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口较少民族推介之四:俄罗斯族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22  作者:

 

    俄罗斯族现有人口1.3万,主要居住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其中以伊犁地区较多,其余散居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自18世纪起,俄罗斯族开始陆续从俄罗斯迁入新疆等地,其中多数是在19世纪到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迁入的。那时,他们居住的村庄被称为“归化村”,居民被称为“归化人”,1949年后,他们被正式命名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俄罗斯族人大多信仰东正教,一小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俄罗斯族迁居新疆后,带来了先进的农、牧器具,引进培育了农牧业优良品种,并使用先进的放牧技术。今天新疆广泛种植的土豆、西红柿、黄瓜以及久负盛名的乌克兰大白猪、荷兰奶牛、阿托套种牛等,都是俄罗斯族农牧民引进或培育的。他们利用米丘林学说改造果木品种,在新疆培育了美味多汁的柠檬、海棠、大冬果、午餐果等,为“瓜果之乡”的新疆锦上添花。俄罗斯族不仅善于经营农业,而且心灵手巧,很多人擅长手工业和各种修理业。
    俄罗斯族性情开朗幽默,待人接客讲究礼节。问候、接吻是他们最普遍的礼节;他们最隆重的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来客须用刀子切下一块面包沾少许盐吃下后方可进屋,这种礼节多用于迎接新娘和尊贵的客人,象征友谊和善意。
    俄罗斯族的住房多为土木建筑,屋顶用麦秸覆盖;房屋分为卧室、客厅和储藏室。城市的住房里都安有直通屋顶的铁皮大壁炉,农村则是上圆下方的大烤箱。窗户一律向阳开凿,使屋内四季保持充足的光线。屋内摆设非常整洁,窗户上、桌上和床上都盖有绣花窗帘、编织台布和抠花床围等,使整个房间显得清新淡雅,富有艺术美感。屋外院子里种满各种花草树木,春天花香四溢,秋天果实累累,清雅幽静,充满生机。
    俄罗斯族的饮食依然保持着传统风味,他们制作的面包、糕点品种繁多,味道鲜美。他们特别喜欢吃黄瓜、西红柿等营养丰富的蔬菜。他们制作的拌有牛奶、鸡蛋、黄油、果酱的点心为当地其他民族所仿效。俄罗斯族牧民家庭生产的熏肠、熏火腿和小香肠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中国俄罗斯族男子喜欢穿开衩长袍、长裤,或穿白色绣花衬衫和灯笼裤,戴八角帽;冬天穿皮衣和棉衣,戴皮帽。妇女穿短上衣和花色连衣裙,也有的上穿无领绣花衬衫,下穿自制的白色大长裙,上面绣着色彩鲜艳的图案花纹。他们无论男女都喜欢穿高筒皮靴或毡靴。居住在城市的俄罗斯族男子,多数喜欢西服,衬衣为宽袖,衣领绣有花纹。妇女穿西服上衣及西服裙,冬季戴呢帽或皮帽,呢帽上多插羽毛为装饰,夏天则戴头巾。
    巴拉来克是俄罗斯族的弦乐器,因共鸣箱为三角形,故又称“三角琴”。三角琴有四度定弦,有高、中、低音等不同规格。音色清脆明亮,经常与曼陀林、吉他、手风琴等合奏,深受青年人喜爱。
    《渔夫之歌》是俄罗斯族的叙事歌曲,全曲歌词达10段,叙述渔夫三个儿子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小儿子在爱情上的悲剧性结局尤为感人,歌曲为二部合唱,音乐情调深沉含蓄,深受俄罗斯族人民的喜爱。
    俄罗斯族重视教育,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在中国的俄罗斯族中知识分子比例较高,不少人在大、中学校教授俄语,或在国家机关从事翻译工作。他们在新疆又学会了其他民族的语言,因此深受周围各民族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2006:8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