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23  作者:小美

    

  2016年,《英雄江格尔》在蒙古国全线上映。“六一”期间,该剧制片方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广场上开展推介活动,受到欢迎。 大海供图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规格最高的论坛,这场盛会牵动着全球的目光。

  建设“一带一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开启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贸易大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也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与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增强互信、加深感情,从而促进不同文明交流发展。

  沟通民心,我国有着多元文化的天然优势。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陆路边境地区,居住着朝鲜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傣族、京族等30多个跨界民族。他们与境外的同一民族有着历史联系,在语言、习俗、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相通性,因此,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友好合作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

  那么,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跨界民族的文化优势呢?

  首先,要把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作为文化交流的目标。

  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交流合作中,不仅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推动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还要精心打造文化交流品牌,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出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产品。

  比如,“中国三大史诗工程”之江格尔动漫项目,于2016年推出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后,在蒙古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史诗《江格尔》流传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多场推介活动,同时向美国和以色列市场推广该剧,并与非洲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授权播映等合作协议。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领导人接见《英雄江格尔》剧组时说:“《江格尔》史诗连接着游牧民族的心,江格尔动漫连接着世界儿童的心。”可以说,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通过讲大家喜欢的故事、挖掘大家共同创造的历史和共同孕育的文化,打造了受欢迎的精品节目,达到了促进民心相通的效果。

  其次,要立足传统,创新模式,打造文化资源产业化平台和机制。

  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特色文化资源,在资本聚合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合作国家的文化资源特性,建构不同价值形态的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平台,通过产业资本来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业态。

  在这方面,宁夏一家文化企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成立于2011年的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以下简称“智慧宫”),是中阿文化交流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在阿拉伯图书市场看到的90%的中国图书都是由智慧宫出品的。近年来,智慧宫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一方面聘请阿拉伯国家的学者组成翻译团队,快速推出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以及发展模式的图书;另一方面,不断拓展电子读物、影视和动漫作品翻译市场,把业务扩展到建设中阿动漫影视平台、中阿智能互译平台、中阿数据库平台等领域。此外,智慧宫还积极与伊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合作,与当地企业共同成立分公司,迎合市场需求,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智慧宫立足传统,切实提高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其思路与经验值得借鉴。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7年5月12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