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讲好新时代中华民族文艺故事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08  作者:记者 段丹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关学者表示,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讲好中华民族文艺故事,对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彰显中华民族生命力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我国民族文艺创作的独特优势。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大桥表示,民族文艺创作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作为民族文化经验和现实经验的文学表达、艺术表达或美学表达,民族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根植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语境。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梦想叠合在当下,形成了中国新时代特殊的情感结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钟进文表示,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上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以及各民族的文化魅力,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创作格局。一个民族的文学创作不是简单的复原历史或表现现实,民族文艺创作最主要的内核是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民族文艺是中国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大先看来,民族文艺的核心应该建立在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谋求发展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之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由于地理、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传统与语言的多样性,我国民族文艺与思想资源非常丰富,各民族的民间戏曲、歌谣、传说、故事、叙事长诗、抒情短调等文艺形式多样。民族文艺遗产因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不同民族文艺的体裁、题材、表现方式、审美风格和技巧手法之间交融并生,取长补短,彼此给养、促生,保持了创作活力。

  民族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随着中国文艺整体性的不断繁荣和生长空间的日益开放,少数民族文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谈及各民族优秀文艺作品时,钟进文如数家珍。他表示,各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是当之无愧的文艺瑰宝,如被人们熟知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蒙古族的《江格尔》。而当前的文艺创作中,各民族集中创作的文艺作品、文艺会演,很好地体现了国家文艺创作的方针路线。此外,还有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如阿来的《尘埃落定》反映民族文化变迁,彰显民族文化传统,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老中青三代作家在多种艺术门类上纷纷推出佳作。刘大先介绍,这些作品或厚重,或轻盈,或关注民生,或反思历史,注重精神探索和传承,聚焦形式创新与技巧开发,在集体记忆与个人经验、民族美学与普遍诉求、地方特色与族群文化、当代现状与母语传统等各个向度上都显示出不容忽视的成就。但是,民族文艺创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很多作品存在着故事平面化、抒情浅薄化和审美狭隘化的问题,未能达到文化反思和精神探索的深度。“未来需要在宏观总体性的把握上进一步着力,从而达至对民族文化历史与美学、现实与艺术、继承与批判的统一。”刘大先说。

  从第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可以欣喜地看到,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多创新性成果。王大桥提出,要理性看待民族文艺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可能存在的新问题,比如文化遗产保护催生了原生态艺术创作的繁荣,但过分追求原生态艺术,容易加剧“原生”与“再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文化经济创意时代,少数民族艺术有脱离具体生活情境逐渐舞台化的倾向,经济资本和艺术资本之间博弈的结果也会影响民族艺术的发展方向。

  秉承民族文艺创作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的文学书写或文艺创作,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钟进文表示,民族文艺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本民族的文化血脉,是一种文化自觉,其创作与表演不可逾越文化传统,一定要和一个民族相应的文化相匹配。

  民族文艺的文化内核在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艺的魂魄,丧失民族精神的文艺创作没有生命力,鲜活流动的时代精神是对民族文艺的创新性要求。王大桥认为,基于民族精神的深度阐发和时代精神的美学表达,秉持“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我们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把握新时代特征,让形式多样的文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时期的文化记忆、世界视野等聚合在新时代,相互融合成个体的当代性体验,在中国文化资源的滋养中形成中国审美经验的独特表达机制,这应该是民族文艺创作应该始终坚守的方向。

  在刘大先看来,新时代激活文艺创作资源,创作高质量的民族文艺作品最根本的是在艺术技巧素养、美学传承之外,拥有自觉的认知、真诚的情感、高尚的旨趣、雅正的趣味、宽阔的胸襟和强健的精神。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宏阔深入的分析,探明社会的走向,洞察复杂的心灵,描摹时代的精神,回首过往的功过,展望更好的前景。从而认识新现实,书写新史诗,塑造新人物,讲好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文艺故事。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年02月07日 06:48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