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诺苏枯史——彝族新年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2-27  作者:美姑毕摩文化研究中心

  一年一度的彝族新年是彝族最重要、最为隆重的节日,彝称“诺苏枯史”。即“彝族过年”,被称为“嘴巴的节日”,彝族年期间,你只管尽情地玩,尽情地喝,尽情地唱。据传,古代彝族新年有规定的日期,一般在彝历马月(农历10月)除夕这天开始连续过四天。降至近现代,彝区各地没有法定的统一时间,一般在秋收后(阳历10月下旬与11月上旬之间)择吉日而过。近几年来,依照政府的规定,一般在十一月二十日,时间三天,届时家家户户酿酒、杀猪、宰羊,热闹之极。

  说起彝族年,我们虽无从考证它产生的历史和时间,但是从民间传说中,我们隐约感到一种强烈的古文化内涵和时代的久远。相传,在很久以前,人类曾经是与天界神仙通婚的。有一天,天君昊天古兹嫁女给凡间的伍正秋布。嫁女当天,昊天古君告诉管家万得阿约,一定要设法阻止专以挑拨离间为能事的租惹火尔尔前往人间参加婚礼,于是管家使了一个计,叫租惹火尔尔用竹筐背水,装满缸后才能前去参加婚礼。狡猾的租惹火尔尔用粘土拌成泥浆,烧起大火边往筐上糊边烘烤,用它背完了水装满了缸,急匆匆地赶往人间参加婚礼。租惹火尔尔赶到时,婚礼快要结束了。恰遇管家万得阿约为争礼钱与伍正秋布争吵了起来。租惹火尔尔心生一计,来到伍正秋布面前,对伍正秋布悄悄说:“万得阿约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只有狠狠地吓唬他,他才会罢休,你何不拉弓搭箭对准他吓唬一下。”伍正秋布信以为真,于是举弓搭箭对着万得阿约,这时,在旁的租惹火尔尔故意动了一下伍正秋布的右手,飞矢射死了万得阿约,婚礼场上一片大乱。祖惹火尔尔见势不妙,悄悄溜掉撤掉了通往天界的梯子。昊天古兹的妻子听说被伍正秋布射死,骑着一匹卷耳马到人间讨算人命债。她说:“蚯蚓来挖根,蚂蚁来咬根,四大天柱已经被租惹火尔尔拆了,从现在起,我们再也不和人间开亲了,今后凡是到了万得阿约死的季节,人间家家户户都必须杀猪、酿酒,砍柴、磨面来祭奠赔偿。”据传彝族年由此兴起。
  另一则传说则从另一角度讲述了彝族年的来历。相传从前有三条食人巨蟒叫勒克特比,分别生活在大地的三个方向,每隔一段时间换地方。有的三年换一个在一个地方,有的一年换一个地方,有的一日换一个地方。这三条巨蟒能吸食很远很远的人和动物,人们十分害怕,却又毫无办法。有一天,支格阿龙来到一个寨子,听说巨蟒的事后,便带上一只神鹰,手执铜绳,隐蔽在土埂上高声叫勒克特比的名字,勒克特比听了,就张着巨口要飞来要吃掉支格阿龙,这时,支格阿龙放出神鹰,一口将勒克特比的嘴啄穿,自己则立即用铜绳捆住勒克特比的嘴,边打边问:“勒克特比!你还吃人不?勒克特比,你还吃人不?”勒克特比被打得哇哇乱叫,发誓说再也不吃人了。从此,支格阿龙定下规矩,令勒克特比离开人间到天上去生活,并说:“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到人间作恶食人,人间每年秋收后杀猪时给你留点肺肝之类”。彝族年由此兴起。作为历史的变形,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纵观彝族年的民俗事象,我们不能不为彝族民众丰富而讲究的年节文化礼仪而惊叹。
  在美姑地区,彝族年分为年前、年中两部分。年前准备主要为喂年猪、择吉日、酿制酒、除尘,年中主要为团聚迎祖、杀牲、串门、背肉、送祖等,民俗表现独特而有趣。

  彝族十分重视和讲求年猪的选择,认为年猪不仅是送给亲友的最好礼物,而且是献给祖先的最好礼物,能否取悦于祖先,决定来年的幸福平安和财运,能否得到亲友的好评,决定自己的名望,故在年猪的选择上,忌用母猪、种猪、白猪过年。大多数人家,往往在两三年前就开始选择和喂养年猪。关于彝族为什么要重视年猪,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孤儿,在彝族年来临之时做了一个梦,梦见各家各户的先祖先妣们聚于途中小憩时,纷纷谈论自己子孙是如何用最隆重的方式接待自己的,唯独他的母亲愁容满面,一言不发。大家问其原因,她才说道:“我儿子家里很穷,从来没有杀过过年猪”,梦到这里孤儿醒了,越想越伤心。到了过年那天,孤儿把家里唯一的耕牛杀来过年了,母亲非常高兴。到了母亲回归祖界的那天,孤儿梦见母亲高高兴兴地牵着牛与众祖先们说,我儿子太能干了,明年我一定许儿子荞麦满粮囤,牛羊满山坡,人口兴又旺。到了第二年,儿子果真牛羊满山坡,荞麦满粮囤,娶了媳妇添了人丁。从那以后,人们更加注重年猪了。

   秋收后,彝族民众就开始催肥猪、筹划彝族年之事,往往以自然村为单位请毕摩或占星象大师卜算择吉日。日子确立后,各家各户则开始酿泡水酒、砍柴、磨面、推制豆腐、清洁卫生等。尤其以酿制泡水酒为彝家必做的年前准备工作。彝谚道:“美酒是友谊的护堤”,“彝家有规矩,待客先用酒,”把美酒视为增进友谊、联谊亲友、接人待物不可缺少的东西,故家家户户都要提前酿制泡水酒和醪糟酒,以备待客。泡水酒主要以为荞麦、玉米为原料,经发酵后装入木桶内密封十余日,届时浇洒凉水一时左右,即可饮用,其味甘甜清爽,可口宜人,余味悠长。这种酒还可根据需要酿制成高度浓烈型或甜爽低度型,男女老少可各取所需。醪糟酒,俗称“稀饭酒”,多用玉米、燕麦、大麦等磨制蒸煮后发酵而成,其味甘甜清爽,故彝谚说:“待客醪糟好,既能醉人又能饱”,是彝家妇女与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佳酒。

  扫尘除秽是除夕之时进行的年前最后准备。彝族民众认为,新年之际正是亲友团聚、祖先下界视察和与子孙团聚的日子,也是四邻八周串门的好日子,因此保持清洁亮堂的环境十分重要。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兴高采烈齐动员大搞室内外卫生,清洗家什,扫除尘灰,放正祖灵牌,换上新装。傍晚,举行彝称“炯洛吉”(意为换年)的祭祖迎祖仪式,然后方能吃饭。

  杀年猪有讲究。当鸡叫头遍,最迫不及待的要首推孩子们,当鸡叫头遍,孩子们便开始催促大人起床生火做年粑,准备杀猪事宜。杀猪前,妇女们开始生火做制小年粑,小年粑多为荞饼、玉米饼、燕麦饼等,男的则或编套年猪绳(不能用平时用过的绳)或磨刀。待一切准备就绪,则按照长老兄长为先的顺序开始杀猪。彝族极讲求长老有序弟恭兄善,凡父母兄长在,必须按照先父母后兄长的顺序依次杀猪,不得越雷池,否则被视为不孝和没规矩。如果同村有孤寡老人,相邻的年轻人们则必须先杀孤寡老人家的猪,把猪剖完入锅后才能到另一家杀猪。杀猪对彝族来讲,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民族礼仪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传承。杀猪前,必须先在门前烧一堆火,意为让滚滚浓烟吓走妖魔鬼怪顽疾痼症,并向祖先报告过年已开始了,望速速前来团聚。待浓烟起来,主人家男方成员用烧红的石头放入装有水的木碗内放出蒸汽绕屋内转一圈以示除秽,此仪式毕,让参加杀猪的男子们则先尝小粑,以示吉祥,然后,四五个年轻男子一同扑向猪,缚之后将猪头朝祖先生活的方向(东方)杀之。杀猪特有讲究,杀后抽刀则以血的鲜、暗和气泡占卜来年,以刀面血色鲜红且有血泡为吉,认为来年定有财运,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杀猪忌一刀不死,忌两人同时操刀,忌血不鲜红,忌流血太少,忌猪不嚎叫。

  过去,彝族杀猪不用开水烫毛,而是将猪抬至屋外空地让猪头朝东方,盖上劂草而烧之,一家人围着猪边烧边用木刀刮,到毛烧尽再洗净剖猪。降至现代,用开水烫之者已日渐增多,但仍保留着用草象征性地烧一下再烫毛之习俗。剖年猪有许多禁忌和讲究,禁小猫、小狗、小鸡之类先行偷食年猪肉,禁未剖之时让妇女触摸年猪,待把祭肉(彝称“社府”,意为“烧献之肉”)敬献祖先后方可让他人触摸年猪肉。剖年猪有严格的计究,不得乱了程序。若乱之,则认为祖先会生气而不赐福于后人。一般先解口肉与猪舌(彝称“哈尔吉”)清洗,再以左蹄为先而后右后蹄的交叉顺序解下四肢,然后剖腹,取出脾、胆、心逐一进行占卜。以胰平展无缺痕为吉,以胆黄透明汁多为佳,以心大硬为上。彝族极为重视胰胆占卜,如果有缺陷,则要另杀年猪占之,直到显吉兆为止。占毕,则依次从猪腰将猪分为上下两部分,再割猪头,并将其分为左右两块放置屋内,待第二天再根据背肉的多少决定剖成向块。取猪胰、猪腰子(肾)、猪肝、猪腿脚、口肉、猪舌等入锅作为献肉煮之。煮好,从火塘里取出预先烧好的小石淬水浇于备好的杜鹃和马桑枝上,使之冒出蒸汽,并持肉在汽上绕三转后将祭肉与泡水酒等敬献祖先,男主人则口诵:“阿普阿妈们,吉祥如意随意来,五谷丰登随意来,人丁兴旺粮满仓,赐给子孙幸福来……”然后才能吃饭。

  有趣的是,美姑彝族年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极为奇特的风俗,彝称“腊粑克”,即“讨要小粑”。当杀猪声四起时,全寨的小孩们早已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开始挨家挨户讨要小粑,孩子们每到一处,远远就齐声喊到:“腊巴克罗”(讨要小粑),挨家挨户讨要小粑,每到一处,主人们都要笑眯眯地给每个孩子一块小粑。如果遇到晚起的主人家还未做好小粑,则会被孩子们催得手忙脚乱。这帮孩子刚走,另一帮孩子又来了,如此不断。最后,孩子们聚在一起,相互比谁讨来的小粑多,谁家的最好吃。

  背肉与串门——留不住的肉。彝族重视过年猪,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与敬仰,也是对亲友的关爱。背肉,是彝族年节文化民俗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一般在过年的第二天就开始。届时,背肉路上你来我往,相互问候,比谁的年猪大而肥,比谁家给的礼金多。彝族认为,“年猪是为亲友喂养的,礼金(给背肉来的礼)是为亲友准备的”。再大的年猪,按规矩分配下来,所剩无几。一般背肉背肉的对象为岳父母、父母、舅方长辈、兄长姐妹、族亲长辈、不过年的本村孤寡老人、妻方的同辈表兄弟等,故有“长辈过年为子孙,子孙过年为长辈”之说。如果有岳父母在与妻方直系亲属在,从猪头以下半边猪则要背给岳父母方,另一方则为自己父母的。其它,则根据猪肉的多少与重要程度而定。同时,给背肉者一定的礼金或礼物(礼物多为牛羊等)也是被孝敬者的义务,万不可一点都不给,特别是新结的姻亲更是尽其所能,给予大量奖金或礼物,以示自己的富有与大方。如果你在路上遇到背肉者开酒给你喝,那是表示对你的敬重,不得拒绝,但你不可一饮而尽,尝尝则可,喝罢,应当给予适当的钱物以示吉祥。

  彝谚道“过年三天不会有吃错的,结婚三天不会有说错的”,彝族年是大家的节日,不论你是生客,还是熟人都会受到主人家的热情欢迎。与小孩子讨小粑一样,同村寨的男人们、妇女们、小孩子都有其相应当的串门活动。串门一般在杀完年猪以后,届时,不同性别组级的人们相约一道,老年约老年,小伙约小伙,姑娘约姑娘,妇女约妇女,小孩约小孩,三五成群呦吼着,嚷闹着要“拜年啦!”进门总会先问“猪脾猪肾吉祥吧?”挨家挨户串门喝酒看肉聊天,热情的人主人家总会高高兴兴地捧出泡水酒或猪肉等让你尽情吃喝,还可以唱年歌,赛克智,拜年者往往通宵达旦,至到醉倒为止。如果遇到喝得烂醉如泥的,主人家有义务送其回家或安顿其在家里休息;如果主人不在或遇深夜不开门,串门的人就会不断在其门口呦吼并在门口堆上木柴、石头、牛屎等之类,以示不齿。在串门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主家  的亲友,特别是姻亲等背肉来,你应当给予一定的喝酒礼金,以示心意。

  小孩集肉仪式,类似于野餐,是年节第二天举行的习俗。彝族认为,年节是新一年的开始,要小孩们平安成长,就得举行集肉敬献树神仪式。此仪式一般以村寨为单位,由各家各户的小孩与妇女们参加。降至现今,也有相邻的数户人家小集体举行的。届时,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要带上一两条熟肉和猪前蹄、小粑、泡水酒,相约于大树下(多选择核桃树,认为孩子就象核桃一样越结越多,平安发达)由本寨有威望子孙多的妇女主持,说:“树神啊,祖先啊,今天孩子们相聚于此,共同祈求平安吉祥,请你赐来吉祥赐来平安……”然后,向树献酒肉,孩子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小块肉嵌入树皮缝隙中让树神吃。尔后将带来的肉切成块,相互交换和品尝。

  永恒的怀念——送祖,彝称“阿普册吉”,是年节第三天举行的重要礼仪。对祖先的崇拜与敬畏始终表现在彝族年节的始终,每吃一顿饭都要先献祖先,然而最为讲究的还是第四天凌晨的送祖仪式。认为这天是彝族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祖先们都要回到祖界,因此,要尽力给祖先们备好各种食物,让其回家路上享用。凌晨鸡叫头遍,主妇便起来烙一种彝语称为“嘎布”的薄荞饼,一般为七至九个,将猪肉与酒等一同献祭祖先,大家坐于火塘边,男主人非常虔诚地口念祈福语:先祖先妣啊,今年欠丰收,年猪不如祖心愿,请赐来年更多福,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等之类。然后开始吃饭,女主持套猪绳于猪槽边作唤猪状,以示让祖先牵走年猪,说:“先祖先妣啊,去年平安吉祥过,只愿今年平安又吉祥,唤猪给祖祖归界,只求吉祥如意来,明年今时再团聚”之类的言辞。祖辈喜好狩猎的,欢送祖先这天,还得将猎狗牵至林中狩猎或象征性地唤狗三声,以示对先祖的怀念与尊重。

  在美姑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在彝族年间偷食元根萝卜与保万年不灭火之习俗。偷元根萝卜是年间彝族姑娘小伙们必有的一种习俗,一般在年节第二天举行。当鸡鸣时分,姑娘小伙子们便悄然无声地来到元根地,见萝卜便拔,拔得越多越好越吉,认为这样便可财源广进。降至现今,此俗已渐渐消失。而保万年火则是彝族表现了对火的重视的历史遗留,过年期间,火塘内的火种不得熄灭。此外,彝族还有诸多禁忌,如禁推磨、禁扫地、禁劈柴禾、禁下地劳动、禁洗衣服等。如果不幸遇到彝族年期间家中有人亡故,则只能悄悄地将死者尸体用竹篾盖起来,不向外发丧,待年节后才通知亲友。

  彝族不同年龄性别组合的三大节日 

  在凉山地区,每到万物复苏的春天季节,彝族民间都要举行一种叫“阿依蒙格”、“波刚社尔”、“嫫妮依阶”、“阿依瓦库”等不同性别年龄群体组级的节日活动,这天村村寨寨热闹非凡,成年男子、妇女、儿童都分别按其性别组级相约一起,饮酒打牙祭,唱歌赛克智。

  阿依蒙格,意为儿童聚会,引申着儿童集中起来组为军队征伐妖魔鬼怪。“阿依蒙格”选在春天举行,因为彝族先民认为一年之中的春天是万物萌生、草木长成的季节,由此联想到这时一切妖魔鬼怪都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并在暖暖春意中开始了自以为乐而不利于人们的各种活动,它的活动,危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特别是散布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妖魔邪怪对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彝族民间为防患于未然,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就有了“阿依蒙格”这种儿童禳灾的节日。

  “阿依蒙格”,一般以一个家支或一个自然村子的几户甚至十几户到几十户为一个活动单位来进行,活动由本村一个德高望重子孙满堂平安的老人家“苏易”主持。在举行前,各家各户都要出粮食集中到集会点某家酿成醪糟酒,以备活动时使用。“阿依蒙格”的时间一般都选在十二属相六十周期顺序中“羊交猪库”段的“虎”日“史诺”那天为最吉利。彝族民间认为“史诺”那天一切妖魔鬼怪都在休息,没有任何防备,选择这天对妖魔鬼怪的进攻,可以起到突然袭击的作用。

  “阿依蒙格”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早早把自己的孩子用新服装打扮并武装起来,他们削木为刀,编草为穗,插玉米芯作矛头,剥玉米皮当白缨,然后手执“刀枪”到聚会地点。孩子们聚集后,由一个“苏易”在朝着德布洛莫的方向临时建造一种有梁有柱的意示妖魔鬼怪之首濮兹濮阿嫫“宫殿”的茅草屋,屋内绑扎一个名叫阿史妁罢的鬼使草偶。草屋为何朝着德布洛莫的方向而建呢?德布洛莫是彝族宗教观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相传是深山密林深处巨山深谷之间的鬼怪聚居的地方。对美姑而言,德布洛莫在西北方,即凉山州甘洛县境内。据彝族民间和毕摩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次住牧于甘谷甘洛的兹阿维鹏鹏和兹阿俄宜库在德布洛莫狩猎,猎犬到了密林深处后再也不见踪影,两人正处无奈之际,突然在他俩面前出现了一座雕梁画栋的九层高楼大厦,兹阿维鹏鹏经不住引诱对兹阿俄宜库说了声“你跳不跳?我跳了!”就跳进了屋里。兹阿俄宜库准备跳时,只听到“嘎吱”一声,门就紧闭了,使他非常后悔。他再睁大眼睛一看时,高楼大厦已经没有了,而兹阿维鹏鹏也不见了行踪,直到后来,兹阿俄宜库才知道他曾经到过鬼域,所以彝族民间都认为德布洛莫是妖魔鬼怪居住的地方,一切疾病邪恶都来源于德布洛莫。

  准备就绪后,由一老者充当妖魔鬼怪的“莫克”(管家),武装的孩子派遣一个使者向前通牒道:“你们作为石穆玛哈(鬼域)的神君,理当造福万民,可你们却作恶多端,涂炭生灵,散布各种疾病伤寒、天花麻疹、感冒咳嗽,使我们再也无法忍受。从今以后,是不是还要散布疾病伤寒?是不是还要飞播天花麻疹?是不是还要流传感冒咳嗽?如果还有的话,我们石穆穆基(人间)的孩子们就要誓师讨伐了。”

  “莫克”立即回答道:“没有了,没有了,再也没有了。疾病伤寒也没有了,天花麻疹也没有了,感冒咳嗽也没有了,以前有过的以后没有了,再也没有了。”并表示愿意把“宫殿”也交给孩子们,之后老者扮作鬼使焚烧草屋而逃去。

  孩子们看见火起,奋勇呐喊而上,挥“刀”舞“矛”,一鼓作气将火扑灭,然后凯旋而归。其后由主持活动的“苏易”,用一只白色公鸡、涮把和烂草鞋各一在孩子们周围绕一圈,将鸡宰杀,取鸡头、鸡翅和鸡脚连同涮把、烂草鞋等挂插在德布洛莫方向路边上,以示警告妖魔鬼怪濮兹濮阿嫫不要再猖狂,警告妖魔鬼怪使者阿史妁罢一去不回头,否则,就象鸡一样不得好死。最后,孩子们开庆功宴会,分食烤荞粑、醪糟酒以及油麦和荨麻籽混和炒成的“木尔居玛”等,整个仪式到此结束。

  这一天,除了阿依蒙格以外,成年男子、妇女们都要举行聚餐。

  男人聚餐节,彝称“波则社尔”,“波则”即“成年男人”,“社尔”即“合食肉”。届时,同村或十数户相邻的成年男子欢聚一堂,共同筹粮筹款,买来猪羊等共同宰杀而食,也有宰杀后分配带回家煮食的。男人聚餐节一般比较热闹,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畅谈一年的心得、感受,畅饮美酒,赛诗论辩,讲述故事,也可举行摔跤、赛马、掰手劲等各项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此节已日渐消失。

  妇女偷食节,彝称“穆尼以界”,即“妇女偷食”,是同村或相邻的几户十数户人家的成年妇女相聚聚餐的日子。这一天,同村或相邻的妇女们则各凑粮食于一家,共同酿制泡水酒或醪糟,等到“史诺”那天妇女们则相聚一堂,推制豆腐、喝酒、唱歌、弹口弦、讲故事等,十分热闹。如果那个男人不小心撞上了妇女集餐节,往往不是被灌得烂醉如泥,就是被戏弄得够呛。

  羊毛会:与自然生灵和谐

  彝族十分重视牲畜饲养。在彝族民众的眼中,认为牲畜是人类的朋友,牲畜给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供人衣食之便。彝族人民对绵羊的钟爱更是溢于言表,甚至爱绵羊如命,在诸多民俗事象中表现出来。就是在祭典老人去世时或者赛克智、述远古都要唱述绵羊的来源,否则认为死者受祭披毡无根由,活着养羊取毛无名份。即使在杀牲中,也各有讲究,如牛要用斧头或锄头打头致死,鸡要捏死,山羊和猪要用刀杀,绵羊则只能捏死。从羊的出生到饲养都有一系列独特的民俗。尤其是彝族羊毛会,包含了彝族民众对羊的尊重。羊毛会一年三次,分为春、夏、秋羊毛节,根据不同的剪羊毛时间而临时择吉日,每年的时间不一样。
春羊毛节,彝称“除萨”,意为秋天长出的羊毛,每至春意融融、万物复苏时节,处于低山河谷的彝族则开始择吉日剪羊毛了。此时,喂养有绵羊的人家家家户户都要都酿好醪糟酒,将羊赶到河里洗澡,可谓满山满谷一片雪白,到处都是羊和牧养人。剪羊毛当晚,羊主们都要杀鸡、猪庆贺。其间最为重要的是有羊的人家家家户户都要爆玉米花,赠送牧羊人,一则表示对牧羊人的感谢,二则彝族认为雪白的爆玉米花越大越多,则预示着羊群满山坡,人财源更广进。还要做一种叫做“嘎博”(用甜荞或苦荞面做成的圆形小块的馍)献祖和神灵,求佑羊群吉祥平安繁衍。尔后,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便择吉日行羊出圈仪式,再将羊从屋内移居屋外。

  夏羊毛节,彝称“尼萨”,是三次羊毛会中最隆重的一次。春天刚刚过去,低山河谷气温不断上升,而在高山地方,正是牧草丰茂,天高气爽的好时节。处于低山河谷的羊主人就开始张罗着把羊托付给高山牧羊能手代牧之事,并择日将羊赶上山交给代牧人家代牧。到了八月下旬,天气逐步转凉,低山河谷的水果、玉米等农作物慢慢成熟,又该到剪羊毛季节了。主人家便提前把粮食等送往代牧人家让其酿制好泡水酒,让代牧人择吉日赶羊下河梳洗,届时低山河谷的羊主则相约同行负礼物前往,羊主们总会带上新熟的瓜果、荞糕和白酒等慰问代牧人。届时,前往高山地带剪羊毛的人满一路说一路,可谓瓜果礼品竞相随,果香酒香香一路,说说笑笑满山岗。剪羊毛那天,牧人们早已赶着羊群到了指定地点,山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男人们乐呵呵地忙着剪羊毛,女的笑眯眯地忙着捡羊毛,孩子们呢,吃瓜果的吃瓜果,做游戏的做游戏,摔跤的摔跤,赶羊的赶羊。随着阵阵的呦吼声,雪白的羊毛堆成了山。到了下午,妇女们献上燕麦面和醇香的泡水酒,大伙儿吃着砣砣肉,品着泡水酒,说说笑笑,谈论着羊毛丰收。这一天,代牧人是最受尊重与欢迎的,人们总会不厌其烦地给他敬酒,以示感谢,他也总是来者不拒,直到喝得不能再喝为止。如果代牧人是小孩,往往还能得到羊主人赠予的新衣裳等。之后,随着高山天气日渐转凉,羊主人则择日杀鸡、猪举行羊回家仪式,从代牧的手中将羊接回低山河谷喂养。

  秋羊毛节,彝称“萨甘”,即一年中的最后一道羊毛。此次羊毛节,一般在农历十月份彝族年后进行,届时也要举行相应的仪式庆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