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五届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04)
我所学者的三项科研成果荣获第五届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08-08  作者:旻 文

   2004年6月17日至18日,我院召开了“第五届(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审会,对我院各单位申报的173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评议。其中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34 项,三等奖 88 项。在众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中,我所入选的三项科研成果全部榜上有名:旦布尔加甫的学术资料本《卡尔梅克〈江格尔〉校注》获一等奖;巴莫曲布嫫的论文《诺苏彝族的述源传统:以毕摩咒经中的仪式化叙事长诗为个案》获二等奖;扎拉嘎的专著《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获三等奖。这里简介如下:

--------------------------------------------------------------------------------

旦布尔加甫
《卡尔梅克〈江格尔〉校注》
民族出版社, 2002年8月
(专著:学术资料)

  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蒙古族聚居区和俄罗斯卡尔梅克地区。俄罗斯境内的卡尔梅克《江格尔》史诗传统,历史悠久,一向为国际学界所瞩目。卡尔梅克语是蒙古语的一种特殊方言,有自己的文字,而且遗存大量古蒙古语词汇,与我国通行的蒙古语及蒙古文有较大差距。该书汇集了在俄罗斯先后四次出版和发表的卡尔梅克文《江格尔》长诗31部,共36000行诗,将其转写成通用蒙古文,同时还进行了校勘,并写出2600多条注释,是目前为止最完备的卡尔梅克《江格尔》汇集、转写、校注本。作者长年在新疆从事民间口头艺术的田野作业,积累了大量资料,又凭借自己通晓蒙古语(含旧蒙文、托忒文、卡尔梅克文、卫拉特方言),兼通维吾尔、哈萨克等突厥语族语言的独特条件,潜心研究,刻苦解读,历时10余载完成。该成果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自发表以来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好评。 

--------------------------------------------------------------------------------

巴莫曲布嫫
Traditional Nuosu Origin Narratives:
A Case Study of Ritualized Epos in Bimo Incantation Scriptures
《诺苏彝族的述源传统:以毕摩咒经中的仪式化叙事长诗为个案》
[美]0ral Tradition, 2002年3月
(论文:英文)

  该文(原文为英文)是作者在10多年田野工作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成果。论文根据第一手田野作业资料,以彝族仪式化长诗为个案,以民族志的写作方式,涉及了本土文化、仪式与文类、文本与表演、口承与书写、变异性与稳定性、功能与意义、多样性与文化认同等七个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而深入探讨了口承文化传统和地方本土观念。该文立足于本民族的民俗生活和口头传统,从田野研究的学术实践中提出理论创见,尤其是将本土学者的“内部知识”优势与国际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前沿理论进行了较好结合。该文提出的“流动的文本”的概念已产生国际影响,其研究程式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也有启示意义。

--------------------------------------------------------------------------------

扎拉嘎
《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专著)

  该书分为四编。“前言”部分通过对清代蒙汉文学关系中各种复杂文学现象的梳理,勾勒了蒙古族文学和汉族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轨迹,从学理上阐明了民族文学关系比较研究的价值。正文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蒙古族文学的翻译家、作家和民间创作的多种文本的分析,对蒙古族、汉族文学之间交流与影响的描述,探讨了蒙古族学者在选择、转译汉族文学作品过程中生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该书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良好反响,其中关于文学“平行本质”概念的创用,对于阐释各民族文学互动关系,具有相当的理论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