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打开锡伯族萨满文化之门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2  作者:特约撰稿 周磊 文/图

    □

  伊富英萨满的14片裙条。

  笔者在新疆伊犁霍城县采访,听说伊车嘎善乡伊车嘎善村的锡伯族村民有一场歌舞庆祝活动。赶到伊车嘎善村后,伊富英老人正带领着20多位老人在换萨满服饰,一会儿老人们将跳起锡伯族的萨满舞和贝伦舞。

  伊富英,68岁的锡伯族老人,锡伯萨满的第六代传人。在这场萨满舞蹈中,男女萨满穿的服饰都是伊富英老人的家传之物,而作为萨满配舞的老人们的萨满裙,也是在伊富英老人的指导下做出的。当强有力的鼓点响起时,一场庄严神圣的萨满舞蹈拉开序幕。而在舞蹈结束后,伊富英萨满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锡伯族萨满文化的记忆之门。

  萨满服饰,蕴含萨满文化

  “咚,咚,咚……”三声鼓响起,一名男萨满一手拿圣鼓,一手拿利剑,身着萨满传统服饰,跳着上了场;两名女萨满紧随其后,踩着鼓点左右前后跳动,萨满裙也被震颤得摇摆不已。当男萨满大呼一声后,一群伴舞跟着鼓点节奏上了场,声势更加大。随之,众人唱起一首萨满歌:“活列——活列喇嘛——答吉喇嘛——撒肯斯。”(意为“回来回来,把你的魂叫回来,我们胜利了。”)男萨满在每个停顿的地方,都会大吼一声,加上萨满身上叮叮当当的萨满法器,让整个舞蹈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伊富英告诉笔者,萨满舞在以前都是萨满在执行萨满职责时才跳的独舞,如今,早已转变为众人一起追溯历史的舞蹈,在舞蹈中缅怀锡伯族在东北时的辉煌往事。

  伊富英在教授锡伯族萨满舞蹈时,更多的是对祖先深深的敬意,对锡伯族萨满文化的眷恋。

  主跳的男萨满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萨满裙,这些萨满服饰并不是演出用的服装,而是伊富英的家传之物。当年,萨满经文被烧毁后,伊富英和母亲想将父亲的萨满服饰保存下来,于是,在自家院落附近挖了个土坑埋了进去。没想到等到上世纪70年代末,终于可以让萨满服饰重见天日的时候,伊富英和母亲却只从土坑里找到已经腐烂的萨满服饰。

  父亲的萨满服饰是遗传爷爷的,都是羊皮做的,羊皮披风上缝有21片铜片哈珠。这21片哈珠可不简单,是萨满做法时,抵挡一切阻碍萨满执行职责的法器。伊富英将腐烂的衣服原封不动抱回家,重新买布,按照父亲萨满服装的模样,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复制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萨满服装。一直到伊富英当了萨满,被族人尊称为伊萨满,她才开始穿自己亲手制作的萨满服饰。

  萨满服饰有很多讲究,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伊富英想起当年制作萨满披风时,仅21片哈珠的位置,就研究了一周多时间,最终按脖子上5片、中间腰部7片、底部9片的摆放位置,开始制作新的披风。

  不仅是披风的哈珠,萨满裙子也有讲究,必须是14片裙条。每一片上都必须绘制不同的图案,而且图案还有先后之分。每当萨满舞跳起、萨满裙旋转时,会清晰地看到裙子上分别绘制有金山金水、日月星辰、闪电利剑、太极八卦图案,还有萨满独特的标志。

  命中注定的第六代萨满

  伊富英今年68岁,是第六代萨满传人。

  伊富英的家族是新疆伊犁河流域锡伯族人心中的萨满家族,尤其是伊富英的爷爷伊继春,是锡伯族人心中最受尊重的萨满。去年是伊继春成为萨满100周年纪念,附近的锡伯族人都自发地来到伊富英家中祭奠;而爸爸根扎富也是位萨满,只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迫放弃了萨满这个神圣的使命。

  按照家族的传统,萨满是命中注定的,有可能落到儿子身上,也有可能落在女儿身上,关键看缘分和悟性。

  在很小的时候,伊富英总是趁父亲不在时偷看家传的萨满经文。于是,厚厚的萨满经文竟然被伊富英复制到了脑海中,以至于到上世纪70年代,家中的萨满经文被焚烧后,父亲惊讶地发现,伊富英早已将经文背得滚瓜烂熟。

  在伊富英27岁那年,村民们开始找上门来求助。今天是丢了东西,明天是上门求子。也许因为有萨满经文烂熟在心,伊富英总是有灵感闪现,每次都能让村民们满意而归。于是,伊富英在村民们心中已然成为了一位萨满。

  但伊富英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在弟弟的一次生病后,事情才彻底改变。

  在伊富英40岁那年,她最小的弟弟病了。当伊富英照着记忆中的萨满经为弟弟治病时,父亲虽然惊喜,但却不露声色,只是对伊富英说了句:也许你命中注定就是萨满,举行个仪式吧,看看祖先怎么说。

  于是,那年9月9日,在父亲的指导下,家中摆了一场接受萨满的仪式。家族中20多人参加了仪式,供桌朝东,人朝西。烧香祭拜后,家里人拖出一只白色的羊,按照萨满仪式,用酒和水将羊洗干净,如果羊毛立即抖起来,那么伊富英当萨满便是当之不让了。当时,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紧张,洗完后,羊毛果然根根竖立着,家里人一起欢呼:伊富英就是家族中第六代萨满传人。父亲告诉伊富英,你的太奶奶是第三代萨满,如今家族中出了两位女萨满了。

  揭开萨满治病的面纱

  在伊富英老人的记忆中,父亲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都要祭祀一番。祭祀的神有3个,“瓦发”是祖先神,“喜利妈妈”是锡伯族掌管子孙昌盛的神,“海力坎”是掌管牲畜的神。

  而一年中最大的祭祀在农历八月十五,锡伯族人认为这一天月亮最圆,也是一年中许愿最灵验的。因此,锡伯族在这一天有传统的千烛祭祀仪式,这也是一年中萨满主持的最大的传统祭祀活动。

  这一天,锡伯族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蜡烛,用面粉捏成蜡烛,浇上油,再做个棉花捻子。萨满家中要摆满1000个蜡烛。祭祀活动由萨满主持,萨满念祝福经文,每个人都默默许愿,之后还有一个欢快的抢蜡烛仪式,而抢到最多蜡烛的人,自然愿望最早实现。

  伊富英老人接受过现代教育,如今在子孙的影响下,对现如今的科学发展多有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伊富英再回忆起当年背诵的萨满经文时,竟然发现很多篇章与古代《道德经》和传统中医理论有太多相近之处。

  “尊老爱幼,救死扶伤,不孝顺要把他钉在墙上,害人放火不能做,……”在伊富英的背诵中,一部锡伯族的道德经缓缓展开。而在她的萨满生涯里,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治病经历。

  那是刚当萨满的时候,村上有一对夫妻,男的叫苏图,女的叫吴仙。苏图对吴仙很不好,吴仙病得下不了床,却无人照顾。于是,伊富英将吴仙抬回家。当时,村上有医疗组,县上有医院,父亲害怕女儿治不好病,骂女儿:“你这样太冒险了,万一她死在家里怎么办?”

  而伊富英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回答父亲:“我肯定会治好她的病。”

  当晚,伊富英摘了5种颜色的玫瑰花泡在水中,用一口大锅煮上。大锅上铺上木板,让吴仙躺在木板上熏蒸汽。这样不仅去风湿,而且能让吴仙淤堵的血管疏通。经过反复3次熏蒸后,吴仙竟然可以下床走路,这一下,伊富英的名气更大了。

  对于萨满做法时,有时候会猛地把人吓住,伊富英解释,这是为了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帮助打通他的经脉,为接下来的治疗打基础。

  伊富英认为,做一名好萨满,传播好的道德精神是最基本的素质。至于治病,除了上天赋予的“神通”,更多的是中医理论在起作用。即使在用41个石子测算村民们失物的方向时,也是用了太极八卦的玄理。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