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满文老档》的前世今生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15  作者:金丽昭

    □

  《满文老档》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东北地区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是研究清朝开国史、民族史等的第一手史料。从清代到新中国成立的几百年岁月里,中国大陆出版的各种版本《满文老档》都只是节选本。经过两年努力,国家重点项目——全本《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终于出版,使人得观全貌。

  《满文老档》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东北地区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现存180册。它所反映的内容,始于1607年,止于1636年。书中记载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而后对明朝政府进行战争,夺取辽东,先后建都辽阳、沈阳,以及皇太极即位后,继续进兵辽西,并数次深入关内,屡挫明师等等军政大事。

  同时,《满文老档》还记载了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法律规章、对外交涉、族内纷争、官员任命、生产和经济状况乃至宫廷生活、民情、天文、地理等情况。史料原始可靠,记事翔实广泛,文字朴实,倾向口语,很多史实具有画面感,是研究清朝开国史、东北地方史、民族史的第一手史料。

  乾隆帝抢救《满文老档》

  1644年,清入关定都北京后,将用老满文记载的《满文老档》原本由盛京(沈阳)运到北京,保存在紫禁城内的内阁大库,凡遇修史或查核八旗佐领源流等事宜,都要提出来查阅。

  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新满文的创制使用(注:老满文在努尔哈赤时期仿照蒙古文创制,没有圈点;皇太极时期,达海改进老满文,使之有圈点,称新满文)已有109年了,一般旗人很少有认识老满文的了。于是,大学士鄂尔泰、太子少保徐元梦受乾隆之命,将《满文老档》抄录出来,并用新满文进行标注。

  用新满文标注的这部书命名为《无圈点字书》,共4册。这实际上是一部老满文和新满文相互对照的辞书。33年后,乾隆又令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和阿桂重新抄写了《满文老档》,以彻底解决旧本永久性保存和经常性利用的问题。

  这次重抄,具有一定的整理和抢救性质,并且开创了《满文老档》研究的先河。除用老满文照写《无圈点老档》两部外,还用新满文音写《加圈点老档》3部。无论是《无圈点老档》,还是《加圈点老档》,在其抄录和转写过程中,清代学者对档案内出现的地名、人名、时间、官职以及文字,都进行了必要的考证,按统一体例编排,分编函册装订,冠以规范名称,进行必要的注释,并异地分存。北京紫禁城中内阁大库和沈阳皇宫内崇谟阁存放《无圈点老档》和《加圈点老档》各1部,北京紫禁城内上书房存放《加圈点老档》1部。

  如果没有乾隆这次抢救行为,《满文老档》真的会成一部天书。那么,今天我们对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忧日本人觊觎而译成汉文

  话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北京运到沈阳皇宫内崇谟阁的《满文老档》,除内务府杂役定期晾晒通风外,无人可以接触,真正是束之高阁了。直到1905年7月,日俄战争结束后,身在东北的《朝日新闻》记者内滕虎次郎发现了沈阳故宫存放的《加圈点老档》。他在日本《早稻田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在奉天宫殿看到的图书》一文,介绍了《加圈点老档》,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1908年,进士出身的旗人金梁主管盛京内务府事务。有一天,他登上崇谟阁,开始细细阅读《满文老档》,并沉浸在祖先的荣耀中。之后,他每天读一点,直到4年后,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1912年初,内滕虎次郎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的身份再次来到沈阳,他与同一大学的讲师羽田亨一起,将全套180册《加圈点老档》都进行了拍照。此举虽有学者气质,但终究带着硝烟的味道。

  金梁看到了文化掠夺。他非常着急,担心有一天日本人会把全部档案抢走。为此,他决定立即将《满文老档》译成汉文。在他的自述中有这样的描述:“(1916年)延请满汉学者十余人参与翻译。二载始脱稿,分装百册。”

  1929年,金梁挑选很少一部分译稿,冠以《满洲老档秘录》铅印自刊,上下两册。其实,该书实为汉译老档选刊本,尚不到全帙的二十分之一。1933年,金梁又将《满洲老档秘录》稍经增减,合并为一册,冠以《满洲秘档》之名,重印出版。其余译稿后散佚。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张溥泉后来从沈阳的旧书摊上购得其中26册,以《汉译满洲老档拾零》之名,连载于1933年至1935年的《故宫周刊》第245期至459期上。这两种老档译本互相参照,是几十年来研究清史、满族史的重要史料。书虽为节选,但金梁主持汉译并将《满文老档》传播出去,实在是功不可没。

  完整版《满文老档》首次出版

  20世纪30年代,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整理内阁大库时,发现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和乾隆朝未曾重抄的3册档案。1948年底至1949年初,这些史料被运往台湾。2005年10月,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处冯明珠研究员主编,将所有40册《满文老档》原本经整理编排,逐册拍照,仿真制版,分订10册出版。这次出版,印刷精致,装帧典雅,每册各附所录原档的彩色照片及页面尺寸,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档案原貌,堪称精品。

  然而,大陆读者却难以看到这一档案,只有一定级别的专家才有机会到宝岛匆匆一阅。1978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合作,成立译注组,历时12年,于1990年翻译出版了上下两册版《满文老档》,遗憾的是,这只是个残本。

  时至今日,无论是国家的出版理念,还是出版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清史、民族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和读者对《满文老档》全本的需求日益强烈。特别是史学界,对于大陆只有残缺本感到十分遗憾。

  辽宁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满文老档》的故乡。辽宁民族出版社将《满文老档》的出版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选用现存的乾隆朝重抄并藏于内阁大库的《加圈点老档》,共计26函180册,采用满文原文、罗马字母转写及汉文译文合集的编辑体例,在保持原分编函册的特点和联系的前提下,按一定厚度重新分册,合编成20册。

  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本次出版对满文原文部分逐页扫描,仿真制版,按原本之颜色,以红黄黑三色套印,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版本特征。特别邀请当年参加翻译《满文老档》的人员进行修订,并翻译未曾翻译的一部分签注。凡当年《满文老档》译注组考证调整的几处译文,均照满文原文还位,以保持原貌。同时,这部《满文老档》还保留了皇帝签注246条,这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体现了特殊的版本价值。

  为查阅方便,专家们还特别制作了《太祖朝人地名满文音序索引》、《太祖朝人地名汉文音序索引》、《太宗朝人地名满文音序索引》、《太宗朝人地名汉文音序索引》、《太祖朝签注满汉文对照表》和《太宗朝签注满汉文对照表》。

  至此,中国大陆才第一次出版了全本的《满文老档》。它不但能为清开国史、民族史、东北地方史、满学、八旗制度、满文古籍版本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比较原始的、系统的、基础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助于准确解读用老满文书写的《满文老档》原本,深入系统地研究满文的创制与改革、满语的发展变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1年8月12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