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义尔摄影作品大型主题摄影画册《游牧色彩》
大型主题摄影画册《游牧色彩》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3月27日,北京通辽企业商会、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主办该书出版首发式。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蒙古族企业家巴根那以及北京诚信兴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
中国社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教授和巴根那先生为本书作序力荐。著名人类学家纳日碧力戈教授以及王克教授、李塔娜教授负责英文编译;诗人兼翻译家宝音贺希格负责蒙古文翻译。
书中照片的拍摄时间从1981年到2014年。焦点对准并致力于概要地图文双解“蒙古游牧文明”。拍摄地包括中、俄、蒙三国蒙古人的主要聚集地。全书分为蒙古草原、蒙古五畜、蒙古人三大概念(其中蒙古人里又分为面孔、游牧、竞技、信仰、艺术五大板块)、用7个板块、两万多字、51个小节、540幅照片、汉英蒙三种语言、708页、33年的持续拍摄来表达一个主题:蒙古游牧文明。这是作者《蒙古写意》系列书籍的第12本书。
草原是美丽的,但它面临危机:气候干旱,人为的侵害等。生态环境是世界性的课题,摄影在记录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当今以影像的方式记录草原的变迁和蒙古人的状态,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当今全世界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语境下,重提游牧文明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游牧色彩》序一,朝戈金:
人类这个伟大的物种,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创造和传承了多种文明形态,以适应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在蒙古高原长期传承的游牧文化,就是人类诸多文明形态中的一种。这种文化类型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定经历过许多磨难和教训,许多摸索和创新,才逐渐形成为信仰的、知识的、制度的、实践和操演的体系。
维系蒙古游牧文明存续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对于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而言,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都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基因的多样性能够保障人类在面对气候变迁、农作物病害和其他挑战时,具有生物学方面的更多准备;文化多样性亦然,使得人类在未来社会发展道路的抉择上,从策略和智慧到制衡和调适,具有了更多的维度和参照。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所说,“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造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今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传统社会的急速转型,蒙古人的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迁,游牧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一些宝贵的文化因子正在消失。因此,用相机的镜头语言去记录、保存和阐释草原文化,不仅意味着用摄影去建立一种系统化的视觉叙事,而且也体现了发掘文明特质、探索文明传承、思考文明规律的文化实践。
这部摄影作品集的图片编排,显现了作者关于游牧文明的整体性思考。这里,我非常荣幸地与读者诸君分享一些初步的体会。在翻看这部厚重的读物时,我们心中当时刻牢记:游牧文明的整体性,正是理解草原文化各个范畴之间微妙关联的核心,诸如宇宙观、自然观和神灵观,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生活空间、服饰和器物制作,畜牧知识和环保理念,等等。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和谐,方能形成自然环境、生计方式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协调共生,也才能创造和发展出灿烂的文明。
《游牧色彩》序二,巴根那:
蒙古民族是“奉献的民族”——他们与世无争,受变化着的气候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默默地回旋在热带与寒带之间的广袤地区。他们奉献的不只是肉类或皮毛产品,也不只是歌声或琴声以及英雄史诗,他们奉献的是一片完整无损、可让大家持续共享的大草原,而这是需要长期、主动地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才能够达到的境界。
草原的辽阔缓解了许多人的城市纠结,草原的存在是人类快速生活中的一片心灵和地理空间。那些被挖出的矿藏只是草原奉献的一种形式,草原还将奉献,因为人类需要,因为有人在履行这个使命。
这本书里的文图是对草原与蒙古游牧人关系的展示和解读,试图直观地用摄影这个具象的手法阐释文明这样抽象的宏大主题。著者是我的好友巴义尔兄,一位几十年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的媒体人,本书内的五百多幅照片是他关注蒙古游牧文明的集中展现。当“蒙古游牧文明”这个主题在故事般的图文叙述中逐渐显现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需要重温它的时刻了。
所以,我愿意用这种阅读的方式与大家交流,重申这样一个愿望:蒙古民族需要各种人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但我们更需要一个共识,那就是热爱我们的家园,热爱人类,热爱自然。倘若是,那就从相互了解开始吧!
巴义尔,蒙古族,现为《民族画报》蒙古文版编辑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迄今已发表文字类作品300万字以上和数千幅图片。采访的专题摄影报道多次获业内奖项并被翻译、转载。
已出版书籍:
《蒙古写意——当代人物卷一》,1998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
《蒙古写意——当代人物卷二》,2001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
《蒙古写意——当代人物卷三》,2007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
《蒙古写意——当代人物卷四》,2014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
《蒙古写意·人物卷——陈志农画说老北京》,图文书,合编,民族出版社,2003年;
《蒙古摇篮——额尔古纳》,2005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列入当年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9部委实施的《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图文书,2006年,作家出版社。2011年经《像素》杂志评选列入“中国摄影史上最值得收藏和阅读的40本书之一”;
《永远的骑兵》,2007年,图文书,民族出版社,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
《蒙古写意》系列摄影明信片,北京市邮政管理局,2009年始;
《呼伦贝尔大草原》,2010年,图文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蒙地色彩》,摄影画册,486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1年;
《游牧色彩》,摄影画册,708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年。
图片摄影:特木尔巴根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