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京族:我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2  作者:梁宇广

  京族是东兴独有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跨国民族。据考证,大约500多年前,京族的祖先在越南涂山(今越南海防)一带的海面捕鱼为生。一天,他们追踪鱼群来到“京族三岛”,发现这里水深鱼多且温暖如春,便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成为到东兴较早的拓荒者。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称越族,1958年东兴各族自治区成立的时候,根据这个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改称京族。

  数百年来,勤劳爱国、善良智慧的京族人民不畏艰辛,为开发祖国的边疆和巩固海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以海洋产业为主,建哈亭,过哈节,讲京话、唱哈歌,用喃字,穿着颇具民族特色的服装。

  京族三岛风景优美,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除盛产生猛海鲜之外,其风味小吃也驰名海内外。脍炙人口的有京族吹饼、京族炸煎堆、京族点心、京族海鱼露、京族炒米粉等,其中炒米粉堪称一绝,有“南国第一粉”的美誉,它色香味俱佳,爽滑可口,令人“过口难忘”。曾有5名外地游客一次连吃10大碟的记录。

  闻名天下的金滩就座落在京族万尾岛的南边,它绵延13公里,与越南著名的万柱岛隔海相望。金滩因明净的沙子呈金黄色而得名,有沙细、坡缓、水清、风轻、浪静的特点,并且没有海藻、没有鲨鱼,也没有污染。大海与沙滩相互映衬、珠联璧合,是中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集明媚阳光、温暖海水、干净沙滩于一身的“3S”海滨浴场。

  作为海洋民族,京族“靠海吃海”,拉大网是他们从事海洋捕捞最常见的一种浅海作业。过去,人们拉大网时,常常以在鱼网头敲鱼梆为号通知大伙起网,有“鱼梆一敲,网带上腰”的说法。随着通讯的发达,现在改用手机通知为主了。金滩坡平,浪不急,也没有淤泥,十分适合拉大网,一年四季都可以作业,从来没有淡季和旺季之分。2010年,京族三岛群众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家家住小楼,户户有小车,已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拉大网的时候,一般由被叫做“网头”的人根据天气、潮汐、风向和流水确定,大网也有大、中、小3种,其中大网长三四千米,中网长一二千米,小网则在千米以下,网宽均在4-6米之间。拉大风时,由参加拉网的人把网拉到竹排或者小艇上,先固定一头,再由“网头”一边驾艇划向海里,一边呈半弧形撒下网绳和大网,接着由岸上两组人分别把住大网的两头,然后往岸上慢慢地一步一退地把大网收拢上来。网拉靠岸之时,就可把被围困在大网内的鱼、虾、蟹、鲎等一一捕捉,通常一网能收获200公斤左右的鱼。在20世纪60年代,村民们曾经一网就能打上2000多公斤的鱼,其中曾经创下一网拉上5000多公斤的纪录。

  拉最大的网需三四十人,拉中、小网一般需要二三十人。一张大网从撒网到收网,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众人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大有收获,充分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伟大。京族拉大网还有“打寄赖”的习俗,就是“沾光带”的意思,大网撒下去,鱼打上来,谁来到现场都可以顺手拿走几条,不但不会受到任何人的责备,拉大网的人反而会觉得鱼虾有人分享,会很高兴。更有趣的是,拉大网时,京族姑娘一般都是头戴斗笠,用手绢把脸面遮挡着,只露出两只眼睛,有“手绢遮面半神仙”的趣味。她们系上网带往后拉的时候,一步一退,或者一边看书,一边对歌,或者一边谈天说地,一边打情骂俏,别有风味。

  哈节是京族人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逢哈节,京族人就会穿上最漂亮的服装,聚集到哈亭,载歌载舞,名为“唱哈”。从前的哈亭是京族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京族人供奉“镇海大王”的地方。现在的哈亭也是京族人过哈节娱乐、祭祀祖先和议事的公共场所。

  京族三岛过哈节的时间各有不同,主要根据各岛建哈亭的时间确定。万尾岛京族的哈节为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九至十五,巫头岛为八月初一至初七,山心岛为八月初十至十六。哈节的过程,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唱哈、乡饮、送神等程序,都十分热闹。其中的唱哈是贯穿祭神和乡饮两大板块的主打节目。表演形式相对固定,表演角色通常由三人担任:一个“哈哥”即男歌手专门负责操琴演奏,两个“哈妹”即女歌手轮流担任主唱。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中间,手持两块小竹板,边敲边唱,另一个“哈妹”则手持竹制的梆子应和,曲调明快,歌声悠扬,令人看到赏心悦目,听得心醉神迷。

  从前的唱哈祭神由于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被禁止,甚至连唱民歌、情歌也受到限制。1962年春,国歌的词作者田汉来到京族三岛,问村干部为什么不办哈节和不唱民歌了。村干部答:“低级的东西多,不符合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田汉让他唱几句听听。村干部唱道:“日头落海半边阴,葫芦入水半边沉;为何不沉沉到底,半浮半沉挂郎心。”田汉连声称好:“这歌有点《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味道呀,很好啊。”村干部不好意思地又唱:“怎得变?怎得沙洲变良田?怎得变成三岁孩,朝朝抱在妹胸前?”听得田汉哈哈大笑:“民歌就是粗犷谐趣,劳动累了,唱来解解闷不好吗?”随后,他赋诗相赠:“正是钦州春播愁,北风时雨到巫头。沙田薯秀称先进,浅海帆多占上游。织网林中亏汝力,弹琴月下待郎求。哈亭可惜清规在,欲唱情歌不自由。”勉励京族人弃糟粕、存精华,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与唱哈活动相对应的,还有京族传统的“花棍舞”“竹杠舞”“天灯舞”等舞蹈表演。哈亭内歌舞升平,哈亭外也欢欣鼓舞。斗牛、比武、拉大网、踩高跷、弹独弦琴、歌圩等活动也随之拉开,附近的汉族、壮族群众也纷纷赶来赴会。近年,连越南也派出代表团前来参加。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京族哈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的京族哈节,已经成为集现代性、广泛性、开放性、兼容性、娱乐性和国际性为一体的地方大型旅游文化节庆。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03月02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