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民宗委、新疆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就新疆古籍普查与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10年的工作设想以及对拟成立的“新疆古籍普查登记指导委员会”等进行了座谈。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新疆古籍分布范围广,数目多,尤其是多语种的少数民族古籍在全国都是一大亮点,但由于专业人员少,财力紧张,很多优秀的古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尤其是基层的一些少数民族古籍因为被民间或者个人保存,导致普查难度较大。专家学者们建议对新疆古籍的普查与保护分阶段进行,做好长远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增加对一些珍贵古籍的投入。大家都期待能有一个科学、实用的古籍整理出版“路线图”,为今后一个时期古籍的保护、整理和出版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据介绍,自2008年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来,新疆已有102部古籍入选。古籍是新疆历史文化和这些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目前,新疆登记造册的汉文古籍约40万册。搜集、登记造册的少数民族古籍近3万册(件),其中已掌握的民间收藏古籍有1·5万多册(件)。这些古籍文献包括回鹘文、龟兹文、波罗米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察合台文等15种文字。此外,还有用汉文记录的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一般来说,汉文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出版的书籍,包括抄本、刻本。少数民族古籍为1949年以前成书并已流传使用的民族文字书籍。 (刘俊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