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自各民族同胞的温情
少数民族地区作家心系灾区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5-28  作者:

 
   陇南作家: 危难时刻的使命和责任
  陇南为甘肃南下东出之要冲,辖一区8县242个乡镇,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汉、回、藏、满、壮等23个民族。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距汶川只有200多公里的地区,有195个乡镇、2343个村、42.58万户、174.76万人受灾。灾情发生后,陇南市文联主席、作协名誉主席毛树林立刻清醒地意识到,在陇南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文化差异较大,遭灾后民众的生活会发生一定的困难,应该深入灾区进行宣传,安抚民心,发挥一个文化人应有的作用。
  5月15日,陇南市文联向全市作家文艺家发出通知,号召文艺工作者奔赴灾区一线,除留守单位值班和抽调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人员外,全部深入受灾乡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这个通知是在地震棚中发出的,因为文联和作协的办公楼已经全部震裂,他们基本是在露天坚持办公,而且从地震发生起,就全天候24小时值班。记者16日与毛树林通话时,他正在“组团”,带领作家们到受灾最重的文县去。考虑到灾区群众的生活需要,他们尽自己所能,买了几百斤新鲜蔬菜和八箱方便食品,准备给受灾的乡亲们带去。记者询问他的家是否受损,毛树林喘着气说,老家两个院子里的15间房全部倒塌了,但已经顾不上了。记者惊异毛树林为何气喘吁吁,毛树林说他正在“爬楼”,原来他正冒着余震的危险,到办公楼的五楼上去取文件。
  毛树林带领的这支小分队有10人,他们是毛树林、赵元鹏、崔鸿文、张红霞、尚建荣、朱雅娟、张云、王国瑞、沈文辉、唐继有。其中有诗人、小说家、书法和摄影家。他们先到武都区的外纳、透防,然后深入文县的临江、尖山、桥头等乡镇的村社,把蔬菜和食品送给了受灾最严重的桥头乡风坡村的受灾群众。
  5月的陇南,正是麦黄时节,田园里鲜明亮丽的色彩,与沿途的断壁残垣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作家们心情沉重。17日中午,他们抵达桥头乡。乡党委书记介绍,地震造成全乡1死17伤,80%以上的房屋受损,400多间房坍塌,形成危房上万间。山上村庄整片倒塌,但国家发的60顶帐蓬、捐献的面粉和乡上买的篷布都已分发到村。作家们要求到受灾最重的村去,乡干部拗不过他们,只好带着这些“执著”的文化人,沿着高楼山十二道拐攀崖而上,在陡峭的山坡上爬了无数道弯后,下午2点他们到了风坡村。
  作家们看到,灾区群众盼望外援、盼望上级领导关注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毛树林和同行的书画院院长崔鸿文于是决定在风坡村召开一个现场会。一开始,受灾乡亲争先恐后地讲述遭受的困难。毛树林给村民们宣讲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又用前年这一带发生地震灾情后,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全部住上新居的变化给大家鼓劲,增加了群众抗震自救的信心。作家们纷纷和老乡们交谈,说眼前的灾情一定会过去,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临行前,一位近70岁的老农,紧拉着崔鸿文的手动情地说:“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崔院长刚一解释“我不代表政府”,老人就坚决地说:“你就是党!”
  在陇南市文联的带动下,目前各县(区)都迅速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抗震救灾一线,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反映在这场特殊战斗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与伟大精神。农民诗人南山牛老家房屋被震坏无法居住,但他依然激情饱满地创作了抗震系列组诗,参加了甘肃省的赈灾义演晚会。
  记者统计,陇南市作家文艺家为抗震救灾做了十几项工作,包括组织队伍上一线、组织摄影工作者奔赴灾区一线拍摄资料、拍摄与抗震有关的资料图片等等。涌现出了祁冈、马少杰、刘浪等先进典型。另外,还组织了文学作者创作反映抗震救灾的诗歌、散文、歌词100余篇(首),为《陇南日报》创作了一个抗震救灾文学专版。同时,陇南市文联除积极为文县临江、武都桔柑等学校捐款和捐救灾物资外,还联络了在深圳工作的陇南籍作家谷童。谷童在深圳发起了甘肃老乡捐赠陇南灾区活动,目前已筹善款近3万元。目前,中国作协派出的抗震救灾采风团已抵达陇南,进行帮扶。(本报记者 余义林)

  青海作协:送上作家的一片爱心
  5·12四川汶川强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同样牵动着青海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心。
  灾情发生的第二天,青海省作协首先号召机关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向地震灾区捐款。5月19日,青海作协又向全省的作家发出倡议,呼吁作家们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灾区人民送上青海作家的一片爱心。尽管作家们已在本单位或不同场合多次捐款,但仍然积极响应号召。特别是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作家、农民作家纷纷踊跃捐款。比如省作协开展募捐活动时,藏族作家班果、土族作家祁建青正在外地开会,作家井石、藏族作家格桑多杰、昂嘎正在生病住院,但是他们仍然第一时间托人送来了捐款。老诗人白渔刚从四川家乡回宁,立即委托同事带来捐款。青海省海北州、海西州、海东地区、格尔木、门源县及互助县的作家,甚至很多家境不宽裕的农民作家也都慷慨解囊,他们表示,“捐多捐少,重在一片爱心。”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作协积极组织作家诗人创作鼓舞人心、讴歌感人事迹的文学作品。省作协在《青海日报》紧急组织抗震救灾诗歌专版,在《青海湖》杂志组织抗震救灾专栏。省作协主席董生龙连夜创作了《五月 中国在流泪》《中国  坚挺的墙》两首诗作,诗人吕霞、辛茜、赵秋玲、马海轶、马非、曹有云等也都写出了感人肺腑、鼓舞人心的诗歌。截至目前,青海省作协机关和作协会员共向灾区捐款1.8万元。   (小   海)

  贵州:少数民族作家送温暖
  地震发生以来,贵州省作协积极组织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参加“送温暖,送爱心”为主题的慰问和捐助活动,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工作。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斗争中,贵州的少数民族作家们也积极响应号召,在各地州市县组织作家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布依族作家罗吉万、仡佬族作家赵剑平、毛南族作家孟学祥、水族作家潘国会、土家族诗人徐必常等多名作家诗人,迅速创作了关于抗震救灾的诗歌和文章,通过手中的笔表达了自己的哀悼,并讴歌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英勇壮举。作家们纷纷表示,只要灾区允许,将随时奔赴第一线。5月26日,贵州省作协组织贵州省老中青部分重点作家参加了贵州省红十字会和省文联共同举办的“温暖流传,爱心永驻”救孤助残重建家园大型赈灾募捐活动,希望让爱心温暖灾区人民。        (王远东)

  新疆作协:心系地震灾区
  为了让灾区人民切实感受到新疆各民族文学工作者及作家与他们心连心,新疆作家协会积极行动起来。5月23日,新疆作家协会组织了12名各族作家参加新疆文联和新疆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赈灾晚会,现场捐款1.2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团、协会工作人员和部分作协理事共计捐款近4万元。各民族作家还通过发表纪念文章等形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慰问。
  新疆作协今后将广泛动员文学工作者创作更多的抗震救灾文学作品,并调动各报刊社、网站积极行动起来,组织专辑、专栏,大量刊发抗震救灾文学作品,还将向广大作家和会员紧急征稿,号召大家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肩负起文学的使命和责任,拿起手中的笔进行创作,记录这一场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     (帕丽达)

  云南作家:积极参加情系灾区活动
  2008年5月15日,在曾经历过1996年大地震的丽江,由丽江市青年联合会举办了一场“感恩丽江,情系灾区”的爱心募捐活动。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普米族青年诗人鲁若迪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鲁若迪基向献上爱心的人们赠送了一百余册现场签名的诗集《鲁若迪基抒情诗选》,歌手们也送上了自己的专集。此外,鲁若迪基还参加了丽江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汶川—丽江两地情”赈灾义演活动,参加了组织部门为灾区缴纳特殊党费的活动,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    (云 作)
 
 
 

文章来源:《文艺报》2008-05-27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