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壮族文学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09-21  作者:关纪新 编撰

   

    中国壮族的文学,由世代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和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共同构成。壮族的神话,有《盘古》、《姆六甲》、《保洛陀》、《特康射太阳》等篇幅较短的作品,也有《布洛陀》、《布伯》等规模宏大的作品。其中的《布洛陀》是一部世代相传的表现创世题材的韵文体作品,描绘了远古时代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类牲畜和农作物的来历,以及古代壮族的社会生活图景。英雄史诗《莫一大王》歌颂的是反抗中原封建统治者的氏族领袖莫一大王的悲壮业绩。远古时代的风俗歌《蚂  歌》、《牛歌》和民间叙事长诗《唱英台》、《毛红和玉音》等,也是壮族文学宝库中珍藏。壮族是个酷爱民歌的民族,在包括"农事歌"、"历史歌"、"礼仪歌"、"苦歌"、"情歌"、"盘歌"、"儿歌"等在内的民间歌谣中间,属于"情歌"类的"套歌"作品如《串寨调》、《壮族排歌》,属于反战乱题材的长歌《嘹歌·唱离乱》,属于伦理性作品的长歌《欢传扬》等,都是为人民所熟悉的。由于喜爱民歌,关于歌仙刘三姐的种种民间传说,也在该民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壮族的民间传说代表性作品,还有《花山壁画》、《侬智高》、《逃军粮》、《三访萧朝贵》、《冯子才大闹谅山》等。民间故事类的作品,可以分为"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反压迫斗争故?quot;、"机智人物故事"以及"文人故事"等不同的题材,每种题材的故事都相当丰富。壮族的书面文学大约问世于唐代的武周时期,当时留存下来的《大宅颂》、《智城碑》等碑铭文学,是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文人创作。从北宋起,壮族文人用汉文写作诗文的情况即逐渐增多。覃庆元、韦  、农赓尧、郑献甫、韦丰华、黄焕中等人,都是在壮族古典文学史册上占有席位的作家。20世纪,是壮族文学得以深入和广泛发展的新阶段,陆地、韦其麟、莎红、黄勇刹、韦一凡、苏方学、黄钲、潘荣才、韦编联、周民震、陈雨帆、古笛、农冠品、凌渡、苏长仙、何培嵩、岑献青、孙步康等众多作家的创作,使壮族文坛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布伯》 中国壮族的神话。在广西红水河流域流传。神话中说,在远古神布洛陀死后,世上出现旱灾,布洛陀的徒弟布伯为了获得雨水,便去和天上的雷王教量,并把雷王擒获。雷王一面答应降雨,一面哄骗布伯的儿女伏依兄妹而得到喂猪水,雷王喝过喂猪水力量倍增,逃回天上,又狂降暴雨,欲用洪水淹绝人类。布伯在与雷王和其弟龙王搏斗时,壮烈战死,红心飞上天空而化作启明星。地上洪水暴涨,人类尽亡,唯有伏依兄妹躲藏在一个大葫芦中,得以生存。经乌龟、竹子、烟火说合,二人婚配生得一个怪胎,伏依把它剁碎撒到各处,结果大地上到处重新有了人烟,人类又繁衍下来。

  《莫一大王》 中国壮族的英雄史诗。史诗的基本情节是,莫一出身贫苦,在寻找被官府打死的父亲尸体时,吞食到一颗宝珠,于是获得了超人的伟力。为了报家仇,也为了维护百姓的生存,他和几百名壮家兄弟与皇帝差来的胡差官做斗争,取得胜利后被皇帝封为大王。莫一大王与百姓同甘苦,却因有神力而遭皇帝问罪。莫一大王重新造反,但几次因为他母亲的无知而败事,后来竟被砍了头。本来,莫一还可以复生,却又由于母亲一句"人被砍头就不能活"的话害得无法复生了。结果,把莫一大王的头放在坛里密封了几十天,从中飞出三只地龙蜂,直飞到京城,蜇瞎了皇帝的眼睛。作品反映了壮族人民不畏暴政、敢于为自己的利益斗争的精神。

  《刘三姐的传说》 是一组有关壮族古代歌仙刘三姐的民间传说的总称。相传刘三姐是黄莺投胎,因而聪颖伶俐,擅唱山歌。每逢民间赛歌会,没有人能唱过她,于是远近的人们都来向她学歌。地主莫海仁认为她唱歌有伤风化,派人把她绑上推下河,她被救生还;莫海仁请来三个能力很高的歌手,妄图在对歌中把她唱败,也未得逞;莫海仁恼羞成怒,终于害死了刘三姐。人们葬刘三姐时,在坟前供祭着两条大鲤鱼,供祭中,坟墓爆裂,刘三姐复出,骑上一条鲤鱼,腾飞上了天,而另一条供祭的鲤鱼,便化作了后来柳州境内的"鱼峰山"。《刘三姐的传说》其分支故事和传说的异文很多,在壮族地区流传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广西的宜山、贵县和扶绥;此外,在广西和广东的汉族、苗族、瑶族和仫佬族中间,也有流传。

  歌圩 中国壮族的民间歌会和歌节。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对偶婚制的"择偶"风习,其后,歌圩习俗世代流传。在春节、三月三、中元节和中秋节等民间节日,在壮族群众生活地区的村中或山野间,人们聚而唱歌,既有男女青年一对一的彼此对唱,也有集体对歌。歌唱的内容很广泛,几乎囊括天文地理、社会历史、生产生活的一切方面,利用对歌来比才学、比智慧、比歌唱水平。青年男女可在歌圩活动中物色称心的配偶,广大群众则在歌圩中获得民族文化的陶冶。

  陆地 (1918- ) 中国当代的壮族作家。原名陈克惠,曾用名陈寒煤。广西扶绥人。少年时代虽贫寒,却十分好学,尤喜好文学。1931年春入县里的师范讲习所,修业期间开始散文创作。1934年进入广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8年10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然后任教,并于1942年发表短篇小说《落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名誉主席等职。其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北方》、《好样的人》、《故人》,中篇小说《生死斗争》、《钢铁的心》,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瀑布》等。

  黄勇刹 (1929-1984) 中国当代的壮族民间文艺家、诗人。原名黄玉琛, 笔名洞眼、新浪。广西田洋人。自幼深受民歌艺术的熏陶。1949年起,曾在民运工作队及教育、司法领域工作。1959年参与创作民族歌剧《刘三姐》。其后,曾任柳州市文联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广西分会秘书长等职。创作的作品,还有长篇传记小说《歌王传》和研究著作《歌海漫记》、《采风的脚印》、《壮族歌谣概论》,同时,又与他人合作翻译和整理出版了《马骨胡之歌》、《嘹歌·唱离乱》等。

  韦其麟 (1935- ) 中国当代的壮族诗人。广西横县人。1953 年发表了处女作《玫瑰花的故事》,并于同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回广西工作。历任广西民族学院教授、广西自治区文联主席等职。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百鸟衣》、《凤凰歌》,叙事诗集《寻找太阳的母亲》,短诗集《含羞草》,散文诗集《童心集》,以及学术专著《壮族民间文学概论》等。

  莎红 (1925- ) 中国当代的壮族诗人。广西贵港人。1949 年入广西西江学院读书,一年后辍学参加工作。1958年到广西自治区文联任专业作家。主要创作体裁有诗歌和戏剧。其代表作,有戏剧《典型报告》、《两个心眼》、《王香兰的亲事》,诗歌集《山欢水笑》、《边塞曲》、《唱给山乡的歌》,童话诗集《公鸡和鸭子》,儿歌集《在密密的林子里》等,另外,他还翻译、整理了壮族民间叙事长诗《布伯》和瑶族民间叙事长诗《密洛陀》。

  周民震 (1932- ) 中国当代的壮族作家。祖籍广西鹿寨,出生于上海。1946年起在广西柳州龙城中学读书,曾与同学一道组织进步文学团体"奔流社",出版文艺刊物《奔向太阳》。1949年参加柳北游击总队的武装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随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后转业回广西工作。历任广西电影制片厂编剧、广西自治区文化厅厅长、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电影文学剧本《森林之鹰》、《甜蜜的事业》、《春晖》、《彩色的生活》、《顾此失彼》、《彩桥》,戏剧剧本《春雷醒狮》、《三朵小红花》,散文集《花中之花》等。

  韦一凡 (1942- ) 中国当代的壮族作家。原名韦世蕃,笔名韦依。 广西上林人。1966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容县文化馆副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副主席等职务。196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姆姥韦黄氏》、《她的故事》,中短篇小说集《隔壁官司》,中篇小说集《被出卖的活观音》,长篇小说《劫波》、《风起云涌的时候》等。

本栏目各民族图片均采自“中国网 ”的“中国少数民族专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