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朝克]关于清代满语文书籍编辑出版及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29  作者:朝克

  摘 要: 清代满语文的发展达到历史的顶峰时期, 同时编辑印刷了数量庞大的满语文书籍, 包括满语文历史文献资料、满语文读本、满语文教材, 以及满语文与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比较或对比的辞书与词汇类工具书。所有这些, 对于当时推广满语文教学、满语文学习及其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7世纪末以后, 满语文学习开始削弱, 满语文使用开始萎缩的情况下, 满语文教材和辞书类工具书的编辑印刷了及研究工作也从未停止过, 同样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本文分析讨论了清代满语文书籍的编辑出版及研究工作。

  关键词: 清代; 满语文书籍; 编辑; 出版; 研究;

  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我国在满语满文研究方面取得使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进而留下浩如烟海的满文书籍、历史文献、话语资料、辞书词汇和研究成果。清代初期, 在东北少数民族或以满族为中心的区域, 满语口语已被相当广泛的地域范围使用, 进而几乎成为当时东北社会活力最强的交流工具。这当然和女真时期留下的语言使用社会基础有一定关系, 因为满语是金朝女真人使用的女真语的延续, 女真人建立金朝之后在不断扩展其领地的同时, 把女真语也推广到所辖势力范围。所以说, 由女真语延伸而来的满语, 在清朝政府建立之前, 在东北已经有了相当强的活力和使用地区。同时, 为清朝政府的建立也发挥了较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满语口语从清初到顺治年间得到很好开发, 同时得到广泛使用, 在当时社会的语言交流中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 宫廷社会的高层用语中充当了主要交际工具, 进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了重要地位。可是, 从17世纪末开始, 伴随满语书面语使用范围的不断缩小, 满语口语的社会交际功能也逐渐被弱化。与此相反, 到康熙末年, 宫廷用语及其社会上层的交流语言逐渐倾向于汉语和汉文, 包括满族贵族阶层开始重视学用汉语汉文。而且, 很快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的潮流。其结果, 本来就被弱化的满语满文的使用空间不断缩小, 满语口语的使用率不断下降, 取而代之的是汉语汉文。为挽救这一局面, 当时的政府也做了些努力, 采取了强化满语满文学习的一些措施, 但最终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满语满文使用不利局势没得到根本上好转, 相反不用母语的满族人口变得越来越少, 说汉语和使用汉文的满族却变得越来越多。毫无疑问, 在这一现实面前, 满语文教学, 也逐渐被淡化或边缘化。

  不过, 我们必须指出的是, 从17世纪初开始走向辉煌的满语研究和满语教学工作取得了相当理想的学术业绩, 印刷了数量庞大的满语满文书籍。而且, 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很有意思的是, 就是在17世纪末以后, 满语文教学、学习、使用进入不太理想的发展阶段, 直到18世纪末印刷不少很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满语文教材、辞书和研究著作。其中, 还包括数量可观的清代历史文化书籍, 以及满语辞书和满文教科书等。清朝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的中华民国时期, 满语文教学与研究基本处在停滞不前状态, 只是做了些满文资料整理和相关分析工作。根据我们现有得到的历史文献资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清代及其民国时期, 公开印刷的满语文图书资料、教材与辞书、研究成果。 (1)

  一是, 体现在满文及满文图书资料研究方面, 而且绝大多数成果属满汉合璧结构类型的抄本或刻本。比如说, 有《初学辨识清字须知》《清汉对音十二字头》《康熙字典姓氏》《清书十二字头》《十二字头》等。其中, 《十二字头》包括京都刻本和抄本及其崇札堂刻本等。它们基本上都关系到满文字体的说明与解读, 满文字体的读法与书写规则, 以及满文的学习方法与使用原理等。由于这些成果多数是用满汉合璧编辑印刷, 所以对汉族或其他懂汉语汉文的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满语文提供很大方便, 当然也给满族学习使用汉语文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是, 体现在满汉合璧结构类型的满语语音研究成果方面。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属满汉藏梵合璧结构类型的抄本或刻本, 以及满语语音分析解释抄本。其中, 就有《满洲字母》等。还有属于不同年代和不同版本的《圆音正考》等成果, 以及多卷本《音韵逢源》 (四卷) 、《虚字韵》 (五卷) 、《虚字韵薮》 (五卷) 、《对音辑字》 (二册) 等。不过, 也有像《同文韵统》 (四册) 由满汉藏梵对照形式编辑印刷的成果。在宣统二年, 该书重新扩大编印成五册。再说, 《满洲字母》一书是属于用满文编写而成的铅印本。毋庸置疑, 这些满语语音书籍的印刷, 对学习掌握满语语音提供诸多方便条件。

  三是, 体现在满语教科书及语言读本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在清代, 印刷了大量的满语教材和自学读本, 从而对满语文学习和教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些书籍中, 属于满汉合璧结构类型的占绝对多数。当然, 也有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对象, 编写完成的满蒙合璧、满俄合璧以及满汉蒙合璧结构类型的实例。其中, 具有代表性的满汉合璧教科书和读本有《清文备考》《清话条射的》《清文启蒙》《清汉对学千话谱》《一学三贯清文鉴》《清语问答》《清话问答四十条》《清语易言》《满语要指》《清文指要》《满汉合璧四十条》《满汉文四种》《清语摘抄》《初学辨识清字须知》《初学必读》《清文试册》《清语采旧》《兼汉清文指要》《兼满汉字满洲套语清文启蒙》《续编兼汉清文指要》等等。这些成果里, 包括内有一册、二册、四册、六册、十册、十四册的刻本或读本。相比之下, 编成四册和一册的比较多。在这里, 还需要提到的是, 《旧清语》里摘录了满文《实录》和《加圈点字档》中的807条难解词语, 并用满文做了逐条详实解释, 同时涉及到满语语法和语用关系、词义结构等方面。所以说, 《旧清语》的编写印刷, 对满语文教学及其学习, 满文资料研究和满汉语接触研究, 对早期满语口语结构特征的分析研究, 均产生一定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另外, 在满语教科书及读本中, 还有像《摘录清语摘抄》《兼汉满洲套话》《满汉杂抄》等满蒙合璧结构类型的抄本, 也有像《读书要道》等满俄合璧结构类型的成果。比较而言, 还是满汉合璧结构类型的满语文教科书或读本占有绝对优势。事实上, 这些成果编辑印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清代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满语文教学教育的实际需要。除了两种语言满语教材和读本之外, 在清代还印刷了不少满汉蒙合璧的教材。比如说, 有十二册刻本《三合便览》, 四册石印本《三合类编》与《三合语录》、十册刻本《满蒙汉合璧教科书》、十二册石印本《三合汇书》等。不论是由两种语言, 还是用三种语言编写印刷的教科书、自学读本或教学读本等, 对满语文教学、满语文学习、满语文使用、满语文推广, 乃至满语文规范化教学, 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进而强有力推动了满语文教学工作。

  四是, 体现在满语虚字、接字、缀语等满语语法现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方面。也就是说, 在清代所说的满语虚字、接字、缀语等, 基本上都关系到满语形态变化语法词缀及其表现形式。由此在当时很重视满语虚字、接字、缀语研究, 并取得较理想的学术业绩。比如说, 代表性成果有《虚字解》《清文虚字讲约》《清文接字》《清文虚字指南编》《清文虚字指南编读本》《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清文虚字歌》《满汉缀语》《字法举一歌》《阿拉编》等。其中, 有二十卷刻本《清文虚字讲约》, 二册刻本有《清文虚字指南编》《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字法举一歌》及满蒙高等学堂满语语法教材《阿拉篇》等。以上满语语法书成果, 几乎都属于满汉合璧结构类型, 只有《阿拉篇》是满蒙合璧形式编写而成。毫无疑问, 以上分析讨论的虚字、接字、缀语成果, 都无一例外地关系到满语错综复杂的形态变化语法现象。

  五是, 体现在满语词典和满语同其他语言词汇对照或对比的词汇集等方面。进而同样对满语文单词的规范化记写和使用, 满语文教学与学习, 满语文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 在清代, 满语辞书类和词汇类书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当然, 绝大多数辞书属于满汉合璧结构类型。代表性成果有《大清全书》《同文广汇全书》《汉满词典》《清汉文海》《同文物名类集》《满汉类书》《满汉同文全书》《满汉同文杂字》《满汉文语解》《满汉袖珍字典》《满洲类书》《御制清文鉴》《钦定清语》《钦定新清语》《清文全书》《清文汇书》《清文捷要》《清文类腋》《清文典要大全》《清文鉴外新语》《清文鉴择录》《清语》《清语选汇》《新旧清语汇书》《选录清文鉴要语》《音汉清文鉴》《音译明全书》《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衙署名目》等等。实际上, 除了这里提到的之外, 还有许多满汉合璧工具书, 有的一套辞书多达十余册, 甚至有好几种版本。比如说, 《大清全书》先印十四册刻本后又重新编印为十五册刻本, 《汉满词典》有十册抄本, 《清文汇书》有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三种版本, 《衙署名目》也有两种版本等。另外, 也有像《满蒙文鉴总纲》《御制满蒙文鉴》等满蒙合璧工具书。此类辞书, 主要针对蒙语区或蒙古人集中生活地区, 给蒙古人教学满语文和蒙古人学习满语文时使用。再说, 还有满汉蒙合璧类或满蒙回合璧辞书类和词汇类成果。比如说, 有满汉蒙合璧的《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石印本四册《实录满蒙晰义》、二十五册刻本《满蒙汉字书》、三册抄本《满蒙回三体字书》等。 (1) 同时, 还有满汉达斡尔语合璧辞书《满汉达呼尔合璧词典》以及《满洲达呼尔语词》等等。值得强调提出的是, 在清代除满蒙汉、满蒙回、满汉达斡尔语等三种民族语言对照对比的辞书类抄本和刻本以外, 还有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对比, 以及满汉蒙藏维五种语对比和满蒙藏维嘉戎对比的辞书类抄书或刻本。比如说, 有满汉蒙藏语合璧四零卷本《四体合璧文鉴》、满汉蒙藏语刻本《御制四体清文鉴》, 还有18世纪乾隆年间编写的满汉蒙藏维语合璧晒印本三十六册《五体清文鉴》, 以及满蒙藏维嘉戎合璧《五体字书》等。再说, 《五体清文鉴》后来重新编辑成三册, 由民族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在此需要指出的是, 乾隆六年编辑的四册抄本《无圈点字书》详细阐述了万历二十七年创制的无圈点蒙文式满文的字体构成原理、结构特征、书写方法、使用规则等。 (2) 同时, 对难以辨认或混淆的字体及其写法用新满文做全面认真分析和解答, 还严格按照十二字头为序编排所有词语。然而, 由于无圈点满文存在标音不全、字形不规范、使用不方便等实际问题, 天聪六年在皇太极的指令下将无圈点满文改成了有圈点满文。不过, 在三十多年时间里, 无圈点满文留下不少文献资料, 进而为了解和研究清初满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依据。

  清代以满语文为主印刷了数量可观的不同版本、不同形式和内容及用处的辞书, 以及不同语言词汇间进行对照或对比的词汇集。所有这些, 对于清代满语文教学、满语文的推广、满语文的使用创造了极大方便。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过, 在这些由单一或多种语言编辑印刷的辞书或词汇集里, 绝大多数是属于双语合璧结构类型, 其次是三语合璧类成果。然而, 四语合璧或多语合璧的实例比较少。再说, 除单行本外, 还有一定数量的两卷到四卷的辞书, 甚至有十卷或几十卷的多卷本辞书。

  六是, 体现在清代满语成语的研究成果方面。也就是说, 在当时印刷不少分析研究满语成语的构成原理、词义内涵、语用关系的工具类书籍。其中, 就有满汉语合璧四册抄本《成语杂文》与《书经成语》, 以及满汉合璧刻本《兵部成语》等。另外, 还有满汉合璧六卷刻本《六部成语》, 满汉合璧十三册抄本《成语词典》以及满汉合璧抄本《满汉成语》、满汉合璧四卷抄本《满汉成语对待》等。除了满汉合璧结构类型的满语成语著作, 也有满汉成语对比研究成果。当然, 还编写一些满蒙合璧, 满汉蒙语合璧成语等。比如说, 有满蒙合璧十二册抄本《总纲成语》、满汉蒙合璧石印本三册《成语坷林》等。毫无疑问, 由满语文为主的各种版本成语的印刷, 给满语成语的抢救保护、发扬光大、教学和学习, 包括对其结构特征系统解释和了解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七是, 根据现已掌握的资料, 在清代有关清代论述满译汉或满译蒙, 以及汉译满或蒙译满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翻译原理的书籍也印刷不少。这对当时满汉民族、蒙满民族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对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和谐起到过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 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工作。比如说, 其中就包括满汉合璧四卷本《翻译话条》、三册抄本《翻译练习》, 还包括满蒙合璧二册抄本《翻译蒙古一百条》、九卷抄本《满蒙翻译纲要》及《满蒙单话》等。另外, 还有满汉合璧翻译总学八册刻本《单清语》与一十二卷刻本《清文总会》、译书坊八册刻本《满汉文八种》等。这些翻译学知识理论成果, 对于满译汉、汉译满工作带来诸多方便, 甚至对于满蒙翻译及其满语与其他民族语的相互翻译和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1)

  说到国外, 在清代满语文研究工作也取得较理想成绩。特别是, 当时的朝鲜司译院编写印刷了不少不同版本、不同内容、不同需求的满语文教材和实用工具书, 也翻译不少满文书籍。比如说, 有将女真语教科书《尚书》《八岁儿》《小儿论》等译成朝鲜人学习满语文教材的首批成果。后来, 为满足朝鲜上层阶级、权力部门、权贵人士和商人学满语文的迫切需求, 同时也应对满文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商业贸易、军事等方面的资料翻译工作的迫切需求, 朝鲜司译院又陆续印刷了二十卷本《小儿论》、十卷本《三译总解》、八卷本《新翻老乞大》、单行本《八岁儿》与《同文类集》及《 (清语) 老乞大》等不同版本、不同用处、不同目的和作用的满语文教材和辞书。遗憾的是, 这些教材和辞书中的绝大多数已被丢失或失传, 保存下来的只有《同文类解》《新译清语老乞大》《重刊三译总解》《新译小儿论》及《新译八岁儿》《汉清文鉴》等有限的一些资料, 并分别收藏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图书馆等部门。除此之外, 朝鲜司译院还编辑印刷了四卷本《方言集释》, 该书也叫《方言类释》。说实话, 在清代, 国外对于满语文各种资料的翻译、学习、使用、推广等方面做出较突出贡献的是当时的朝鲜, 除此之外在日本、俄罗斯和西方一些国家也翻译或印刷满语文教材或工具书, 也有一些满语口语特殊词语进行具体说明, 或用多种语言文字进行比较和对比的词汇集。再说, 还有为了培训满语翻译人才, 专门用于满语同其他语言翻译的双语或多语教科书。毫无疑问, 所有这些, 在国外满语文教学, 外国人学习满语文, 使用满语文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 在清代满语文研究事业达到历史高点, 取得鼓舞人心的辉煌业绩, 由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满文历史文化、社会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语言文字、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书籍。并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扬光大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 也为各民族语言文化的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产生积极影响。另外, 对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用。毋庸置疑, 由满语文撰写的不同语言文字的教材教程教科书、不同语言文字编辑的词汇集辞书与工具书、不同语言文字翻译读本、成语、谚语、故事及历史文献资料等, 对于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及其团结, 甚至对于周边国家的友好相处及互通有无也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从以上分析讨论,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 满语文研究工作同样为我国今天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 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方案的实施, 强有力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都会有一定积极意义。我们可以温故知新、吐故纳新、古为今用, 把我们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积累的一切文明、进步、美好的文化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全面强化国家治理能力及现代化水平, 始终不渝地弘扬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战略思想, 不断向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人民的幸福奉献中国智慧。

 

本文原载《满族研究》2018年第1期,经作者授权转载。文中注释与参考文献请参见原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