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侗族的文学,包括该民族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个组成部分。在侗族民间文学中,"嘎"(歌谣)、"垒"(原始宗教祭词)和"暖"(神话传说)是出现比较早的部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例如《洪水滔天》、《开天辟地》,在侗族中间有广泛的流传。而长篇史诗《祖公之歌》(包括上篇《祖公上河》与下篇《祖公落寨》),则是追溯本民族祖先来历的叙事大歌。英雄史诗《萨岁之歌》歌颂了一位侗族古代的女英雄,也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神话色彩。侗族传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杨太公救飞山》、《杨天应收云雾》、《吴勉的传说》等人物传说以及《双龙斗凤》、《鼓楼的来历》等风物传说。而民间故事在侗族中也是题材广泛和内容丰富的,表现爱情生活、机智人物、歌师艺人、农民起义等情节的故事,都有大量的流传。侗歌在侗族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分为"叙事歌"、"大歌"、"坐夜歌"、"玩山歌"、"劝世歌"、"礼俗歌"和"儿童歌"等多种类别。侗族民歌在其演唱形式上,有"嘎"、"耶"、"款"的区别,"嘎"是独唱或二人二声部重唱,"耶"是集体合唱,"款"则是只诵不歌的"款词"。在侗族民间,能唱歌又能编歌的人是受到尊敬的,被称为"歌师"。《歌师传》是侗族民歌中一部重要作品,全歌116行,叙述了历史上的14位歌师以及他们的19部作品。侗族文学中的某些优秀作品,还存在同一题材多种体裁的情况,例如《珠郎娘美》,就有故事,有只唱不说的叙事歌,有载叙载唱的叙事歌,以及侗戏等。大约在唐代,侗族即开始出现文人用汉字创作作品的情况,而现在所能看到的侗族文人作品,是从清代才开始流传下来的。姚复旦、杨廷芳、杨昭敏等是清代侗族作家的代表。自20世纪始,侗族作家文学有了明显的发展,潘万霖、张相材等是民国年间侗族作家的代表;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苗延秀、林河、张作为、滕树嵩、刘荣敏等侗族作家的大量作品,又为侗族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苗延秀 (1918- ) 中国当代侗族作家。原名伍延寿,广西龙胜人。1943 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晋察冀日报》、《东北日报》、《文学战线》等报刊任编辑。1949年之后,历任广西民族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广西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副主席等职务。主要作品有小说报告文学集《南下归来》、长篇通讯《伟大的祖国,可爱的大瑶山》、长诗《大苗山交响曲》和《元宵夜曲》等。
《珠郎与娘美》 中国侗族的民间叙事长诗。作品的题材来自民间传说,其故事梗概是,在黔东南的侗族地区,有一对青年恋人,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为了摆脱不情愿的包办婚姻,他们翻越了九十九个坳,在它乡安家。当地的地主银宜,蓄意要霸占美貌的娘美,便定计杀害了珠郎,还诬陷死者是奸细。娘美为了给丈夫报仇,以愿嫁给为珠郎下葬者为诱饵,斩杀了仇人银宜,然后背上心上人珠郎的遗体,重返故土。《珠郎与娘美》的故事在侗族地区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的异文,民间叙事长诗是在流传中由侗族民间歌师们加工完成的。1921年,侗族戏师梁绍华又将《珠郎与娘美》创作改编成同名侗戏。
《吴勉的传说》 中国侗族的民间传说。吴勉是明代洪武年间侗族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侗、苗等族20万人参加,波及黔、贵、湘三省。《吴勉的传说》,是侗族人民世代缅怀和歌颂这位民族英雄的产物,在作品中,吴勉被描绘成一位能够呼风唤雨、剪纸成兵、赶山退敌、死而复生的神奇英雄,作品处处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气息,把传奇性与幻想性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侗族聚居地区广泛地得到流传。
大歌 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大歌由集体吟唱,是一种多声部自然声的演唱方式。其主要流行地域是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的三江等侗族聚居地。大歌的歌队由少则三人多则十数人组成,要求在演艺方面训练有素。演唱往往在侗寨鼓楼中进行。大歌的种类很多,有"叙事大歌"、"抒情大歌"、"说理大歌"以及专门展现音调的"声音大歌"等等。《门龙之歌》、《娘美之歌》(即《珠郎与娘美》)、《肇兴歌》、《父母歌》、《三月歌》等,是侗族大歌的代表作。
坐夜歌 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坐夜歌又称走寨歌和青年男女歌,因经常用琵琶伴奏,也称琵琶歌。坐夜歌是一种情歌,男女青年在表达彼此爱慕之情时,可即兴而编,借歌传情。有些编得比较好的歌也会被他人借唱,从而逐渐变为传统的唱段。"情人歌"是在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和湖南通道、绥宁以及广西三江、龙胜等侗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作品,是由《新情人》、《旧情人》、《本寨的情人》、《离散的情人》、《美丽的情人》等十几首歌构成组歌的形式。"情人歌"语言生动而且韵律严格。
多耶 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多耶是在寨和寨之间集体走访中的集体歌舞活动,男女分队,围成圆圈,载歌载舞。歌唱的顺序是,先由女方唱三支歌,而后再由男方步女方歌意唱三支歌,这样每三支一套,对唱一二十套后,再唱结尾歌。在多耶活动中所唱所传统民歌,有"祖母耶歌"、"父母耶歌"、"星宿耶歌"、"争取平等耶歌"、"猜谜问答耶歌"等等。
本栏目各民族图片均采自“中国网 ”的“中国少数民族专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