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尹虎彬]拜物教兴盛,庙会成大卖场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22  作者:尹虎彬

  笔者近期参加河北乡村的庙会时发现,现在的庙会已经逐渐成为商品交换活动,就是豪华的汽车展览,就是商家广告的“血拼”场所,就是趋之若鹜的金钱崇拜。巨幅广告下面是低矮的村落民居,脏乱的环境,光秃的山峦,退化的植被。可以说,我们的传统信仰变成地道的拜物教!其实,今天的庙会就是个大卖场。在这里,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民间信仰的需求和满足如何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又如何成为商业化运作的对象?这倒是人们首先应该关注的话题。

  庙会已今非昔比。庙祭活动在过去20年间发生的变化是过去传统庙会所没有的。我们这里并不是强调庙会的规模不如以前,而是说庙会的性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现在的庙会由村委会出面,进行资源配置,以承包形式运营,将传统的民间祭祀活动纳入了经济、经营的轨道,这日益改变着原有的仪式活动的目的、性质。就连乞丐也是为了挣钱赶庙会的,其他阶层如教员、官员、农民、神职人员亦纷纷将目光转向庙会经济利益。因此,庙会亦为农村集贸市场。商业化运作的庙会经济活动日益消弭了传统的规范,庙会的意义、功能及形式发生了改变。追求物质利益成为庙会的动机,经济利益和经营活动成为庙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基础。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和村落自主经营也成为庙会的根本制度。造庙会、管庙会、办庙会成为村民致富的一条渠道。

  社会学家早就注意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最大差异,是对贪欲的认识。创新的动力,进步的源泉是现代社会对贪欲的理解。我们的价值体系中把金钱、财富当作最高价值,对它的追求是死而后已。传统的儒家不把追求财富当作最高目的。现在物质主义、经济主义的价值取向一定要修正、要克服,要靠儒家的帮助。儒家赞天地之化育反映了人与自然有着动态的关系,这对我们走出现代性困境有所帮助。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环境压力;二是能源和水的短缺极其严重;三是社会关系的紧张。我们需要制度创新来实现新的发展模式。现代性包括技术创新过程和制度创新过程,在制度创新中首先要找到需要改革的价值观,其次要认识到需要保护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与社会凝聚力关联紧密。最后产生的结果是新旧结合,这使得我们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欧洲许多国家都保存了原来的传统。21世纪的中国缺少什么?——我们可能缺少文化能力、精神价值和社会资本。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可能促进传统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我们的新文化。▲(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2013年05月13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