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来自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民俗学专家聚首广东番禺,拟发布一份《广州宣言》,呼吁法定春节假期可考虑从年底安排起,使之与民间从年底过渡到年初除旧迎新的习俗保持大体一致。
传统年俗历经冲击日渐褪色 专家期冀还其本真薪火相传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指出,只有政府对节假日资源的支配和民众对节日的需求结合起来,传统节日才能“魂兮归来”。利用好这些时间资源,民众可以满足对节日生活的、情感的、道德的需求。目前在日韩等国,虽然生活方式西化严重,但这方面协调得很好。我国却存在尴尬之处,大多传统节日都无假期,节日自然就淡了。
至于节假日怎么调整,刘魁立认为,应削减或调整阳历节日,保证各个传统节日的法定时间。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重要传统节日,也应该安排法定假日。当节日时间保证了,节日传统意义的回归才能迈开步。
保护传统中国节日 眼前正是大好时机
现在的春节,不可能也没必要像古代那样过,然而,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凝聚力的原始作用还存在,它依然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密码流动在华人的血液中。
论坛发表广州宣言称:年俗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条无形纽带!然而,随着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到来,西方科技文化冲击了千年的华夏传统,年俗变得面目全非。我们淡化传统节日的同时,韩国却将端午祭祀仪式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警醒中国人,是该回头重视传统节日的时候了。于是,我们大呼:“年兮,归来!”
宣言指出,目前我们迎来了保护年俗的大好时机,文化多样性的主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一股锐不可当的世界性潮流。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春节榜上有名。而将春节申报成世界遗产的工程,国家有关部门也已开始了准备。
宣言呼吁:政府应放开手脚,还本真的年俗于民;民众要积极参与,让本真的民俗在民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让传统文化之脉薪火相传。
与会专家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包括:政府不干涉群众的本真性年俗展演,例如禁放鞭炮的政策,可予有限度的放宽;法定春节假期可考虑从年底安排起,使之与民间从年底过渡到年初的习俗大体一致等。据悉,在聆听各方意见后,《宣言》还将作进一步的修改。 (今扬)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