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贾芝的书房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02  作者:

    在2007年11月30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颁奖晚会上,我国著名“草根学者”、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贾芝获得“终身成就奖”。

  记者在现场得知,贾老年事已高,未能出席这次盛会,不过过几天就是贾老94岁生日,这是给他老人家最好的生日礼物。

  2007年12月27日下午,记者如约来到北京西坝河北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宿舍,向这位在延安时期就从事民间文学创作、新中国民间文学事业创始人之一的贾老祝福94岁生日,并祝福获得“中国民间文艺终身成就奖”。
 
 
 
贾老身着红格棉衬衣,在夫人金茂年的搀扶下,步履蹒跚,来到书房,口中喃喃,似乎要说什么。夫人代答:“贾老的意思,成就没有终身的,只有奉献才是终身的。十几年前他就写下了"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作为自勉。”

  东面的阳台南面的窗,使书房里亮堂堂的。北面西面的书柜里,中国民间、民俗、民谣、民歌、民谚等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充满其间。靠南窗的写字台上,堆放着许多书籍:《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历代诗词名句辞典》、《雅颂选译》、《中国各民族文字关系研究》等。还放着许多小小的日记本,记者得知,这是贾老从1935年起记的日记,一直记到2005年。记录了整整70年的大小事件啊!电脑朝着对面的桌子,原来,整理各类文稿目前都由金老师协助完成了。

  坐在写字台前,贾老活泼多了。虽然手已很不灵便,但仍愿意不停地写画着,似乎要把他几十年追求、奋斗的民间文学事业继续做下去。见大伙都在看着他,贾老还高兴地拍手唱了起来:“二月里来呀是新春,赶上猪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亲人解放军。”回忆起当年为民间文学合法地位奔走时,人们对他的评价还记忆犹新:“远看像个逃荒的,近看像个要饭的,细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说完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贾老该放心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各族人民的参与下,正深入、广泛地开展着。

  贾芝1913年12月出生,汉族,山西襄汾人,1938年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从事法文翻译、诗歌创作;1943年创办延安中学,任政治委员兼教员;1948年创办延安大学文艺系任党总支书记兼系副主任;1949年3月到北平,在文化部编审处工作;1950年创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历任党组书记、秘书长、副主席、名誉主席;1950年创编《民间文艺集刊》;1951年参与创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任支部书记、编辑部主任;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55年创办《民间文学》任执行副主编;198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创办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任社长;1982年创办《民间文学论坛》任主编。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资深荣誉委员。学术专长为民族文学、民间文学。

  主要成果:独著:《水磨集》、《民间文学论集》、《新园集》、《播谷集》、《贾芝诗选》。译著:《磨坊书简》、《米特里亚·珂珂尔》、《深夜》。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选》三集、《延安文艺丛书·民间文学卷》、《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延河儿女》二集、《炎黄汇典·民间传说卷》、《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中国歌谣集成》(三十省卷本)。

  本报记者 许涿 潘衍习摄影报道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1-04 第08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