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新颖的《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精华版)。
今年1月,出版行业的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正式公布,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精华版)荣获装帧设计和印刷复制两个奖项。
该书首发于2016年7月,一直以来备受好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席丹增盛赞该书是“传承藏族文化的珍稀本、研究藏族文化的必备本、发展藏族文化的范例本、弘扬藏族文化的经典卷”。
2016年7月18日,康巴卫视黄金栏目《启米时间》播出了介绍该书的专题片《民间的瑰宝——〈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精华版)出版掠影》。这是康巴卫视第一次为一套图书制作专题片。
2016年7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表报道文章《民族出版: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巧心思”》,称《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精华版)“大又精”,是极具史料与研究价值的“皇皇巨著”,“其装帧之考究堪比故宫典藏”。
哈佛大学藏学家范德康评价:“《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精华版)收录文献均为民间所藏,与通常的寺院收藏不同,这本身就为学者研究藏族智识传统在民间的渗透与流布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点上,它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2016年6月,该书获得2016年度美国印刷大奖“班尼奖”金奖;同年11月,荣膺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同年12月,荣膺第28届香港印制大奖精装书刊类冠军。
面对这些好评和荣誉,回望该书的诞生过程,其中的曲折与艰辛、付出与收获,历历在目。
该书的最初策划者是巴蜀出版社原社长段志洪和光明日报出版社原副社长段英。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朋友的介绍下,知道藏族人降洛堪布十多年来在藏族聚居区从事搜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藏文古籍工作,其中有很多珍贵的手抄本。
众所周知,藏族有着浩如烟海的古籍,这些古籍以木刻版和手抄本两种形式流传于世。而手抄本往往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散存在民间,更易于损毁和灭失,所以弥加珍稀。段志洪和段英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值得挖掘。在四川省藏文古籍收集保护编务院里,他们见到了降洛堪布及其团队搜集的上万卷古籍资料。这些散落藏族聚居区民间,历经虫蛀风化、岁月侵蚀的经书,静静地堆积在房间中,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降洛堪布介绍,为了搜集这些古籍,十余年来他带领团队行万里路,历经艰辛。有些地方交通不便,需要徒步数日;有时因为方言的关系,不能与文献的主人很好沟通;有时忙于工作,一整天吃不上饭;有时感冒生病,但为了赶进度,还是硬撑着。
段志洪、段英一方面为降洛堪布抢救藏族文化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另一方面被他所搜集的古籍而震撼。他所搜集的古籍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版本之丰富、历史之久远,超乎想象。如何整理这些古籍、以什么样的角度切入、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版,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很快,段志洪、段英与四川华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时任四川民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蓝明春达成共识: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为抢救文化遗产、保护藏族文化作出贡献。
在蓝明春的主持下,该项目顺利得到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省级文化事业建设费、四川省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资金的资助。
2013年6月,该项目正式启动。
在深入整理作者原稿的过程中,编辑组发现,这些文献涉及区域广泛,覆盖整个藏族聚居区;有些文献是彩色手抄本,如首页的佛像等;有些文献是金汁写本,如《噶举巴诸尊者道歌集》的部分内容……原版手抄本内文墨迹精美、书法绝妙,如果这部分内容以黑白形式呈现,会让珍稀文献失色不少。根据实际情况,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原版文献效果,经反复论证,编辑组决定对原计划出版100卷黑白影印本的出版方案进行调整:分两批出版:第一批精华版(三卷本),彩色印刷;第二批50卷,双色印刷。项目名称最终确定为《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精华版收录相对完整的历代高僧大德的手抄真迹,内容十分独特,版本价值极高; 50卷收辑各种珍稀版本714种,其内容包含佛学密乘续部,以及藏传佛教几大宗派修持方面的重要经典。从藏文书写方面来说,这些文献亦为艺术珍品,书中有8种不同的书法形式,精美绝仑,极具书法鉴赏价值。
2015年6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召开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对该书的编纂出版方案、学术价值、社会历史意义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拟定文献编纂思路后,就进入到整理、编辑环节,事务浩繁而细微。书稿中没有把前泽宁玛巴重要经典的新旧两部分分开,编辑组煞费苦心地将其分类编卷;为了确定版本、甄别内容,编辑组四处查找资料、多次请教古籍专家;藏文经典的前页中标有反码,而背面没有页码标注,对书稿中存在的缺页、上下页码错位等问题,编辑组根据内容,先从卷次入手,再核对单卷的页码;原稿很多形态不完整,还有一部分复制的文稿相当粗糙,编辑组花了大量精力对其进行处理……就是这样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地整理和对勘,编辑组用细致和严谨诠释了文化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的含义。
经众多人努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精华版,内容独特、装帧新颖、印刷精美,从内容到形式堪称藏族文献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民族文献的整理出版树立了新的标杆。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