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女诗人佟佳氏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5-16 作者:关纪新
佟佳氏(1737-1809),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位才华超群的女诗人。她出生在佟佳氏家族,号天然主人、天然女史。年轻时即嫁进宗室睿亲王府,成为多尔衮五世孙睿格亲王如松的继配福晋(夫人)。
清代特有的宗室制度,使出身于爱新觉罗皇族的远近各支子弟,享有比一般的满洲旗人家族更加重要的社会地位。又因为第一代的睿亲王多尔衮是开国元勋,所以,睿亲王的封号,便在他的直系后代中间世袭传承,被世间称作“铁帽子王”。清朝的“铁帽子王”共有八家。本来,凡属于“铁帽子王”的家族,最初都不是以文化起家,而总是在创立清政权的过程中建有赫赫战功者,才能获得这样的荣耀。然而,满洲贵族在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之后,本身的文化水准也出现了一个迅速而且大规模的发展,许多贵族之家,在短短几十年到近百年间,便由尚武转向尚文。多尔衮的后代也是如此。
佟佳氏,这位满族文化史上较早涌现出来的女诗人,她的出现,也显然与其所嫁进的家庭环境有关。他的丈夫如松,就是一位饶有名气的宗室诗人。如松和佟佳氏,不但是夫妻,也是文学上彼此切磋促进的文友。在他们的带动下,家里的文风很盛,连儿子淳颖,以及孙子禧恩、宝恩,也都具备诗才。这个家庭,是当时在满族上层有一定代表性的书香家庭中的一个。
女诗人佟佳氏的命运并不太好,她和丈夫如松一起度过了一段美满的婚后生活,如松就过早地辞别了人世。这样,抚养儿女等家庭重担,长期地落在了女诗人的肩上。她以满洲女性特有的坚韧性格,勉力承担着一切随之而来的困苦,同时,继续以自己心爱的诗歌,来书写固有的人生追求及不断萌生的感触。她的三部诗集《问诗楼合选》、《穗帷泪草·乌私存草》和《虚窗雅课》,中间有不少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她所经受的世道炎凉,以及孀居生活的孤苦心境。
佟佳氏作为北方民族的女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这种情感,与汉族贵族女性言必切中封建“纲常伦理”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在一首《送秋》诗中,她写道:
世人多喜春,惟恐春光速。余性与人殊,酷爱清秋独。傲骨挺霜英,
丹枫映修竹。月倍清且明,穿窗入我屋。四壁听虫吟,挑灯课儿读。拙哉
留春人,可能驻红绿?试倡送秋篇,悲歌笑永叔。
不爱明媚娇艳的春光,却如此专注地倾心于清丽高洁的秋色,愿以霜英般的傲骨来展示人生的美好情操,甚至敢于嘲笑宋代大诗人欧阳修(字永叔)作《秋声赋》时的惆怅心情,作者真有些女丈夫的气质。虽然佟佳氏所生活的时代,京城里的满族女性,已然不再是象当年在白山黑水之间那样,与男性一同跃马扬鞭,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她们的生命深处,却还保持着某些特定的刚毅之气。
佟佳氏的作品,有着比较开阔的创作题材。从《纸鸢》这首小诗中,就可以读出作者对人世间势力小人们的鄙夷和斥责:
借得儿童一线缘,春风游遍绿杨天。影横落照疑为雁,声彻行云宛若
弦。小技欺人人戏弄,乘势作态态翩跹。年来满腹牢骚事,欲诉苍穹倩尔
传。
在另一首《有感》诗中,女诗人写道:“正襟危坐几回肠,参透人间富贵场。除却定中三昧趣,不知极乐是何方。”看上去,好象是写的参禅修道之类的心理感受,其实,诗作出于一位亲王福晋的笔端,其含义就远不会是那么地简单。作者能够将“人间富贵场”终于“参透”,说明了她的精神,是向往自由和纯朴的,她心底的“极乐世界”是跟一般的贵族阶层有着区别的。
佟佳氏与丈夫如松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她的诗,有许多是表达这种情感的。如松故去后,她竟然前前后后总计写出了《哭夫诗》共一百首,用来抒发自己失去人生伴侣后的极度悲痛。“弱体伶仃倩我扶,晨昏相伴不时呼。伤情强忍看妻子,泪不轻弹是丈夫。”──这是一首回忆丈夫病重期间二人苦相厮守场面的诗,记录了如松虽然病入膏肓,却时时留恋妻子,甚至强忍眼泪以告慰妻子的情景,读来令人感伤欷嘘。“生见难兮死见难,茹吾愁苦咽吾酸。宵来欲改唐人句:蜡烛成灰泪不干。”──这是一首抒发自己对亡夫不尽思念的诗,寄托着女诗人赓续日久无可排遣的愁绪,给人以真诚及悲恸的震憾。
女诗人一生含辛茹苦,尝遍了孤独与寂寞。长期的孀居,更使她对封建时代女性悲剧式的社会角色,有了相当深切的审视。在《有感》一诗中,她勇敢地指出了所谓“纲常名教”对于女人的残酷戕害:“最是消魂处,钟敲五更心。鸡鸣寒月落,衾薄晚凉侵。嚼蜡知滋味,茹茶畏苦吟。纲常多少事,巾帼一肩任!”佟佳氏的这首诗,抵得上历史书上对封建道德的多少控诉,同时,也充分地证实了,佟佳氏这位清代中期的满族女诗人,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确是一位慧眼独具、胆识兼备的优秀诗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