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俗学:一门伟大的学科——从学术反思到实践科学的历史与逻辑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30  作者:吕微

 

书  名: 

民俗学:一门伟大的学科 

从学术反思到实践科学的历史与逻辑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作 者: 

吕微

出版日期: 

2015-10 

页 数: 

596页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62217  

价 格: 

128元 

  内容提要 

  如果黑格尔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命题依然有效,那么民俗学的学术史与学科理论就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现代学科的基础理论,无不回答了学科在起源时(处)所萌发的基本问题(或者说学科问题造就了学科本身),以此,学科理论与学科问题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民俗学:一门伟大的学科 从学术反思到实践科学的历史与逻辑研究》用以反思、表述民俗学基本问题的当下路径,始于学术与政治的“外在性”学术史关系,而终于学术自身的“内在性”原则(即学科理论对学科问题的回答),从而揭示(解构)了学术史对学科问题的遮蔽(民俗学的理论理性对实践理性的僭越),并达成了对民俗学起源(原则)的重新理解和解释。但是,在理论上对民俗学基本原则的重构,一方面证明了民俗学的观念性实践本质;另一方面,经过重新奠基(建构)的民俗学学科也就自我阐明了从交互主体原则、自由(实践形式)目的原则到先验(统摄经验)的方法论原则“三位一体”的整体性范式转换——即在民俗学学术史上实践范式综合理论范式——的可能方向。

  作者简介 

  吕微,1952年生,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民间文学一民俗学理论、学术史,以及神话学理论、中国神话史,著有《中国民间文学史》(合著)、《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等。

  目录 

  绪论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

  一 解题:从索绪尔的外在性批判开始

  二 内在的与外在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

  三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研究

  四 纯粹的、内在的实践民俗学

  第一章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

  一 “民间”理念的中、西差异:边缘性与下层性

  二 “人”的现代主题之表达异式:民族与社会

  三 民间文学:政治民族主义的文化依据

  四 现代性原则的整合:民间文学的表象功能

  第二章 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的“性质世界”与“意义世界”——重新解读《歌谣》周刊的“两个目的”

  一 自由的缺失:现代学科的知识危机

  二 “事实性质世界”与“生活意义世界”

  三 《歌谣》周刊的“两个目的”

  四 “看”的认识论与“听”的实践论

  五 “从头开始”的学科生命史

  六 客观的“生活世界”与主观的“生活视界”

  七 从“是”的民间文学到“在”的民俗学

  第三章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真理宣称”“规范宣称”与“真诚宣称”——反思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学术伦理(一)

  一 案例: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二 哈贝马斯的三种“有效宣称”

  三 先验的主体间性:现代知识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四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观念生产与学术实践

  第四章 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反思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学术伦理(二)

  一 “根本见解”与学科的梦想

  二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运思传统

  三 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

  四 “各自的陌生性”与“共同的陌生性”

  五 “我们”就在“活的当下”

  第五章 阿卡琉斯的愤怒与孤独——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读后

  一 “纯粹”的学术与学者的“愤怒”

  二 “时人无能增损一字”

  三 怎样辨别民间故事的“类型”?

  四 通过社会结构认识历史起源

  五 回到实践的“事情本身”

  六 响应人格与理想的内心召唤

  第六章 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一 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二 作为方法和学科的民间文学

  三 一个人的民间文学学术史

  四 民间文学的社会科学化,先生也是推动者

  五 民间文学:生活世界的实践形式

  六 石头的故事还是推动石头的故事?

  第七章 我们的学术观念是如何转变的?——刘锡诚:从一位民间文学-民俗学学者看学科的范式转换

  一 问题、假设与方法

  二 民间文学:“纯艺术化处理”的现代性普遍模式

  三 民间信仰: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共同难题

  四 民俗学:并不成功的文化理论“祛政治化”实践

  五 承担起民间文学-民俗学纯粹的“实践性”

  附录刘锡诚、吕微往来通信

  第八章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

  一 从folklore到survivals再到folkways——民俗学基本问题的当代呈现

  二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民俗生活整体研究的方法论

  三 在时间中发现主体与自由在时间中的缺席——萨姆纳民俗学的理论难题

  1.民俗如何可能是人的自由的生活?

  2.可直观的生活整体,抑或可思想的生活本身?

  第九章 民俗复兴与公民社会相联结的可能性——古典理想与后现代思想的对话

  一 经验学科是否需要先验的奠基?

  二 自然的客观必性与自由的主观必性

  三 现代性的“原罪”:理论对实践的僭越

  四 为民俗复兴辩护就是为自由辩护

  五 “尊重为人的共同权利”

  第十章 “表演的责任”与民俗学的“实践研究”——鲍曼《表演的否认》的实践民俗学目的-方法论

  一 表演的经验性标定与先验标定

  二 表演的职责(responsibility)与道德责任(duty)——实践民俗学先验理想的目的论

  三 对表演的否认是对完全表演的标定——实践民俗学的先验还原方法论

  四 表演的责任和表演的权利

  第十一章 转过身来的大娘娘——民俗学实践范式的“普遍化检验”与“怀疑批评”——陈泳超《背过身去的大娘娘:传说生息的动力机制》的研究

  一 问题:让大娘娘转过身来!

  二 方法:古典抑或后现代的语境论

  三 正题:“按说有”就是“真的有”

  四 反题:“真的有”不是“按说有”

  五 插话:布迪厄谈康德的“普遍化检验”

  六 合题:“德著河汾”

  附录记忆的构成过程与判断所构成的东西

  第十二章 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户晓辉《民间文学的自由叙事》解读

  一 自由目的是民间文学的发生条件

  二 民间文学自我认识的逻辑-历史

  三 对民间文学纯粹形式的先验还原

  四 通过返回未来激活民间文学的起源

  第十三章 民俗学的哥白尼革命——高丙中的民俗学实践“表述”的案例研究

  一 为什么用“实践民俗学”界定民俗学的学科范式?

  二 “公民社会”:民俗学实践研究的先验语境

  三 “双名制”与“经受合法秩序有效规则的检验”

  四 “非遗”:民俗学的实践判断力形式

  五 “表述”:实践民俗学的知识生产与观念性实践

  结语 目的论的学科历史与逻辑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