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梁庭望教授从教50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27  作者:文/李斯颖 吴刚 图/吴晓东

  2011年9月22日下午,“梁庭望教授从教50年座谈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隆重举行。座谈会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主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民族文学教研室、壮侗语言文化教研室承办。

梁庭望教授

  出席座谈会的领导与专家学者有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靑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文日焕、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系主任钟进文、系书记木乃热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郎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朝戈金、国家民委原政策法规司司长毛公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民族文学》副主编石一宁、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熊远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间文学室主任吕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思敬、国家民委语文司处长李旭练以及梁先生在京学生,与会嘉宾共70余人。《三月三》等刊物到现场做了报道。

梁庭望教授的学生献给梁先生卷轴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靑觉教授到会祝贺,对梁庭望先生50年从教的辛勤耕耘和长期的学术贡献表示钦佩和感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文日焕教授回忆了梁先生所开创的中央民族大学第一个民族文学专业整体综合研究方向博士点的历程,赞誉了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的精神。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系主任钟进文教授对梁先生多年来为学科建设与教学的献身精神表示了感谢,对梁先生在理论创新、学科发展方面的卓越贡献进行了总结。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系书记木乃热哈教授回忆了他和梁先生共事的点点滴滴,对梁先生一边从事教学和管理,一边从事辛苦的学术研究精神表示敬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李锦芳教授介绍了梁先生在壮学研究上的突出成绩:对左江流域花山崖壁画的研究获得壮学界的高度认可,编写了历史上第一本《壮族文化概要》,对民族文化研究的突出贡献少有人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赵志忠教授表达了对梁先生学术与为人的钦佩,阐述了“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邢莉教授深情地回顾了与梁庭望等先生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历程,指出梁先生的中华文化板块理论在文学研究上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朝戈金研究员高度赞誉了梁先生所开拓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综合研究、编写的一系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著、以及为学界所贡献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做出的重要贡献,号召学界同仁以梁先生为榜样,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郎樱研究员对梁先生的扎实学问、谦和的为人、讲原则的立场表示了发自肺腑的赞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研究员回忆了与梁先生合作的点点滴滴,以先生高尚的人格、孜孜不倦从事学术探索的事迹激励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刘亚虎研究员深情地回忆了梁先生如何将他引向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研究的经历,认为梁先生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对于中国民族文学的研究有着特殊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间文学室吕微研究员认为梁先生“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的提出,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文学史发展、探索中国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为一体的有力理论支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思敬教授讲述了与梁老师合作过程中的若干细节,对梁先生的渊博知识表示钦佩,认为梁先生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将推进中国的文学史研究,对未来建立囊括汉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在内的一体文学表示了信心和期待。《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石一宁对梁先生热忱支持民族文学创作表达了感谢,对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表示钦佩。国家民委原政策法规司司长毛公宁向梁先生表示祝贺,并希望有更多的各民族同胞他学习,投身到“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建设之中。国家民委语文司处长李旭练对梁先生长期以来对民族语文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

  会上,梁先生的学生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熊远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邓敏文研究员、罗汉田研究员、王宪昭副研究员、吴刚助理研究员等人发表了个人感言,衷心恭贺梁先生从教50周年,他们表达了对梁先生的深深敬意,表示要以勤奋的工作和更好的成绩来报答梁先生的培养。

  座谈会最后,梁先生动情地说,自己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从来都是凭着两个观念:一个是对民族的热爱,一个是对国家的热爱。民族和国家观念指引着自己走了一辈子。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梁庭望教授在民族文学、壮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研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中,提出的文化板块理论,对推动中国文学学科结构的优化和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首先以图谱形式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文学是由主流文学汉文学和55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共同构成的,少数民族文学所生长的文化板块呈匸形围绕在中原汉文学周围。假如把汉文学比喻为树干,则少数民族文学是粗壮繁茂的枝叶,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学的参天大树。这一理论要解决的是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各文化圈和文化区的文学共性;第二个层次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共性;第三个层次是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关系;第四个层次是少数民族文学和周边国家文学的关系。在四个层次中,第三个层次是重点,解决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克服百年以来中国文学学科几乎凝固的、结构不完整的问题,还中国文学一个完整的面目。这对在文学领域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梁庭望教授突出的学术成就、高尚的人格,将成为后学者的榜样,引导学界同仁前进。

  附:梁庭望(1937-),壮族著名学者,广西马山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6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历任中央民族大学语文系助教、留学生部助教、教改组工作人员、汉语系负责人、政治系副主任、民族语言三系总支书记、教务处处长、副校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顾问,《壮学丛书》副总主编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梁庭望主要从事壮侗语族民族历史与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综合研究工作。自1956年以来,五十余年间,共发表专著50余种、学术论文200多篇,总计100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壮族风俗志》、《传扬歌》、《壮族文化概论》、《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通史》、《汉族题裁少数民族叙事诗译注》、《中国56个民族文化丛书·中国·壮族》、《〈粤风·壮歌〉译注》、《壮族文学概要》(合作)、《奇山秀水话壮家》(合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合作),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合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合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合作)、《中国民族文学60年》(合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合作)获1994年国家教委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我是中国的孩子》获1993年全国儿童文学图书一等奖,《壮族》(合作)获1986年广西社科一等奖,《壮族文学概要》获1993年壮族作家促进会壮族文学奖、国家民委优秀教材三等奖。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青觉教授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文日焕教授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系主任钟进文教授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书记木乃热哈教授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郎樱研究员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研究员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邓敏文研究员、罗汉田研究员在座谈会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刘亚虎研究员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间文学室主任吕微研究员在座谈会上发言

《民族文学》副主编石一宁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汪丽珍教授在主持座谈会

中央民族大学韦景云副教授在主持座谈会

梁庭望教授与他的学生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