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无情世界的感情——电影记忆》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13  作者:刘大先

 

书  名:

无情世界的感情——电影记忆

作 者:

刘大先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

页 数:

378 

出版单位:

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33677770

价 格:

48元 

 

内容简介 

  该书以文化研究的方法,结合私人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对自己看过的一些电影作品进行细读和分析,让读者体会到一代人影视文化生活的情趣并从中发现时代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风向标。

 

作者简介

  刘大先,安徽六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著有《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时光的木乃伊》、《本土的张力》、《陈查理传奇:一个中国侦探在美国》(译)等作品。

目录

序:漫长的青春期
绝望的青春永垂不朽
侠与武的死亡与复活
德拉库拉的幽灵:吸血鬼电影的前世今生
那些钢珠一样的欲望
神灵独断之后的人
和陌生人说话
无情世界的感情
美国梦的破灭:纯真与孤独的丧失
第四个故事
最初与最后的爱
老男孩的逃离和回归
相爱后动物感伤
最最遥远的路
一个人跳舞
我们都是热爱游戏的孩子
屌丝传说
最后的寓言
成长的代价
现代性与情感分裂
亲情与流散
两个人的战争
伦理的神
看《色戒》的几种方式
死于荒野
僭越为魔
情感的神话
旧偶像的新生活
新时代的样板戏
华丽与空虚
想象白鹿原
民粹英雄的崛起
作为媒介内容的戏剧
坐直了,吃你够得着的东西
理解世界的限度
小众的流行:作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美剧
故乡•异乡•在路上
回望可可西里
无穷无尽的现实
租妻社会学
致我们这个远离青春的时代
鸡贼成功学
后记

评论: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位作者站在自己客居生活的台阶上,回望自己的观影历程,赋予一些影片以意义。在他的笔下,影像作为一种媒介,在整合了一代“共名”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长一代的文化兴趣以外,扩大了他对别的自我、别的意义载体、别的梦想、别的关注领域的同情,同时也在召唤一些意义阐释或曰社会关怀。因此,这些电影记忆既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中普通个体情感起伏的适应过程,其观影后所留下的思考又是对这看似无情世界的一种有情慰藉。……这部文集中有关电影的评论也是事实、遐想和自我争辩的有机混合体,它以流畅优美的文笔,在呈现作者自身观影记忆的同时,也在以一种讲述自身看电影故事的叙述召集一个听众集体,在叙述与聆听中,个人的成长内容与影像放映的“受众遗产”发生了融合。在这些融合中,个人经验与影像记忆的嵌入、缝合,恰切、妥当、周到而又天衣无缝。它们一同建构了这本书留给读者的“情绪、情感与精神档案”。一如作者在后记中的自我评述:“这是中国社会整体结构和人们精神面目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我个人经历重大人生转折的时期。就像我个体在肉体和精神上的成长,在行文与思想中也可以见到变化起伏留下的痕迹,愿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书也适合广大热爱文艺片的理想观众们阅读,它在结合精神分析阐释影片案例方面具有启迪性,对于作者自身,则便于深化他对生活的理解,通过自我成长的漫漫孤旅。

——王敏(新疆大学)

  《无情世界的感情》不是影评,而是观影随笔。这是最见性情的体裁,自然少了一般影评短兵相接的杀伐之气;而作者的学者身份,又给了全书独特的硬实学养和厚实的文化底色,这是十分可贵的。倘若说怀旧气息是贯穿于各篇的游丝,是青春往事在光影间寻觅藏住故事的树洞,文化梳理无疑代表了一种摆脱柔靡、奔向成熟的思维快刀。这刀简洁明快,有克制的惆怅、存憾的温暖,充满青春的力道。在读《无情世界的感情》时,最大的快慰就在于此。它从不做技术分析帖式的解剖,而是在光影的某处陡然发现文化的分际合流、人类内心的彷徨激荡。……从电影对日常生活的介入程度讲,这是一本现代人的认识之书。电影在此成了一种载体或工具,而收纳这数十篇随笔的《无情世界的感情》却于零散中自成了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就像书中所言,“非理性、元逻辑、无以名状的怪力乱神依然是根植于人类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部分,因为人类认识的暗角无边无际”,读之怆然泪下。

——郑荣健《中国艺术报》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