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冰: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3  作者:李冰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日益兴盛,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55个少数民族已经都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和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荣获了不少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大奖;少数民族作家培训力度有所加强,更多的文学新人得到深造提高的机会;少数民族文学设施得到改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学馆、文学研究机构等明显增多,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少数民族出版事业不断发展,文学出版物越来越丰富,少数民族文学期刊茁壮成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得到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得到充分重视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日趋频繁,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之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政策措施更加明确。党和政府从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要深刻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重要性,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认真抓好。

  发展少数民族文学,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文学是有方向、有标准的。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前进的号角,担负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人民心灵呼唤和时代前进的要求的。我们应该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历史发展的趋势。优秀的文学家和编辑家应该同时是一个思想家。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引领文学创作。胸中有正气,笔下才能出精品。我们要把正确的价值观贯穿在少数民族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文学工作中我们绝不再搞“高大全”、“假大空”那一套,但也绝不能一味降低精神高度、解构理想信念、放弃道德坚守、混淆是非界限,绝不能不负责任地向社会传输错误的理念,误导公众。我们要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坚持“三贴近”,深入实际生活、感受时代脉搏,在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挖掘素材,在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在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激发灵感,创作和传播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励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发展少数民族文学,要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境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人权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他们攻击我国社会制度、歪曲我国民族政策、挑拨我国民族关系的行径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加国家安全意识、文化安全意识,严防敌对势力的渗透。我们要用先进的民族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心中要有维护民族团结这根弦,尽情书写各民族之间的兄弟情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爱,绝不能发出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噪音。要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用文学的形式塑造各民族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新人物,真实地描写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生动展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和谐的新气象,热情讴歌各民族平等团结、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深刻反映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血肉关系。少数民族作家是本民族的精英人才,往往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要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作家,引导他们熟悉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族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自觉地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和建设者,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发展少数民族文学,要大力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地区的生活五彩缤纷,民族风情千姿百态,传统习俗源远流长,构成了各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些资源,努力挖掘各民族文化的宝藏,发现并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风采。要怀着自豪、礼敬和虔诚的态度,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少数民族文学在继承中也要借鉴、创新。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精髓,从人类一切优秀文化艺术成果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不断进行主题、形式、语言的创造,推陈出新,增强少数民族文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开辟少数民族文学的新境界。 (作者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1年02月22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