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年会暨蒙古英雄史诗传统学术讨论会综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14  作者:斯钦巴图

    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年会暨蒙古英雄史诗传统学术讨论会”于2012年5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出席第四届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的部分外国学者列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0篇,宣读论文16篇。
    会议报告分别从对《江格尔》资料建设的反思、《江格尔》一些篇章的故事来源、《江格尔》演唱民俗、听众与演唱者的互动、史诗听众群体的培养、《江格尔》地域传统的研究、人生仪礼与蒙古史诗深层结构等方面探讨蒙古史诗传统,与以往同类会议相比,不仅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而且问题意识和关注点上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从以往关注史诗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等,转而关注史诗本身及其语境。有些报告,例如,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的《从图像到史诗:蟒古思故事研究》,用生动而可靠的实例揭示了佛经故事、唐卡、羌姆舞与东蒙古蟒古思故事之间的渊源关系,不仅对蟒古思故事研究,而且对《江格尔》研究乃至整个史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范式。还有学者,例如西北民族大学的斯琴孟和教授对蒙古史诗研究30多年来的学术史进行整理,对各个阶段重要代表性成果进行学术评价和检讨。
    30多年来,蒙古史诗传统研究始终引领着中国史诗研究向前发展。理论奠基期和理论转型期的代表作《江格尔论》和《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均出自蒙古史诗研究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次会议就是对中国史诗研究理论转型情况在蒙古史诗研究领域的一次检验。事实证明,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导的中国史诗研究理论转型,已经深刻地影响了蒙古史诗研究,使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热衷于探讨史诗的产生发展、史诗象征、历史文化内涵、形象分析等等,现在转而探讨史诗语境、观众与表演者的互动、故事来源、史诗深层意义等等。
    会议的一个亮点是《江格尔》动漫展示,征求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青年动漫专家达赖(大海)在会上展示了他策划制作的《江格尔》动漫作品,介绍制作过程、形象设计理念和创作构想,举办了小型展览。与会中外学者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最突出的特点是,国内外收藏的包括《江格尔》在内的蒙古英雄史诗影音资料、手抄本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的大交流。自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江格尔》、《格斯尔》工作办公室,大规模抢救搜集新疆卫拉特蒙古伟大史诗《江格尔》以来,在连续十多年的时间里走访100多位史诗艺人(江格尔奇),搜集记录了他们演唱的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江格尔资料》十多卷,三卷七十章本《江格尔》,所取得的成果震惊了世界。然而,这还不是全部。人们希望能详细了解新疆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江格尔》《格斯尔》办公室所藏资料,也要求尽早把它们整理成更加科学规范的资料本。本次会议上来自新疆民协的尼玛详细介绍了新疆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江格尔》《格斯尔》办公室所藏《江格尔》资料,让人们初次了解了这部分资料的具体规模、数量、保存状况、分类以及由此体现的《江格尔》过去在新疆各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蕴藏量,使人大开眼界。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籍办的嘎拉丹先生的论文介绍了该办所藏托忒蒙古文古籍详细目录,这也是世人一直盼望了解的。列席本次会议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哈布诺娃教授介绍了在俄罗斯搜集整理和研究卡尔梅克《江格尔》的历史。她的报告透露了之前我国学者不甚了解的重要信息。过去,我国学者都认为卡尔梅克《江格尔》不过30多部,且已经悉数出版刊行。哈布诺娃教授的报告纠正了这种认识,指出,卡尔梅克《江格尔》远不止出版刊行的这30多部篇章,有很多江格尔奇的演唱资料已经录音记录,但没有发表。18世纪70年代,俄罗斯科学院成立不久后,由俄罗斯科学院地理学会向卡尔梅克地区派出的四大科考队搜集的大量资料,目前还分藏在俄罗斯十多家博物馆、图书馆,有的还随带领考察队的外国学者,流落到了异国他乡。这些资料之绝大多数仍被尘封,其中可能还有《江格尔》资料。来自青海省海西州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跃进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青海蒙古族史诗传统历史与现状,传递了关于青海蒙古史诗传统的大量信息。
    会议对学术报告的时间安排,使大家有机会充分交流。这点尤其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肯定与赞扬,来自俄罗斯的学者甚至表示回国后将推广这种会议模式。总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