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影评]一个自我克制的童年
《红棉袄》(故事片)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2-03  作者:刘大先

 


·影视看板·

片名:《红棉袄》(故事片)
导演:邹亚林
片长:90分钟
 
  剧情:
    湘西的一个美丽苗寨,年关将至,婆婆带着翠菊去赶年场。翠菊是个七、八岁的苗家姑娘,阿爸早逝,阿妈在广州打工,她与年迈的婆婆相依为命。集市上,翠菊被一件漂亮的红棉袄吸引,她特别想要婆婆给她买一件,但价钱太贵,婆婆狠狠心没有买。翠菊也比较懂事,尽管同寨的小伙伴天香的新棉袄让她很羡慕,她也没有再让婆婆为难。
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来寨里采风,拍摄DV的时候,翠菊和天香表演跳舞,回放时,大家都夸阿香的红棉袄漂亮。小孩子也是有自尊的,翠菊哭了。婆婆连夜将家里最好的被单裁了,补在翠菊的灰旧棉袄上面。翠菊穿着这件“新”棉袄,兴高采烈地去找伙伴玩,却被人们无心嘲笑。
看到翠菊伤心,婆婆很心痛,她决定将已去世丈夫送给自己那对珍贵的定情银耳环当掉,给翠菊买红棉袄,她要翠菊高高兴兴穿上红棉袄上一回“电视”(她们误以为DV就是电视)。在银铺外,一个卖气球的小商贩在向翠菊推销气球时不小心把钱弄掉了。尽管很需要钱,婆婆还是毫不犹豫地带翠菊去追赶商贩还钱。结果回到服装店,最后一件红棉袄已卖出去了。让她们稍感安慰的是,老板答应第二天再给她们专门从凤凰城里进一件。
回家路上,婆婆不小心被石板绊了一跤。由于脚痛,婆婆让翠菊第二天自己到街上买红棉袄了。翠菊为婆婆的挚爱所感动,思想也发生了转变。看到婆婆缺了耳环的耳垂,她像忽然明白了什么。第二天,翠菊来到镇上赎回了婆婆当掉的耳环,并且找到了丢钱的小商贩。漫天飞舞的雪花中,翠菊举着小商贩送的气球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镜头拉开,崎岖的山路被洁白的雪覆盖着,翠菊渐行渐远,那是一条上升的路。
  
简评:
    是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战胜其中的一个?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无疑太沉重了。虚荣也好,自尊也好,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好,无论怎么说,几乎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翠菊所面临的选择。只不过,相比较于翠菊的 “红棉袄”,我们的欲求可能是别的更珍贵、更不易得到的东西。然而,在贫穷的背景下,有些孩子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成熟了。苗家小女孩翠菊的成长故事,让我们在祖孙俩美好心灵的颂扬中,感受到边地民众艰难的现实。
因而,《红棉袄》不仅仅是一部儿童题材电影,它在无意中透露出更多。在优美的景色、奇特的民俗、淳朴的人情背后,是婆婆隐忍的面孔,是外出打工的母亲,是颇有些沉重的童年,是深沉的爱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翠菊的童年都是一个自我克制的童年。这些也许是那个到寨子里采风的北京研究生所无法真正体会与了解的了。    这个从商业角度来看非常简单的故事被细腻动情地讲述着,在片尾木叶声响起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不无忧伤的心。导演邹亚林是出身湘西的土家族人,尽管久居北京,但是对于本乡本土的感知并没有迟钝。
有关少数民族现实题材的电影在原本就惨淡经营的国产电影中处境更是恶劣,其实缺少的并不是故事和人才,缺少的是资金和扶持。这部电影据导演本人介绍,主创人员都是义务劳动,总共才花了100万元。对比于动辄千万乃至上亿的“大片”,这样的小制作毋宁说是九牛一毛——然而,恰恰是这些片子才是真正贴近心灵和大地的。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7年2月2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