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解放前朝鲜移民小说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04-08  作者:科研处
 

 

书  名: 解放前朝鲜移民小说研究 作 者: 张春植
出版日期: 2004年6月 字 数: 313千字
出版单位: 民族出版社    

论著提要:

  解放前朝鲜族小说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初。但由于各方研究者(包括中国朝鲜族学者和韩国学者)的自我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未能对解放前的朝鲜族小说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把解放前的朝鲜族小说作为世界韩民族文学史中的一个类别,将之体系化,赋予其客观价值,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本文将中国朝鲜人小说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部分进行了考察。

  初期小说主要包括1920年代中后期的朱耀燮、崔曙海等的作品,他们将中国经历写进小说,但主要是在韩国国内发表作品的。在他们的小说中,中朝两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表现得最为突出。同时他们把民族文化冲突同贫富矛盾联系起来,形成了新倾向派小说的一条脉络。

  中期小说是指193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这时移民文坛在当地形成,也出现了当地出身的作家。这一时期小说的主要特征为对移民生活的关注、对身份认同意识的追求。前期开垦者的苦难及战胜苦难的意志,与当地中国人的矛盾及矛盾的解决,建设第二故乡的问题等,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得到集中体现,并由此逐渐形成移民小说的独特个性。其代表作家为安寿吉、金昌杰、姜敬爱、朴启周、玄卿骏等。安寿吉、金昌杰等是在当地走上文坛的,并主要是在当地文坛活动,而姜敬爱、朴启周、玄卿骏等则不仅在当地文坛,而且在韩国文坛也很活跃,体现了两地文坛的紧密关系。

  后期小说大体上包括1930年代末到1940年代前半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小说由于恶劣的社会环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言论审阅制度,批判性和抵抗性逐渐削弱,挫折情绪泛滥,世俗化倾向趋浓,甚至出现迎合体制、与体制携手的倾向。对于这些作品,现有的研究大体上是将之打上“国策文学”或“亲日文学”的烙印,全面否定其价值。但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妥协的痕迹,同时也体现移民的生存意志。但是不管是表现移民的生存意志,还是与体制的妥协,都属于韩民族精神史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冷静地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至少可从两方面来寻找其原因。第一,可以看作为朝鲜族移民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妥协。朝鲜族移民为了应对原住民的排斥实现永久定居,首先要图谋与原住民共同生存的方法,而无法顺利实现时,则不得不借助日本殖民主义势力。可以说,这是双重性的身份认同,即作为韩民族的民族身份认同与作为满洲国国民的国民身份认同引起的。第二个原因是,受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的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日本的殖民主义话语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歪曲鄙视韩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想要培植皇国臣民的意识。这些话语与开化期就开始传入的所谓现代科学文明同时进入被殖民者的意识之中,尤其是日占后期,殖民地的国民不知不觉地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共谋者。

  本专著用朝鲜文撰写。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