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09  作者:科研处

 

书  名:

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

作   者:

关纪新等

出版日期:

2006-4-1

字 数:

 33万

出版单位:

民族出版社 

价 格:

 元

 

论著提要:

       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古来有之。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互动早已形成了固有的传统。20世纪,是最后一个被写进文化史册的世纪。无论对于中华民族整体来说,还是对于中华民族所属的56个不同民族个体来说,这个世纪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间段,中国历经了前所未见的、天翻地覆的社会变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振荡与蜕变,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白被引向相似的命运际遇,各民族文学也展现出相近的创作征象与书写特点。假如说讨论此前中华各民族文学相互关系,还要较为严谨地检读史料以验证各民族文学确实存有种种内在关联,那么要接受20世纪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不容否认的连络与沟通这一结论,则要容易得多。共同的环境与命运,近似的道路与选择,是20世纪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考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整体演进态势,会感受到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力。一种是内聚力、整合力,通过各民族文学的切近与交流,促进不同民族文学会通融合。它使少数民族文学领受八面来风,提高前行步速。然而因为有这种作用力,少数民族文学在各自发展中也越来越多地平添着与汉族文学的共同点,衰减着自身的独特性。这是属于趋同性质的力量。第二种作用力是要求少数民族文学保持个性特征的力量,基本诉求是,在进入各民族间高频率、深层次文化交流和充分借鉴他民族优长之际,须提醒自己,防备走失了个性,以便保持一己在中华文化及人类文化当中的话语权。《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一书,全面梳理了中华各民族文学在20世纪互动发展的路径与走势,既提倡各民族文学大开大阖的充分交流,也鼓励各民族的文学创造者充满理性充满自尊精神地完成民族文化个性化持守。中华民族的文坛需要多样性。各个民族在文学上的多元发展,有利于当今文坛多样性的发现和展开。
      《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是国家级重大课题“中华各民族文学贡献与相互关系研究”的组成部分。该书由关纪新主编,约请国内相关方面卓有成就的专家十数人就不同专题撰稿,在统一的学术指导思想下面,对该题目所辖各个方面的问题予以研讨和回答。这部著作由民族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共33万字,设有绪论和4章26节。各章的题目分别是,第一章:功在史册的文学向导;第二章:代表性作家的个案寻绎;第三章:交流互动中的民族文学路径;第四章:从国家文化语境到全球化文化浪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功在史册的文学向导
 第一节 鲁迅,少数民族作家的精神导师
 第二节 茅盾,多民族文学运动的最初倡导人
 第三节 老舍,引导民族文学发展的一面旗帜
 第四节 马宗融,民族文学建设的思考者
 第五节 冯牧,亦师亦友的民族文学指导者
 第六节 玛拉沁夫,民族文苑辛勤的开拓者
第二章 代表性作家的个案寻绎
 第一节 文化交汇时代的民族文学意蕴(以老舍为例)
 第二节 对民族文化的阐释与消解(以沈从文为例)
 第三节 用汉语营造人所不知的世界(以张承志为例)
 第四节 母族文化的执著守望(以乌热尔图为例)
 第五节 能动超越封闭的自我(以吉狄马加为例)
 第六节 出入于双重历史文化空间(以阿来为例)
第三章 交流互动中的民族文学路径
 第一节 新疆地区多民族文学互相交流促进的多点扫描
 第二节 壮族文学审美特征及其对他民族文学的借鉴与交流
 第三节 云南民族文学与中原文坛的交流会通
 第四节 世纪后期朝鲜族与汉族文学思潮之关联
 第五节 和而不同: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文化关系
 第六节 母语的光辉: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探讨
 第七节 多种文化资源对新时期土家族文学的滋养
 第八节 彝族汉语诗歌的文化构成与精神指向
第四章 从国家文化语境到全球化文学浪潮
 第一节 爱国主义:—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中心话语
 第二节 共和国文学环境左右下的蒙古族前草原小说
 第三节 当代经济转型形势下的内蒙古地区各民族文学流变
 第四节 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机遇
 第五节 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化认同
 第六节 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文章来源:本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