淖木苏木",此外,射手必备拉弓用的指箍,蒙语叫"额日布其",白玉、翡翠、玛瑙或铜来制作。靶子,蒙语叫"苏日"。弓由竹片加角衬制作,两端用皮筋弦拉紧。箭是用柳条制作,尖头套牛角或金属,箭尾粘鹰羽。弓长1.8米,箭长1米,比赛射程30米、45米、70米不等,比赛时每人同等数量的箭来进行比赛,成绩以环数来计算。

  七、祭敖包

  祭敖包,蒙语叫"敖包台黑胡":敖包即土堆,石头堆。祭敖包的内容广泛,除祭敖包外,还祭名山.大川、神树、神泉,湖泊等。例如扎鲁特旗共有7座罕山,习惯于每年五月十三日(阴历)祭山。除外还有很多大小敖包,山岭、平川、神树进行祭祀。祭祀的目的是求雨或祈求平安无事,幸福美满。祭敖包大小规模不等,如大型祭祀活动,特请喇嘛念经祈祷,招福求禄,放天马行空。以奶酒、奶油、羊肉、阿木萨等来祭神,之后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参加活动的方圆几百里,有千八百人,进行几天才结束。小型的祭祀活动,一个嘎查几十个人参加,祭祀内容大致一样。

  八、祭谷场

  祭谷场主要在半农半牧区或纯农区进行。祭谷场蒙浯叫"乌图日格麦拉胡",每到,阴历八月末九月初,谷子割完,选择平地铲草压光作晒谷场,抓紧时间打场之后把精谷堆积,同时打场时所用的木铣、二岔子,各种扫帚等工具和量谷斗,筐都插放在谷堆上。祭谷场,选择吉日良辰,一户全家老少都要参加,左邻右舍也来祝贺。杀猪宰羊或煮"阿木萨"来祭谷场,把供品整齐地摆放在谷堆前,先由主人从酒肉果等供品上捏一点儿,向天向谷堆分撒表示感谢天地恩赐而获得丰收。顺时针绕谷堆(选最大的堆)时,把供品一点一点抹在所有打谷的工具上。之后,大家围坐在谷堆周围,庆丰收。

  九、达拉勒嘎

  "达拉勒嘎"即招福求禄的意思。每年夏末,选择吉日进行"达拉勒嘎"活动。因为人人都想走鸿运,所以不分上层贵族和平民百姓都参加。例如,"达拉勒嘎"活动一是请喇嘛念经,反复念诵,"福禄归来,福禄归来";二是主人及全家人手拿彩绸,盛米的碗盆等,跪在地上,顺时针方向,边摇手边嘴里反复唱词"胡列、胡列"(即归来的意思);三是主客人一起吃喝娱乐;四是把牛羊和马群赶到庭院跟前,选择几头体壮膘好色正的马、牛、大小羊的脖子上系彩绸条,以示由神保佑家畜兴旺。在脖子上系彩绸条的牲畜叫"色特尔",称"色特尔"的牲畜,不许打,也不许让他人和妇女骑用。若"色特尔"的牲畜遇害,立即通过一定的仪式,选择其它牲畜来代替。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