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毕摩文化和民众文化这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交相辉映的文化类型构成了彝族传统文化的主体。美姑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外来文化对它的影响非常微弱,所以直到今天还完整地保持着彝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彝族的宗教的文化——毕摩文化。毕摩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的完整程度,是其他彝区所不可比拟的。因此,美姑被中外史学者称为“毕摩之乡”。
毕摩是彝语的音译,“毕”意为念经作法,“摩”意为有知识的长者。在古代彝族社会结构的兹、莫、毕、格、卓中,毕摩属第三个等级。毕摩不仅是专门掌管文书、主持宗教仪式者,而且是教师、军师、医师和法官。毕摩阶层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并限于男性,他们创造了彝族文字,撰写、收藏彝文经典,通晓彝族历史、天文、地理,他们是彝族传统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影响着彝族的整体文化系统。1980年国务院批准使用规范彝文后,彝文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里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姑地处凉山彝族地区腹心地带,是凉山毕摩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地区。据史书记载,彝族历史上产生过三位著名文化英雄阿苏拉则、阿格说主、阿克俄伙,以他们三人为代表形成了三大毕摩流派,其子孙后代集中居住在美姑,只有阿克俄伙的部分直系后裔迁往峨边县。所以,美姑毕摩的文化知识水平最高,有“毕摩源头在美姑黄茅埂”之说。
美姑彝族毕摩法器最完备,有签筒、神铃、神扇、经书、神签、野猪牙项圈、网兜、水鼓、竹响等10余种。1996年美姑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毕摩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初,美姑县集中人力、物力对全县36个乡镇、291个村的现有毕摩及其经籍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有毕摩8680人,有332种(不包括书名和内容重复的)毕摩经籍,经书藏量有14万余卷(包括书名和内容重复的)。
毕摩是彝语的音译,“毕”意为念经作法,“摩”意为有知识的长者。在古代彝族社会结构的兹、莫、毕、格、卓中,毕摩属第三个等级。毕摩不仅是专门掌管文书、主持宗教仪式者,而且是教师、军师、医师和法官。毕摩阶层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并限于男性,他们创造了彝族文字,撰写、收藏彝文经典,通晓彝族历史、天文、地理,他们是彝族传统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影响着彝族的整体文化系统。1980年国务院批准使用规范彝文后,彝文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里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姑地处凉山彝族地区腹心地带,是凉山毕摩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地区。据史书记载,彝族历史上产生过三位著名文化英雄阿苏拉则、阿格说主、阿克俄伙,以他们三人为代表形成了三大毕摩流派,其子孙后代集中居住在美姑,只有阿克俄伙的部分直系后裔迁往峨边县。所以,美姑毕摩的文化知识水平最高,有“毕摩源头在美姑黄茅埂”之说。
美姑彝族毕摩法器最完备,有签筒、神铃、神扇、经书、神签、野猪牙项圈、网兜、水鼓、竹响等10余种。1996年美姑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毕摩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初,美姑县集中人力、物力对全县36个乡镇、291个村的现有毕摩及其经籍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有毕摩8680人,有332种(不包括书名和内容重复的)毕摩经籍,经书藏量有14万余卷(包括书名和内容重复的)。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