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若羌赛乃姆》:唱出来的古楼兰文明史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06  作者:施晓亮 王磊

  楼兰博物馆旁,10位民间艺人为采访团弹唱《若羌赛乃姆》

  《若羌赛乃姆》的传承人在用盘子演奏民间乐曲

  一位维族女孩在艺人们演奏时,为演出伴舞

点击浏览下一张

  一位头戴毡帽的维族老人弹奏着东不拉

  大众网--联通3G若羌9月3日报道(特约记者 施晓亮 记者 王磊)8月初,“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团走进新疆,在楼兰国(鄯善)的木卡姆村我们有幸在葡萄架下聆听了维吾尔族非遗传承人弹唱的《吐鲁番木卡姆》;9月3日,在此行新疆的最后一站、汉代楼兰国属地若羌,在楼兰美女的陪同下,我们再一次有幸听到优美动听、沧凉凄美的维吾尔族民间艺人集体弹唱的《若羌赛乃姆》,对这个世代生活在罗布泊旁的民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若羌县是中国最大的县,相当于两个浙江、三个爱尔兰、十个科威特,比山东省还要大五分之一,但人口只有6万多人。它是进出新疆的东门户,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曾经是多种文化交流、互化、传播的重要孔道,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丝绸之路古道上闪烁着斑斓夺目的光辉。境内的楼兰曾经作为中亚商旅的贸易集散地长达五个多世纪,同时这里也是古代西域屯垦规模最大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目前,若羌有楼兰故城、罗布泊遗址、楼兰遗址、米兰遗址等四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局底蕴十分深厚。

  若羌也是新疆民间文化局最早发达的地区之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古楼兰的灿烂文化,其中包括大量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乐曲艺术,而以流传至今的《若羌赛乃姆》最具代表性。若羌赛乃姆曾经是罗布人世代传唱的乐曲,传至现在,它成为当地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为主的若羌人喜爱的一种民间文娱形式,它既是若羌人的婚礼进行曲,也是一部古楼兰文化的民间史诗。

  3日上午,在楼兰博物馆旁“楼兰美女”的巨幅浮雕下,由若羌宣传部、文化局特意为我们召集的10位若羌民间艺人共同弹唱一段传统的《若羌赛乃姆》。八旬老艺人、《若羌赛乃姆》非遗传承人哈斯木·玉素甫老人弹起冬不拉先以一段木卡姆独唱开场,在一段粗犷浑厚低婉的歌声后,曲调的节奏开始加快,同时,盘子(类似古筝的乐器)、羌(类似二胡小提琴的乐器)和手鼓等多种乐器一起演奏,乐队所有弹奏着开始齐声合唱,这后面的合唱才是《赛乃姆》,在轻快的旋律中,民间艺人们将动人的爱情故事、丰收的欢乐及人民英勇无畏的坚强精神逐一歌颂。

  放在平时,此时应该有人随着乐曲的节奏翩翩起舞。若羌人民向来喜欢麦西来甫,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的沟通感情的一种联欢形式,多在假期、周末、节日进行,新老朋友欢聚一起,在弹唱声中起舞。

  一曲终了,哈斯木·玉素甫老人告诉记者,若羌人民向有麦西来甫的习俗,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一种沟通感情的联欢形式,常在周末、节假日、婚礼上进行。在若羌地区不论谁家举行婚礼,都会有民间艺人前来弹唱《若羌赛乃姆》助兴。举行婚礼的那一天,从婚礼仪式开始至结束,民间艺人们不停地弹唱民间歌曲。弹唱一开始,参加婚庆仪式的来宾就会入场翩翩起舞,跳舞时,根据《若羌赛乃姆》的开头曲调先慢跳,之后随着曲调节奏的加快,跳舞的动作相应快起来。

  记者了解到,若羌地区的民间艺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了成千上万的民间诗歌并作曲演唱,歌曲内容多为歌唱爱情、劳动、丰收,以及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若羌赛乃姆》弹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古楼兰灿烂文明的精髓,目前正被申报自治区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大众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