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赵 艾:西部开发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在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06  作者:赵 艾

赵 艾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司 副司长)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首先向社科院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贺。实施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加强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根据西部地区的特点,重视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下面讲几点意见。

  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目前为止,四年来的有关情况。四年来,实施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交通、能源、水利和通讯等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取得长足的进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现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很好,所以西部地区的各族人民都对西部开发欢欣鼓舞,觉得西部大开发确实办成了西部各族人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一些大事。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总的形势很好。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其次,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开展口头传统研究,对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乃至对保护西部地区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甚至世界文明遗产将发挥有积极影响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口头传统研究作为紧急调研项目,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族群认同,进行沿丝绸之路口头传统的保护,非常重要。之所以成为紧急调研,看来再不采取措施,可能要出问题。实际上,在西部大开发中,在发展经济,增加GDP的同时不会忽视对文化传统的保护,有种观点认为,在经济开发的同时会破环和毁灭西部地区的文化传统,是不正确的。西部大开发不会毁灭文化。不但不会毁灭文化,而且从一开始就对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保护,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注意文化的多样性和族群认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安排了相当的资金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些资金从各个渠道最后都落实到了有关课题。我也希望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能得到西部开发中安排到文化社会事业建设方面的资金的资助。这个为期三个月的紧急调研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但是我想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文化多样性保护,恐怕是不够的。国家对口头传统的保护,对于西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会做出努力予以支持的。四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投入了100多亿元的资金,具体到支持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有多少,我不掌握。至于再到我们“口头传统研究”能得到多少资助也不好说。但如果 “口头传统中心”能通过努力从有关渠道争取到一些资金的话,对这个事业的发展肯定有好处。必要的资助无疑是重要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都应发挥作用争取资助,把这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在制定西部开发政策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充分考虑对族群认同研究的投入。

  第三对发展口头传统研究这项事业提一点建议。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这块石头不一定能够攻玉,但是也抛出来,供大家攻玉的时候参考。
  一是学术研究应该再开放一点。现在国内的一些研究,一方面强调其重要,但另一方面把研究仅仅局限于一部分人之间。如搞文化研究的学者,往往把这些研究仅仅局限于书斋或学术报告厅,使社会许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人们对学者们的研究及成果缺乏了解,这种状况不利于学术研究。应该加强文化研究与各方面的沟通。比如让搞经济的人、搞决策的人更多地认识口头传统研究的重要性,就非常必要。希望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术研究一定要开放。否则搞研究的学者都很重视,都很热心,都为之献身,作为一番事业去努力,结果外界的人都不知道。隔行如隔山。其实搞经济的,搞企业的不少人对文化事业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开放度不够,外界就很难有足够的应有的重视。其实文化研究对经济研究、对经商等也很有帮助和借鉴作用。所以建立一个开放的研究平台,有利于使文化事业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二是学术研究要采取用现代科学工具。从方法上讲,学术研究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就是把现代和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保护的,或者想让社会知道的口头传统研究其对象是传统的,很脆弱,一不留神就灭绝了。研究传统的东西要用现代的工具和方法,尽可能用IT的手段来研究和保护传统的东西。利用最现代化的手段来研究最传统的东西。
  三是口头传统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所谓与时俱进,就是研究应该有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要走出一条学术研究的新路子。要把学术研究跟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用市场的手段,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学术研究面临的问题。如果这个方面探索好了,我想研究经费应该不是问题。社会对纯文化研究的认可承度也会大大加强,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支持和资助这项事业。所以,希望纯文化学术活动请一些对文化、对口头传统感兴趣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来参与,举办座谈会,圆桌会议,其实很多企业家、很多政府官员对纯文化研究是感兴趣的。但是常常缺乏渠道,或者一个接口。如果纯文化研究能和企业家对接、跟政府官员对接,就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才能够把学术研究从学者的书房里和学术研究的报告厅里解放出来,变成社会的共同财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从事学术研究,这种努力恐怕是必要的。所以学术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走出一条新路子。能够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地筹集课题经费。这样纯文化研究的经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以资助,政府可以资助,从企业也可以得到资助。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本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