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侗人文化家园”有个务工技能培训班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1-15  作者:陆书明 文/图

 

学员们在学习倒酒的礼节

      烈日炎炎的夏末秋初,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四周寨“侗人文化家园”里座无虚席。55名侗族初中毕业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中国社科院邓敏文教授和他的夫人、儿子、儿媳妇一家四口无偿传授技能知识。课程安排从8月1日至15日,每天都排得满满的。
 
      今年64岁的邓敏文教授出生在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他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岩洞片区第一个考取中央民族学院的侗族大学生。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专门从事侗族文化研究。
 
      为了让侗族文化能够永远传承下去,2002年邓教授投资20万元,在岩洞镇创办了“侗人文化家园”。邓教授的夫人、儿子、儿媳妇都是大学毕业生,出于对侗族文化的热爱,他们举家来到黎平侗家山寨,帮助邓教授做研究工作。这个占地面积1665平方米的文化家园,陈列有侗族最古老的劳作工具、纺车、织布机、木鼓、民间乐器等,收藏有关侗族文化书籍4000多册。楼上还开设有旅馆,专供中外学者到侗乡住宿。
 
      邓教授了解到,家乡的侗族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大多数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读书,许多孩子初中毕业后,都外出务工。由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加上对外面的情况不熟悉,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有的找到工作又不能胜任,能胜任的工作又得不到工钱,经常上当受骗。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邓教授根据“侗人文化家园”的现有条件,在黎平县扶贫办和岩洞镇政府的全力帮助下,开设了培训班,为学员们提供免费住宿、免费授课。
 
      培训中,最受学员们欢迎的是邓教授的夫人龙老师传授的打草鞋的技术。而且,学员们打的草鞋,全部由邓教授负责收购、销售,每双10元。做得快的学员,每天可打两双草鞋。由于这种草鞋有透气、吸汗的功效,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说到为何要到黎平侗乡开展培训, 邓教授的夫人龙月江说:“我们在北京的生活很舒适,可是我们看到家乡还很贫困,尽管这里的资源、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就是缺乏知识和技能。我们举家到黎平,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培训出一批技能型的人才,为建设新农村尽点儿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信息中心 2006-8-11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