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为了保护和传承新疆维吾尔传统文化——麦西热甫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6  作者:郭涵

  2009年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将中国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作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之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申报了。在此之前,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国务院文化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许多媒体的新闻记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政有关领导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麦西热甫》“申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等全体人员为此不懈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同时得到了新疆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他们都为麦西热甫的“申遗”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家为了通过“申遗”,使麦西热甫能够得到全社会更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这个共同愿望,各尽所能,同心协力,整体搭配,无私奉献,共同谱写了一曲壮美动听的天山赞歌。在此之前,许多人为了挖掘、整理和研究麦西热甫更是付出了自己的巨大努力。这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抢救和保护濒临消亡的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维吾尔麦西热甫而努力奋斗。发生的故事鲜为人知,但却感人肺腑。笔者参与了麦西热甫的“申遗”工作,身临其境,感悟颇深,一桩桩,一件件,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际,历历在目。

  由于维吾尔麦西热甫是维吾尔人在新疆这个广袤的大地上生息繁衍过程中积淀的历史悠久,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游戏、口头文学、人生礼俗、社会精神等等有着丰富内涵的活态文化,博大精深,但自古迄今却只是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的,没有用文字等形式把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现在又濒临消亡,所以挖掘和整理时难度相当大。更是为“申遗”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可大家不畏艰难,一鼓作气,克服重重困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昼夜奋战,争分夺秒,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对维吾尔麦西热甫边收集、边挖掘、边整理、边总结、边提炼、边填写申报表和制作申报片,并对申报表和申报片进行了许多次重大修改,终于制作成为了基本上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标准的申报材料。在这次“申遗”工作的每个关键时刻,更是得益于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自上而下、自始至终的全力协调和指导。他也是最早提出并带领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克服重重困难对麦西热甫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国家领导人,在他的全力支持下,新疆有关部门历时3年,挖掘、拍摄、出版、发行了31部不同样式和文化功能的麦西热甫DVD光碟。

  抢救和保护麦西热甫是对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事业做出的又一巨大贡献,参与了这些工作的人们,无论是在挖掘、整理和研究方面也好,或是将其向联合国“申遗”,使之成为全人类同享的文化遗产也好,都是为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非常有益的贡献,都是值得称颂的,都应该被人们永远记住。

  初梦

  2005年上半年,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对这项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起了重要作用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脑海中开始有了另一个想法:如果《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遗”成功了,作为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吾尔麦西热甫是否需要挖掘、整理和研究,并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遗”,争取得到更好的保护呢?他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反复思考,但没有提出来,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那个时候提出来还为时尚早。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了。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振奋,更是大大地鼓舞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各界干部群众。

  2006年3月底,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来到新疆看望了为研究和保护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特别是在维吾尔木卡姆“申遗”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们,并参加了新疆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理事大会。这时,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觉得该是提出考虑保护麦西热甫的时候了。于是,他就试探性地和大家开始讨论麦西热甫的问题。在他的引导下,大家忽然意识到:维吾尔麦西热甫历史更悠久,内容更广泛,囊括并展现了维吾尔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所有种类与精髓,是维吾尔人生产生活方面的百科全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在新疆,维吾尔民族的男女老幼都热衷于举办麦西热甫,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麦西热甫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场地也无特定的限制,室内、室外(如庭院)、葡萄架下、果园里、田野中、集市上、河岸边、河湖畔、胡杨林里、戈壁滩中、草原上,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大宅,还是红柳泥墙的农舍,到处都可以是维吾尔人举办麦西热甫的场所;每场麦西热甫的规模也不一样,参加的人数多少也不一样。但不管怎样,每场麦西热甫都能给参与者带来欢乐和愉快,使大家在麦西热甫场内有机会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和文化艺术交流等等。维吾尔人就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和延续着自己的文化艺术生活。麦西热甫成了维吾尔人生活中的盐。她促成了维吾尔民族各项文化的大发展,维吾尔木卡姆就是以麦西热甫为主要展示、传承的文化空间的。它更是社会的大课堂,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还可以交流生产生活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维吾尔木卡姆已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更应该考虑将麦西热甫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得到全社会的帮助,更好地挖掘、整理和研究,让其发扬光大,使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大家经过初步酝酿后一致认为:完全有必要,并且要立即行动起来。

  然而,想归想,要实现起来可就难了。大家当时也都意识到了,梦想和现实之间似乎没有道路可走。因为在此之前,历朝历代,包括当时,几乎没有人对维吾尔麦西热甫有过任何挖掘、整理和研究,更没有对麦西热甫活动有过任何完整的文字记载,这样庞大的民间文化传统实践活动自古迄今只是靠口口相传。现在,维吾尔族的青少年对麦西热甫真正能够了解的越来越少了,专家学者更是对它研究得少之又少。一部分民间麦西热甫已经消失,还有一部分麦西热甫也濒临消亡。现在突如其来地要对维吾尔麦西热甫进行挖掘、整理,并还要向联合国“申遗”,岂不是异想天开?再说了,一下子拿出像样的东西来就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制作具有高水平的麦西热甫“申遗”材料了!一时间,大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意识到了在实现这个梦想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充塞着千壑万峰,一望无际,成功的把握不大,希望很小,非常渺茫。这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可是,“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困难都吓不倒勇敢而又智慧的中国人民。想到了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它。出现了这种情况,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并没有感到失望,相反,他看起来似乎很镇静。他为党为人民工作了一辈子,处理过数不清的大事小事,有的还相当棘手。

  经验告诉他,作为一个领导者,遇事不但要敢于面对,还更要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并有很好的预见能力,充分估计到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把握时机,掌握火候,适时出击,一举取得胜利。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后果,都有它的发生和发展的先后顺序,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件新生事物,人们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还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当然,他知道,做好一件事,还必须具备激情、胆略、毅力和魄力,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了。一些人有情绪,有想法,他早就预料到了。再大的困难,他从来就没有怕过,出现了这种事情更是不能大惊小怪。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确定正确的方向,认清形势,立即行动起来,并实事求是地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不断实践之,直到取得最终胜利。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尽办法让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他干任何工作从来就不会去被动地等待。行不行,实践说了算。能不能干好是能力问题,愿不愿干好是思想问题。现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家的思想认识问题。他立即与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谈,共同回顾和探讨了维吾尔麦西热甫,特别是麦西热甫与维吾尔民族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以及它在维吾尔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和它深厚的文化积淀。经过他的循循善诱,大家心中豁然开朗了,更深入地认识到了,麦西热甫和维吾尔人形影不离,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十分广泛,是一种文化空间。通过思考,大家充分认识到了拯救麦西热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抢救和保护麦西热甫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必须要立即行动起来。在前进的道路上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做,再重的担子也要去挑,计划好,安排好,把它做好做成功。挖掘、整理、研究麦西热甫是一大盛事,是对中化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贡献,把麦西热甫向联合国“申遗”就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负责,就是对人类社会文化建设的一大贡献。

 

  为了保护和传承新疆维吾尔传统文化——麦西热甫

  2006年4月4日,在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的倡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领导王乐泉、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艾斯海提·克力木拜、聂卫国等领导同志进行了沟通、磋商和交流,很快达成了共识,并得到了新疆五套班子主要领导的坚强有力的支持,成立了挖掘、整理麦西热甫的领导小组。大家一致推举铁木尔·达瓦提同志为该小组组长,选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后为局长)穆合塔尔·买合苏提和企业家吴军先生为副组长。之后,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陪同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先后对哈密、吐鲁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和田等地州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了不少真实的问题,如麦西热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但现在又濒临消亡,等等,为抢救麦西热甫提出了许多务实有效的建议。也从此拉开了挖掘、整理和研究麦西热甫,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中国新疆维吾尔麦西热甫》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保护麦西热甫的工作拉开序幕。

  在对麦西热甫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发行和向联合国“申遗”的整个过程中,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每时每刻都十分关心这项工作,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行为感动了不少人。有人说,他退休之后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家中颐养天年,过悠闲的生活,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利用退休后的充裕时间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在加倍工作,为维吾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事业在拼足马力做贡献。许多人看在眼里,真心敬佩这位领导人。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同志对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评价说:“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很关心文化方面的工作,他的精神令我们很感动。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提到的事情决不放过,一定要做好的。”

  通过深入调研,专家学者们更是一致认为,麦西热甫与维吾尔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过去维吾尔人的生活环境主要就是沙漠和戈壁滩,他们以农业为主,也从事畜牧业,大家生产生活之余主要就是集会参加麦西热甫活动,以这种娱乐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获取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古时候,维吾尔人举行的麦西热甫规模不大,多数又在冬季举办。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维吾尔民族举行的麦西热甫,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种类越来越齐全了。一年四季,每日每时都可能举行,规模大小不一,规模大的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有上万人参与的空前盛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对维吾尔木卡姆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并且出了一些成果。可惜的是,对麦西热甫却一直极少有人着手去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即使有人想搞也不知从何处着手,因为麦西热甫涉及的内容太广泛了,历史非常悠久,全疆各地的麦西热甫也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自从麦西热甫领导小组成立半年后,工作几乎是停滞不前。原因有二,一是大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二是很多人怀疑能不能搞起来。主张挖掘、整理和研究麦西热甫的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有人认为,要尊重原生态的麦西热甫,有人认为要重视现代化的麦西热甫,也有人认为,对麦西热甫挖来挖去,价值没有了,挖得太多了,精华就没有了。半年后,在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的主持下,在同样对麦西热甫保护有着高涨热情的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同志的积极配合下,专家学者们经过几次充分的协商和交流后决定,对解放后留存下来的麦西热甫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精华部分进行原生态的挖掘整理(对麦西热甫进行原生态地挖掘、整理是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一贯的主张)。麦西热甫的古老性、原型的东西不能变,表演方式不能变。麦西热甫的社会教育功能比较强大,在抢救时要特别重视。一句话,要对麦西热甫进行原汁原味地挖掘、整理。全疆各地的麦西热甫,其表现形式各有特色,即:南疆、北疆、东疆的麦西热甫各不相同。所以在挖掘、整理麦西热甫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这一点,要尽一切可能保持全疆各地麦西热甫的原始风貌。

  思想统一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行动了。对于麦西热甫的挖掘、整理,大家遵照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原汁原味地挖掘,突出地方特色,保持不同地区文化风俗特点”的指示精神,经过充分调研后确定了对(主要是农村)最精华、最具有代表性的31部麦西热甫进行挖掘、整理,并定名为“31部麦西热甫”。充分照顾到了全疆不同地区的麦西热甫文化风俗,歌舞习惯,以及乐器、服饰、语言、饮食等的地方特点。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挖掘和整理、拍摄31部麦西热甫时,全疆各地、州、市都安排了人员,特别安排了当地的民间老艺人,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参加这次活动的总计人数达到了1.5万人左右。

  在挖掘、整理麦西热甫时遇到的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这个问题全部是由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解决的。在他的呼吁下,得到了一些老朋友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的大力资助。就这样,在没有向政府和群众要一分钱的情况下,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为开展挖掘、整理麦西热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挖掘工作如何搞?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但最保险的办法就得摸着石头过河。先搞试点,后推广。在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的主持下,由吾买尔·萨依木等导演负责,主要由新疆艺术学院参与,分别在阿克苏和喀什两地区各抽出一个县,并在每个被抽出的县中费尽了千辛万苦,寻找麦西热甫的民间传承人,搜集有价值的场景资料,纪实性地首先拍摄了两部麦西热甫。这一成功,充分证明了挖掘、整理麦西热甫的想法是可行的。大大鼓舞了人心,大家一时间兴趣很高。在此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大家认真总结了试点拍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梳理思路,形成了指导行动的初步理论,制定了下一步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标准,又安排了19部麦西热甫的拍摄工作。这一次还采取了大包干的承包办法,每个行动小组都必须按照事前制定的标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验收不合格的要返工重搞。这一次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事前计划周密,组织到位,准备充分,大家在拍摄过程中群策群力,克服了重重困难,都想尽一切办法按时完成了任务,拍摄的麦西热甫基本上都合格了。最后,又安排了10部麦西热甫的拍摄工作,很顺利地又完成了。

  整个31部麦西热甫拍摄工作完成后不久,有一些参与了麦西热甫拍摄时表演艺术的老人相继去世了。大家顿时感到了挖掘、整理麦西热甫的紧迫性。当时大家虽然感到一些麦西热甫老艺人的去世让人十分惋惜,但也感到十分庆幸,多亏行动得早,要不这些老艺人所掌握的麦西热甫艺术很可能就会因他们的离世而永远无法寻回。

  31部麦西热甫制作完成后,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等同志对光碟认真审查了5遍,力争不出问题。最后,他们又在自治区人大培训中心用了5天时间对麦西热甫进行了终审。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时任)和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同志等对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的身体十分关心,生怕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累垮了身体,尽量让他少参与一些具体的工作。但铁木尔·达瓦买提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从头到尾都要参加,对每项工作都认真过问和仔细审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历时3年,于2008年5月初终于完成了对麦西热甫的挖掘、整理、拍摄工作,并出版31部麦西热甫DVD光碟。同年的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协办的新闻发布会,对31部麦西热甫DVD光碟进行公开发行。

  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文化部部长蔡武的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等共计约300来人。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铁木尔·达瓦买提、丹珠昂奔、努尔·白克力等领导同志讲了话。会议开得很成功,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不但扩大了对维吾尔麦西热甫的宣传,还为麦西热甫向联合国的“申遗”工作造了声势,做了很好的铺垫。

  2007年12月份,当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为了麦西热甫的事情,专程从北京回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时,笔者到他的家中看望了他。在谈话中,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向笔者提出了希望写一些有关维吾尔麦西热甫的文章,并且说:“麦西热甫是维吾尔独有的、活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维吾尔民族中影响广泛,只要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麦西热甫。我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检查和督促大家,要很好地开展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发行麦西热甫的工作。麦西热甫在逐渐消失,现在若不及时挖掘、整理,让其重放光彩,等彻底消失了就再也无法寻回,会非常遗憾的。时不我待,我们要早日行动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争取早日让其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这项抢救性的工作也要以人为本,也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方面,要做到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知识,要做到原汁原味地挖掘、整理,要尽一切努力保持其原始风貌。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一方面对得起祖先,一方面也对得起现代人,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在随后的时间里,笔者对维吾尔麦西热甫进行了尽可能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于2008年6月完成了题为《不能让遗产变成遗憾》总结和整理麦西热甫文章的初稿,并征求多方意见,特别是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了近40次的修改,最后呈送给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审阅,定稿后收编在了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2008年新疆报告文学》一书中,并翻译成维文刊登在了《新疆艺术》杂志上。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尽管笔者的水平有限,又对麦西热甫的了解很肤浅,文中的问题很多,但还是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肯定。

 

  考虑如何申报

  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在保护新疆文化遗产方面给自己定下了三大目标,让维吾尔木卡姆、维吾尔麦西热甫和新疆的坎儿井向联合国申请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全人类都了解、尊重和共享这些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其继续为人类的文明事业发挥作用。维吾尔木卡姆已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和口头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他的心愿总算完成了一个,但他并不满足,他还要一鼓作气完成另外两个心愿。于是,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敦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向文化部打了一个报告,要求将麦西热甫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

  2008年5月份,文化部回函支持新疆维吾尔麦西热甫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并提议与其它国家联合申报。这是因为,当时还存在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名额问题。当时联合国分配给每一个缔约国每届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申报名额,若与其它国家进行联合申报就不会受到名额方面的限制了。这虽然可行,但却牵扯到了更多的具体问题,如,别的国家是否愿意联合申报,还有经费问题,专家问题,调研问题等等。尽管如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不愿放过这个机会,立即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研究联合申报的可行性。1个月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强烈要求下作出了重大让步,决定文化遗产缔约国“申遗”时不设名额限制,把原来的申遗名录改成了两项:“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缔约国申报的项目若当届评审通不过,四年后可再报;若迟报,可参加下届(两年后)评审。之后,文化部要求新疆立即向文化部递交一篇介绍维吾尔麦西热甫的文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承担了此项任务,加班加点,赶写出了《关于麦西热甫文化空间的说明》一文报到了文化部。20天之后,文化部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下了文,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写出1000字左右的“麦西热甫”简介。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在文化厅的安排下,紧急行动起来,进行认真调研后写出了麦西热甫的简介。

  新疆立即成立了“申遗”小组

  2008年7月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收到了文化部的正式文件,根据文化部的指示精神,经过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同意,文化厅成立了“自治区文化厅《中国新疆维吾尔麦西热甫》‘申遗’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完成《中国新疆维吾尔麦西热甫》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候选工作。

  组长由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同志担任,顾问有两个:伊明·艾合买提(新疆艺术学院原院长)和邹启山(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调研员),成员有:马迎胜(文化厅办公室主任)、艾尼江·克依木(文化厅对外(港澳台)文化联络处处长)、申文涛(文化厅计财处处长)、李季莲(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迪力夏提·帕尔哈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涵(新疆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阿尔斯兰·阿不都拉(新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阿不都许库尔·吐尔迪(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艾娣雅·买买提(新疆艺术学院人类学院研究所所长)、吾买尔·萨依木(新疆电视台一级导演)、阿木提江·热合木吐拉(新疆歌剧院摄影师)、买买提·肉孜(新疆电视台导演)。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该领导小组还下设了两个工作组。1、申报表撰写组。组长由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兼任,组员由迪力夏提·帕尔哈提、郭涵、阎建国、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牙生·木合甫力、艾娣雅·买买提、艾赛提·巴拉提组成。2、申报片和辅助资料编辑组。组长由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兼任,副组长由郭涵兼任,组员由谭朝晖、阿木提江(负责摄像、整理音像资料)、阎建国、吾买尔·萨依木、买买提·肉孜(负责申报片脚本撰写和编导)、梁立(负责图片)、刘湘晨、乌丽亚·司马义(顾问)组成。

  2008年8月20日(星期三)北京时间上午10:00,在文化厅六楼会议室,由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主持召开了文化厅《中国新疆维吾尔麦西热甫》“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成立暨工作任务布置会议,并阐述了这次“申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会上,文化厅办公室主任马迎胜同志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标准,并向大家强调说明了2009年3月16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接受完整申报材料的截至日期。遵照这个时间,会议安排了“申遗”工作组的具体工作时间。总的工作进程安排是,先填写申报表,再依照申报表写申报片的脚本,然后依照脚本到全疆各地进行麦西热甫场景资料拍摄,制作申报片。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会后就立即行动起来了。迪力夏提·帕尔哈提、牙生·木合甫力、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和笔者都抓紧时间各自写了一稿申报表初稿汇总到了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那里。

 

  讨论

  《中国新疆维吾尔麦西热甫》申报工作程序正式启动起来了。“申遗”组同志们首先对“申遗”工作充满了期待,但每个人都明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又没有成熟的麦西热甫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完成这样高标准的任务,难度是非常大的。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大家一时间心里没了底。但无论如何,行动是硬道理,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入题,并且要大干快上,只争朝夕,工作还要做得扎实有效。当时,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申报表的初稿。大家经过酝酿后,最后阿厅长指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牙生·木合甫力来承担申报表初稿的起草工作,并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时,新疆艺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所所长艾娣雅·买买提女士提出要求由她来写初稿,说自己从事维吾尔麦西热甫的研究工作有一定时间了,有一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阿厅长同意了她的请求。

  2008年9月11日下午,在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的主持下,专家学者们对艾娣雅·买买提的初稿展开了讨论。首先由艾娣雅·买买提宣读了自己撰写的申报表初稿,然后,各位专家学者就初稿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可以说,进入状态后,大家的发言是不留情面的,有什么说什么,围绕着麦西热甫这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不管意见如何,大家都是很认真负责的。

  专家学者们针对艾娣雅·买买提女士撰写的初稿进行认真的讨论后,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艾娣雅·买买提女士作了详细的记录。在此情况下,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要求艾娣雅·买买提把大家的意见综合一下,对初稿进行认真修改。艾娣雅·买买提女士愉快地答应了。定于9月20日完成修改稿。

  9月21日上午,专家学者们又一次在文化厅六楼会议室举行会议,专门对艾娣雅·买买提教授的修改稿进行讨论。这一次的讨论更深入了,更具体了。专家们提出了要对麦西热甫进行定位,以前的定位不够清楚。对麦西热甫的定位就是确定其“身份证”。麦西热甫到底是什么?要说清楚。也就是给麦西热甫下定义。关于给麦西热甫下定义的问题上,有专家提出了要对麦西热甫进行全面研究,抓住麦西热甫的特点,用高度概括性的词语准确描述,或从广义的角度,或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描述。要说清楚,但不能重复。

  在艾娣雅·买买提女士进行了两次修改稿之后,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又指定新疆艺术学院原院长伊明·艾合买提同志来完成申报表的第三稿。同时,安排制作《申报片》的准备工作,指定由阎建国同志负责申报片脚本的撰写工作。

  9月28日上午,“申遗”组专家学者又一次集中到了文化厅六楼会议室开会,讨论伊明·艾合买提同志撰写的第三稿申报表。大家又一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肯定了第三稿的成功之处,紧接着大家就又提出了各自的一些看法。这一次,大家统一了不少认识,又补充了不少新东西,有了许多新看法,新认识。由于伊明·艾合买提院长要到北京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于是,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就指定由笔者来撰写第四稿。

  这天下午,由迪力夏提·帕尔哈提主持会议,召开由申报片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到全疆各地进行麦西热甫场景资料的拍摄工作。拍摄组分成三组,分别去东疆的哈密和吐鲁番两地区、北疆的伊犁地区和南疆的喀什地区。每一个组都安排了打前站的同志一人,负责与当地政府进行联络并安排工作,导演一人和其他工作人员若干。根据新疆的特殊情况,到了10月份,天气随时都会发生大的变化,有可能会下大雪的,到时会大大影响到麦西热甫场景资料的拍摄效果。一旦这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麦西热甫的“申遗”工作,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求申报片组每个片区的负责人立即造计划作预算,在10月7日之前必须出发并开始工作,10月17日之前一定要结束对麦西热甫场景资料的拍摄工作。这是硬任务,死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任何可松懈的理由。

  这次的“申遗”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组织协调和财力上都给予了全方位足够的支持。

  申报片的同志们各自按计划行动去了,而笔者也在家中抓紧时间起草申报表的第四稿。随后,笔者经过对第四稿的修改,完成了申报表的第五、六两稿。这期间,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通过文化厅索要了笔者撰写的第五稿麦西热甫申报表。

 

  抓紧时间拍摄麦西热甫场景资料

  三支拍摄组分别到了南、北、东疆三地。南疆以喀什地区为主,由艾赛提·巴拉提同志打前站;北疆以伊犁为主,由阎建国同志打前站;东疆到了哈密、吐鲁番两地区,由牙生·木合甫力同志打前站。由于事前的周密部署和很好地安排,再加上每个拍摄组的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并由迪力夏提·帕尔哈提等同志统一协调、指挥和巡视,结果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收获了大量的珍贵的、原生态的麦西热甫场景资料。

  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得到了喀什地区文体局、麦盖提县文体局、岳普湖县文体局、伊犁州文体局、伊宁市人民政府、哈密地区文体局和吐鲁番地区文体局等有关单位强有力的支持。各地群众更是踊跃参与,积极配合,使拍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

  新疆专家制作出了申报材料初稿

  2008年11月17日上午,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主持召开了一次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牙生·木合甫力、艾娣雅·买买提、艾赛提·巴拉提、阎建国和笔者,主要就是讨论笔者撰写的麦西热甫申报表的第五稿。笔者首先通读了第五稿,大家听后肯定了这次申报表的填写格式基本上符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列入标准,但内容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次讨论后,根据大家的一些意见,笔者对第五稿作了修改,即为第六稿。

  在这次讨论会上,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忽然意识到了若按这种方式进行下去,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效果也不理想,必须改变。他主张要把专家学者们集中到一个地方去进行全封闭讨论,一鼓作气解决问题。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办事很迅速,他不拖不拉,立即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完全支持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的这一想法。

  2008年11月19日上午,在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的安排下,阎建国、艾赛提·巴拉提、牙生·木合甫力、艾娣雅·买买提、阿不都克力木·热合曼、谭朝晖、徐鹿和笔者等人先行住进了乌鲁木齐市的新运宾馆,当天下午就在该宾馆的八楼会议室开始讨论麦西热甫申报表。会议由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主持。

  这次讨论,共进行了十天,11月28日下午基本结束。这十天时间大家抓得非常紧,白天讨论,有时晚上还要看麦西热甫的毛片子。这次的讨论不同以往,这次是一项一项地过,讨论到哪里就解决那里的问题,要求彻底解决,不留尾巴。这期间,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拿下!”大家也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一直激励着自己开展工作。

  这次讨论是以笔者撰写的麦西热甫第六稿和迪力夏提·帕尔哈提、牙生·木合甫力、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曾经撰写的初稿,以及艾娣雅·买买提的第二稿和伊明·艾合买提的第三稿为基础进行的。艾赛提·巴拉提拿来了笔记本电脑,把笔者第六稿的电子版输入到了电脑中,逐条逐句地过,最后他把大家讨论通过的每一句话一一记录了下来。这次大家首先取得了一致的思路是:必须严格按照申报表的要求进行,不走弯路,申报表封面上提到的,内文中必须说明,重点要突出,顾及要全面,还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更要解释到位。迪力夏提·帕尔哈提、阿不都克力木·热合曼、牙生·木合甫力、艾娣雅·买买提、艾赛提·巴拉提和笔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申报表的讨论上,阎建国同志主要负责申报片脚本的撰写工作,他是根据大家讨论通过的申报表的内容写申报片的脚本,谭朝晖和新疆电视台、新疆音像出版社的几位同志(如:徐鹿、陈刚、韩芸霞)审阅10月份从全疆各地拍摄来的所有的麦西热甫场景资料。

 

  讨论一开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给麦西热甫下定义的问题。要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这可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因为,到那时为止,新疆没有任何关于麦西热甫方面解释的权威性东西,对麦西热甫的描述还是处在公说一套,婆说一套的地步,没有统一起来。那天下午的讨论是非常激烈的,针对麦西热甫的定义问题整整进行了一下午,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确定为:“麦西热甫是维吾尔民众自发组织的,集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社区传统文化空间。此遗产囊括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游戏、口传文学、人生礼俗、民族认同、社会精神等诸多方面。她是历代维吾尔人传统伦理道德、民俗礼仪,语言文学与民间艺术等知识的社会大学堂。”

  定义的问题解决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封面上要求“简述遗产存续状况,对其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提出的保护措施”

  大家经过认真的总结讨论后,在遗产申报表上填写上了如下内容:

  维吾尔谚语:“想学知识去学堂,想学做人去麦西热甫”。表明麦西热甫在维吾尔人中的影响,证实了麦西热甫是最具民族特色、社会功能最为凸显、文化价值最为丰富的遗产。大量史料证明该文化传统是维吾尔文化在其历史长河中独有的释世方式与寓人态度。

  麦西热甫存续状况令人堪忧:虽然各社区麦西热甫尚能反映其标志性特征,但实践频率由原来的经常举办,变成长时间举办一次;实践范围也在逐步缩小;舞台化程式结构在逐步取代民间传统表现特色;表现程式日趋混乱;传承者后继乏人;传承方式的活力日渐削弱,愈发倾向于执导编排化;已出现重歌舞表现,轻其它文化表现形式的倾向;社会功能大为削弱,原型文化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由政府牵头构建麦西热甫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实现此项保护措施现代化框架是社会各系统共同面对的当务之急,将会有效地扭转传统麦西热甫濒临消亡,使这一人类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这个申报表的重点和难点是“遗产的说明”部分,关于这一项的讨论,大约花了两天多时间。《急需保护名录》的遗产申报表标准格式要求字数上不超过1000字(英、法文单词),并且说:“该遗产属于《公约》第二条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申报材料中最重要的一节。请务必用清楚、完整的说明,证明被提名的遗产符合《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遗产的说明应该为委员会提供足够信息,以便其确认:

  该遗产是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的组成部分,包括与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该遗产世代相传,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历史,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被社区、群体不断地再创造;

  该遗产为相关社区和群体认同感和持续感;和,

  该遗产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与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称的要求相符,并且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申报时,对遗产的描述应列举该项目所有标志性的特性,包括其现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的分析、传统持有人和实践者的特点、对遗产肩负特殊责任的人员的各种特殊作用或类型等。

  按照申报表格的要求,大家集思广益,在以前讨论的基础上对麦西热甫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麦西热甫的历史记载也进行了说明。特别是总结出了麦西热甫的五个标志性特征是到位的,抓住了麦西热甫的基本特点。大家也的确为此下了一番苦功夫。

  概括起来讲,这五大特征是:(一)、组织程序性:麦西热甫是由组织者、艺人和公众三部分组成。组织者“依给提比西”——首领是麦西热甫整个活动的主持人,被赋予处理麦西热甫事务的最高权力。首领手下另有几位助手。这套由麦西热甫公众推选产生的活动实施人确保麦西热甫有序进行规范化的文化空间表现程序。这种程序会让人们自然感受到只有漫长的历史沉淀才能具备的时空与才智共生的结构力量。(二)、多样性:(Ⅰ)种类多样:流传有“刀郎麦西热甫”、“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塔合麦西热甫”、“开依提麦西热甫”、“阔克麦西热甫”、“米里斯麦西热甫”、“库车麦西热甫”、“于田河麦西热甫”等多种维吾尔麦西热甫。(Ⅱ)表现形式多样:有音乐、舞蹈、诗歌、游戏、竞技、风习礼仪等文化表现形式。(三)多元性:古“丝绸之路”文明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文化背景使麦西热甫文化元素呈现出多元性。(四)即兴性:麦西热甫是充分展示个人才华与即兴技能的舞台。(五)民众性:“哪里有维吾尔人,哪里就有麦西热甫。”麦西热甫是最能吸引民众的文化场所。

  接着,大家经过充分讨论,在“遗产说明”的最后部分填写道:“麦西热甫是伦理道德学校:麦西热甫自古以来就是维吾尔人民接受良好伦理道德、个人情操及品质的谚语、格言与劝诫作为主要宣传教育内容之一。麦西热甫是维吾尔人的语言文学摇篮:她孕育、促进维吾尔民间文学的发展。麦西热甫是维吾尔人的艺术殿堂:这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德才并举的艺术人材。麦西热甫是人民的学堂:她是人民习德风俗礼仪的启蒙学堂。麦西热甫还是对自然知识与生产经验进行传承交流的盛会。

  植根于维吾尔人生活的麦西热甫,其形态多样的乐舞艺术,显现出多种文化因素的共融;古典诗歌与即兴诗作的表现,反映出维吾尔民族热爱生活,准确地概括生活与情感的能力与个性;传统游戏与竞技活动,显示出维吾尔民族的文化。流传至今的维吾尔麦西热甫可以让人们从广度上了解维吾尔民族,对于探讨维吾尔文化乃至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发展、影响、才智与勇敢的性格;民俗民风的展现,勾勒出维吾尔族传统的人文背景。维吾尔麦西热甫既容纳了人民崇尚高雅文化,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通俗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遗产的说明”填写完毕后,接下来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填写好,那就是该遗产“急需保护的必要性”。这一栏有两项内容:a.遗产的存续状态b.威胁和风险状态。大家开动脑筋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达成一致:“经过漫长的传承延续至今的维吾尔麦西热甫,其文化表现形式虽然仍然具有传统麦西热甫的标志性特征,但社会功能已大为削弱。现存的麦西热甫,其表现形式与内容残缺不全。由于历史变迁及各种社会因素,麦西热甫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其存续状况令人堪忧:各社区麦西热甫实践频率由原来的经常举办,变成现在长时间才举办一次;实践范围也在逐步缩小;舞台化程式结构在逐步取代民间传统表现特色;表现程序日趋混乱;传承者后继乏人;传承方式的活力日渐减弱,愈发倾向于执导编排化;已出现重歌舞表现,轻其它文化表现形式的倾向;原型文化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维吾尔麦西热甫的传承与保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难以扭转其濒危的局面。社会的不断变革与迅速发展,传媒方式的快速普及,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大等因素冲击着、动摇着、分解着固有的绿洲本土传统文化体系。自发的群众性麦西热甫活动在数量上迅速递减;麦西热甫聚会的规模愈来愈小;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各类流行文化渗入各维吾尔社区,青年一代对麦西热甫等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在社区中,能够完整规范地主持麦西热甫活动的司仪越来越少。随着老一代的离去,与他们一同消失的将是一代代维吾尔人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麦西热甫传统。这样的结果,是每个维吾尔人都不愿面对的。麦西热甫的传承与保护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联合国的保护和支持。由中国政府牵头构建麦西热甫保护与传承的现代框架是需要社会各系统共同面对的当务之急。”

  在“最近和现在为保护遗产所做的努力”一栏中,经过激烈争论概括总结出了中国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及人民为保护麦西热甫所做出的贡献,并肯定了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为抢救和保护麦西热甫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填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制定了尊重、继承、保护和振兴民族文化的有关条款。中国拟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2005年,中国新疆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刀郎麦西热甫’已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塔合麦西热甫’已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阔克麦西热甫’和‘开依提麦西热甫’已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一些地方政府已从上世纪开始对麦西热甫传承人进行了普查并给予了扶持。2006年初,在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亲自对新疆的麦西热甫进行了全面考察后,并和中国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以及新疆地方政府领导进行了沟通、磋商和交流达成了共识,加速了对麦西热甫的挖掘、整理和抢救工作。成立了以铁木尔·达瓦买提为总负责人的麦西热甫工作小组。2008年9月,31部《中国新疆维吾尔麦西莱甫》音像光盘已正式出版发行。

  麦西热甫的研究已纳入中国国家级研究课题。新疆部分高等院校已设置‘麦西热甫’专业。新疆电视台等媒介正在积极宣传麦西热甫。但这些努力远远跟不上麦西热甫的消亡速度,做好抢救和保护麦西热甫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联合国的支持,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在随后的时间里,大家进一步完善了申报表中其它事项,到11月28日基本结束。这期间的最后一段时间,大家开始观看由谭朝晖导演等编导的申报片,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2008年11月29日-30日,“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成立大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新运宾馆参加麦西热甫申报材料撰写工作的绝大部分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教授田青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振涛两位专家也从北京来到乌鲁木齐市参加了这次会议。这对我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在30日中午,我们在昆仑宾馆的一个小会议室里,邀请到了这两位权威专家,举行了一次小型会议,让这两位专家审阅了我们搞的麦西热甫申报材料。两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诚恳意见,对申报材料提出了不少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后,迪力夏提·帕尔哈提等同志来到了从北京来乌鲁木齐市参加这次会议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的家中征求意见。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首先对申报片进行了认真观看,接着又对申报表逐字逐句地进行审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修改工作

  2008年12月20日,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和阎建国两位同志把麦西热甫的申报材料送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进行初审。这时其它省区市也将急需保护的“申遗”材料送到了这里。国家专家委员会专家们审阅了全国各地上报来的“申遗”材料,提出了不同的修改意见。当审阅了麦西热甫的申报材料后,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特别是对申报片提出了更多的修改意见。专家们认为,申报片太编排化、太显化妆了、场面太华丽了,整体内容和十二木卡姆没有什么两样。

  2009年1月15日,在北京的新疆饭店二楼综合会议室召开了为期一天的《中国维吾尔麦西热甫》“申遗”专家论证会,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同志主持。这次会议邀请了麦西热甫抢救和保护工作总负责人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同志、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副处长张敏女士、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邹启山调研员、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等同志参加,新疆方面参加的人员有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外,还有新疆艺术学院原院长伊明·艾合买提同志、自治区文化厅办公室主任马迎胜、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兼自治区“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季莲、新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兼新疆“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和新疆电视台导演潭朝晖等人。这是一次决策性的会议,新疆“申遗”工作组在北京邀请到的都是国家“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领域里重要的顶级专家。对申报材料的成功制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各位领导和专家首先审阅了新疆专家已经填写的麦西热甫申报表,接着又集体观看了麦西热甫申报片。随后,由在新疆负责这次麦西热甫申报片编导工作的谭朝晖介绍了申报片的剪辑情况。接着,各位专家针对麦西热甫申报材料发表了各自十分尖锐、到位、具有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敏说:“这是我们确定的申报项目,也是要争取成功的项目。新疆有一个非常好的申报基础,一是申报木卡姆的经验比较成熟;二是《玛纳斯》申报比较成功,基本上是一次就过了材料的初审。这个项目的申报截至时间是3月16日,为使国内专家多提些意见,要求2月28日前报文化部。

  有几个问题我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麦西热甫在什么时候举办,在什么地方举办?是不是加了许多其它的民俗活动?我们面对的国际评委是不了解的,应讲得清楚些。二是这个项目有无跨国界分布的问题?如有,要说清楚,这是一个要求。三是片子的做法基本是对的,要求是对文本的一个立体表述,教科文组织评审时要交给专家看的,由专家提出意见给专家委员会,所以涉及演出学术方面的内容如果不是必要的就不用说,以免专家提出疑问。四是麦西热甫的传承方式是怎样的,要说明。五是在字幕中列举了许多不同的麦西热甫,应在多样性中说明,否则,别人看不明白。六是提出的联合国的支持和全人类的努力,要改变提法,联合国更强调的是本社区的政府和民众如何努力。七是本遗产在维吾尔传统文化中的定位和价值,要予以说明。”

  紧接着,乌丙安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是个急需保护的项目,主要应强调其濒危的情况。目前的文本的片子基本符合。

  我们对麦西热甫的定位是‘文化空间’,在文本和片子上要多做些文章,保护是如何保护文化空间,应是整体的。分量要够,价值要突出,跟国外的要有比较,突出自己的特点——文化内涵,必须在这方面下力气。

  我对麦西热甫的看法是:一是与国家级名录和自治区级名录对上了,重复的东西太多,虽然要强调,但不能都是这样,能否把不同地区的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麦西热甫强调出来。文本中强调的多样性,必须把其不同的特点讲出来,否则看不出来。由于共同的东西太多,不能完全以地域的区别来表现,应让联合国专家看到其形式的综合、多样,从而形式不同的文化空间。不能只在文本和解说词中讲有音乐、有舞蹈……如果能从节俗、婚礼、游戏、春游等去讲,不是一个文化空间,而是多个文化空间。应突出的不是地区分类,而是文化内涵的分类。两者结合起来才行。在地方,比较注重本地区特点的突出,但这对评审专家来说是不重要的。现在的画面太平淡,我对在割礼、麦收、人生礼仪等时空举行的麦西热甫感兴趣,这不是一般的联合会,还是具有很丰富的内容的。所以说濒危,是因上述的文化空间丢掉了,文化内涵丢掉了,这样才能让专家首肯。这方面改动不难,把有的微观相应扩大即可。

  关于‘各地’的用法要注意,站在中国的角度,各省是各地;站在新疆的角度,各村也是各地。在世界范围,维吾尔族是一个民族元素。”

  邹启山同志提了三点,他说:“1、过去申报维吾尔木卡姆时,强调了一个特点问题,即要与别国的相区别。麦西热甫在其它国家有没有,如果没有可忽略。如果有,可能与木卡姆申报时差不多,要提一下。2、对麦西热甫的价值、特点、举办场合要突出、要很明确。尤其是与木卡姆到底是何关系?3、在讲濒危时,对危险的地方,其保护措施要简练,要提出效果的预期。”

  刘魁立也提出了三个观点,他强调说:“1、文本、片子没讲清的是民俗的核心,光讲人生礼俗是不够的,没有一个很完整的表述。其周期性也看不出来。其固定的时空应该还是有的,比如婚礼。现在这方面没有讲清楚。片子表现得比较好的是其中的各种活动的外在形式,而民俗方面的内容表现弱。片子的节奏一直比较紧张,没有段落性,缺乏间隔和段落,让人喘不过气来。因此,显得主题不太清楚。还有,所有的画面都很丰满,这样做就使其濒危性难以体现出来。3、文本中的濒危性讲得都还可以,但是太分散,应把相关联的事整合在一起来说。‘多元性’看不太出来,可在别的地方带一句。‘伦理教育的学校’没展开,也展不开,有些话说得太满,可能达不到,需要在文字上作些推敲。”

  张振涛:“1、濒危性还是看不太出来,在镜头上要体现出来,要解决这个濒危性的问题,应与其它项目表述方式不一样。2、申报片中加国徽、法律文本最好不用,可用其它镜头来代替,不要太突出政治性。3、怎样说清楚麦西热甫与木卡姆的关系和区别,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很担心国际评委就此提出问题。维吾尔木卡姆在新疆是分布很广的,但它是一个精品的、曾进入宫廷的文化遗产,而麦西热甫是始终在民间的。还有,麦西热甫是非常地域性的,一定要强调它与维吾尔人人生礼仪的密切联系,否则一般人看不懂的。一定要让大家知道它与木卡姆有哪些不同。它不像木卡姆那样有许多宫廷艺人、文人等的加工,而麦西热甫始终是民间的,它有自己的价值,说清楚了,这样的申报才是有意义的。申报片在表现上,应把民俗的东西更强调一些。目前镜头的密度太大,节奏太快,缺间歇,缺结构感。重复的镜头最好不要出现。4文本中所提的古籍《魏书》中的一段话可以不写,对联合国专家来说,因不是英文典籍,其意义不大。可以提一下是什么古籍,但要有年代说明。文本中,‘多元性’和‘多样性’两者的表述差不多,没有必要重复,可以合并。”

  马迎胜:“是否就叫《麦西热甫》。因为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在申报时,就是以其在民间的习惯称谓《玛纳斯》来申报的。联合国已经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许多都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前缀。”

  大家都同意。随后,围绕项目的内容简介,大家又提出一些意见。

  张振涛:“‘麦西热甫是……的总称’后面不要用句号,应连贯起来。”

  马迎胜:“‘囊括’一词不对。这一段应说明三个问题,一是麦西热甫是流传于各地各种麦西热甫的总称;二是作为一种文化空间承载了哪些内容;三是作为维吾尔族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具有哪些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刘魁立:“人生礼俗不应放在这里面。”

  这次研讨会进行了大半天,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一直坚持参加,大家劝他回去休息,怕他身体受不了,他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而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要和大家一起讨论到底。他这种精神让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

  最后,他总结说:“首先感谢大家对麦西热甫的申报这么关心和支持。文化部蔡武部长也非常关心这件事情。从今天的讨论更加感觉到了,我表示感谢大家。

 

  在讨论中大家基本认可了申报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是要重点修改好的。讨论中有很多好的具体意见,我相信,也有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蔡武部长的重视下,希望能够申报成功,使我们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在今后还有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我经常考虑的是麦西热甫能不能申报成功,过去3年已经拍摄了31部麦西热甫,也出版了,现在的申报是很重要的一步。对申报工作我抱有很大的希望,特别是经过今天的论证之后。申报片也很重要,现在有不少资料,应在现有资料中选择好的资料来予以说明。要抓紧时间,时间关系到胜利。跟不上时间的节奏就麻烦了。阿厅长有很多任务,但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谢谢大家!我们共同努力,希望能成功。”

  这次研讨会的收获是巨大的。会上,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后发现问题很多,必须加强力量。于是,在送走北京各位专家后,顾不上吃午饭,紧接着召集新疆申报组同志们再次会商,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也不肯离去,一起参加了。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阿厅长提出,接下来由马迎胜同志负责修改麦西热甫申报表,李季莲同志负责麦西热甫申报片的后期制作工作,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也十分同意阿厅长的决定。马迎胜同志考虑到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迟疑着不敢表态。直到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也提出相同要求后,才接受了任务。

  话分两头,马迎胜同志对工作非常负责,非常敬业,他接受修改麦西热甫申报表的任务后,就立即行动起来了。1月15日当晚,他首先对已经填写过的申报表进行了仔细阅读,并综合了这次会议上各位专家的意见,对照联合国的申报要求找问题。夜已经很深了,他又敲开了和他一起来北京参加这次会议的住在北京新疆饭店的伊明·艾合买提同志的宿舍门,听伊明·艾合买提同志介绍几个典型的、不同文化功能的麦西热甫的具体情况。伊明·艾合买提的介绍使他受益匪浅。

  经过仔细研究之后,他发现以前撰写的麦西热甫申报表对麦西热甫的文化空间和社会功能等许多方面写得不够、不清晰、不到位,必须进行重大修改和补充。之后,马迎胜同志用了三天时间修改了一稿。其主要内容如下:

  封面(部分):

  D.推荐项目的内容简介

  “麦西热甫”广泛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社区,由于地域或功能的不同,其表现形态丰富而多样,是实践维吾尔人传统习俗和展示维吾尔木卡姆、民歌、舞蹈、曲艺、戏剧、杂技、游戏、口头文学等的主要文化空间,是民众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民俗礼仪、文化艺术等的主要场合,是维吾尔传统节庆、民俗活动的重要部分。

  E.简述遗产存续状况,对其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提出的保护措施

  在当今农村社区仍在一定程度上存续着麦西热甫的传统活动,但分布失衡。城市社区的传统实践萎缩严重,或不完整,或已停止。城镇化和现代化影响巨大,缺少传承人,以及年轻一代追求时尚,使本遗产存续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抢救、保护本遗产对于存续维吾尔人历史传统、保持族群文化身份,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相互尊重,意义重大。

  申报本遗产列入“急需保护名录”,是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尊重,也是对申报国、相关社区和群体保护、传承本遗产的极大鼓舞。保护措施包括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保护机构,鼓励相关社区举办有助于本遗产存续的实践活动,由相关社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评选本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鼓励他们培养新的司仪和民间艺人等,较完整保存其符合传统的文化空间、生态特征、传承机制和发展活力,提高本民族后代接触、实践传统的兴趣,减缓和消除危及本遗产存续的威胁与风险。

  内文(部分)

  2.遗产的说明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麦西热甫”意为“聚会”、“场所”,是古代维吾尔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产和发展。汉文典籍《魏书??高车传》(公元553年)和阿拉伯文典籍《突厥语大词典》(公元1073年)中有所记载。

  麦西热甫是组织、依程序举行的传统民俗实践活动,通常依岁时节令、传统节日和民众生产生活需要,在比较宽敞的室外场院举办。参与者主要由被称为“依给提比西”(民众公推的司仪,被赋予主持活动中礼仪、歌舞、游戏、模拟判案等事务的最高权力,常配有几位助手以确保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应邀表演的民间艺人和公众三部分组成。一般有数百人参加,每个人都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麦西热甫的传统实践内容丰富。一次完整的麦西热甫,包括维吾尔木卡姆、民间歌舞、曲艺、戏剧等表演,以及口头文学、竞技、游戏等各种群众喜爱、积极参与的活动。麦西热甫既是民间艺人展现精湛技艺的重要“舞台”,又是司仪调解矛盾、维护伦理的“法庭”,也是民众习德传统礼仪、自然知识、生产经验的“课堂”和娱乐身心的“游乐场”。麦西热甫是承载维吾尔人传统最为重要的文化空间。

  已经有数十种不同名称的麦西热甫,体现了其社会和文化功能的多样。如:在辞旧迎新的春天举行“阔克(青苗)麦西热甫”,在婚礼、成年礼、丰收、节庆时举行“获夏勒克(喜庆)麦西热甫”,在调解矛盾、平息纠纷时举行“那玛库力(道歉)麦西热甫”,为批评不道德行为、教育民众而举办“开依提(惩戒)麦西热甫”,为组织一次文学评论而举行“克依塔甫罕(评书)麦西热甫”,等等。麦西热甫名称前缀的词语,即是其不同文化功能的表达。

  麦西热甫主要由熟悉举办规则、程序和文化内涵的司仪,以及经常参加麦西热甫、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传承。他们或经前辈司仪、优秀民间艺人师传习德,或在经常参与麦西热甫实践活动中习得。得到民众普遍认可者,才会被公推为麦西热甫司仪。同时,麦西热甫的传承也离不开参与实践的广大维吾尔民众。

  麦西热甫作为维吾尔人实践传统的文化空间,已成为维吾尔人文化传统和民间风俗的一部分,为本民族成员提供丰富的传统知识、持续的文化身分认同感,被认为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抢救保护麦西热甫,既与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要求相符,又顺应了遗产提高存续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急需保护的必要性

  a.遗产存续状况

  麦西热甫作为分布广泛的传统实践空间,今天在新疆维吾尔人聚居的农村社区仍可见,有些地方还较好地保存了其传统文体形态,为民众提供了实践传统的机会和持续不断的文化身分认同。而在城市维吾尔人社区,依照传统举办的麦西热甫已极为少见,或已简化、不完整,或已丧失了其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由于历史变迁及各种社会因素,麦西热甫的总体存续境况堪忧。

  一是麦西热甫的举办频率正在降低,即使在文化传统保持较好的农村社区,也由原来经常举办,变为偶尔或长时间举办一次;二是麦西热甫传统文化形态正在逐步变异,特别在城镇社区,麦西热甫除保留了自娱性群众歌舞之外,基本不再有木卡姆演唱、游戏等其他活动,其传统形态的完整性正在缺失;三是麦西热甫社会和文化功能的多样性正在弱化,许多特殊功能的麦西热甫已难见到;四是麦西热甫传承后继乏人,年轻一代追求时尚而对传统实践不感兴趣,对本遗产的存续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麦西热甫的传承活力迅速减弱,活动程序日趋紊乱,其存续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b.威胁和风险状况

  尽管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民众已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但麦西热甫仍然面临严重威胁和巨大风险。

  城镇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使麦西热甫所依存的农耕文明生态环境迅速被改变。民众依照传统自发、有组织的麦西热甫实践活动数量锐减,或内涵变异,麦西热甫社会传承机制面临严重威胁。现代传媒快速普及,外来文化冲击越来越大,使许多有特色的麦西热甫逐渐停止,其丰富多样的社会和文化功能日趋萎缩,或被取代,面临消亡的危险。

  老一辈麦西热甫司仪和民间艺人逐渐衰老或故去。如喀什市的尤勒瓦斯·伊明(1924-2003)、吐鲁番市的卡斯木·艾则孜(1936-2006)、库车县的阿不都·热扎克(1938-2008),都是当地杰出的麦西热甫司仪和优秀民间艺人,已经去世。追求时尚、罔顾传统、价值观变化很大的年轻人,对传统实践越来越不感兴趣。能够完整、规范主持麦西热甫活动的司仪已寥寥无几,其实践活动规模缩小、人数减少,传承链条面临断裂的巨大风险。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麦西热甫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深刻了解并能规范主持麦西热甫各项活动的新司仪,以及掌握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民间骨干群体,提高和扩大本遗产实践的频率与范围,缓解并逐步消除影响本遗产存续与发展的威胁和风险,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马迎胜同志把申报表改完之后,通过网络发到了北京有关专家和自治区文化厅有关同志征求意见。当文化部的专家们阅读了马迎胜同志修改的麦西热甫申报表之后大加赞赏,其中有一位专家说:“老马太了不起了!”

  随后,专家们又给马迎胜同志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马迎胜同志又马不停蹄地修改了几稿,直到各位专家都认可为止。

  1月15日会后,在阿厅长的要求下,新疆的“申遗”小组决定紧急邀请中央电视台着名导演张宁先生负责麦西热甫申报片的后期编导制作工作,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和谭朝晖导演协助张宁先生工作。

  这时,张宁先生已经买好了回江苏老家过年的飞机票。新疆“申遗”工作组的同志们请求他把飞机票退掉帮一帮新疆“申遗”工作的忙。阿厅长答应补偿张宁先生的一切经济损失,并保证能让他按时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张宁先生盛情难却,就退了飞机票,随着新疆的同志们于1月19日下午来到了乌鲁木齐市。

  张宁先生对新疆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他曾经应文化部外联局之邀拍摄过维吾尔木卡姆的专题片,以12国语言翻译、出版,供我驻外使馆、机构开展文化交流使用。对麦西热甫他也很感兴趣。在金鑫宾馆安顿下来后,张宁导演顾不得休息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中。他首先与马迎胜同志一起,用半天时间把申报片脚本重新撰写完成。当晚,他又阅读了联合国关于“申遗”材料方面的具体要求,然后又阅读了麦西热甫申报表,迅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申报片的每一个画面都要反映出麦西热甫的个性,表现出每一部麦西热甫的不同文化内涵。

  张宁用了三天时间每晚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夜以继日地把31部麦西热甫DVD光碟和年内从全疆各地拍摄的麦西热甫场景材料,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保存的麦西热甫资料全部看了一遍。看后,他对麦西热甫进行了通盘思考和全方位把握,对视频画面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更加准确的定位。思路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对材料进行剪辑。张宁不愧是个高手,他很快就制作出了高水平的麦西热甫申报片。他制作的片子不但大气,而且特色鲜明,又顾及全面,也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展现了麦西热甫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艺术含量,显示了麦西热甫的群众自发性、组织程序性、多样性、即兴性等重要特性,以及它的强大的社会功能,画面清晰,声音悦耳动听,更重要的是用画面艺术手段说明了麦西热甫正处于濒危时期,再不进行快速抢救,很有可能就会永远消失。

  2009年2月7日-2月14日,李季莲、迪力夏提·帕尔哈提、谭朝晖、陈刚、苏海龙和中央电视台导演张宁等人先用了四天半时间制作出了由张宁编导的麦西热甫申报片。之后,又邀请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的副处长张敏女士和邹启山同志一起审看这部申报片。他们看后首先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其中包括解说词。

  等申报材料中文稿全部通过后,“申遗”小组的同志们立即在北京找人把它翻译成了英语,制作成了正式的中、英文两种麦西热甫申报材料报到了文化部。

 

  关键时刻

  2月20日,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性的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面的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上报联合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方面的“申遗”项目。这可是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新疆方面只有李季莲同志一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正式报到文化部的项目有11个,根据要求必须刷掉5个,保留6个,保留下来的项目名额不分先后。李季莲等同志一下子紧张起来了,要是麦西热甫不能顺利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就算白费了。不能听天由命,必须努力争取,李季莲这时拨通了阿厅长的电话,将情况向阿厅长作了紧急汇报。阿厅长听后非常着急,立即向在北京居住的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作了汇报。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马上与李季莲同志通了电话指示说:“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退缩,要积极主动地向相关专家讲清楚麦西热甫的实际情况,征得专家们的认可和支持,不能放弃一切可能的机会!”

  得到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的指示后,李季莲同志心里稍微有了安慰,紧张情绪有所缓和。办法总比困难多,她那时想的和做的最多的就是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各位专家讲清楚麦西热甫,争取得到专家们的认同。当然了,麦西热甫能不能通过,是个未知数。李季莲只感觉到身上有泰山般的重压,新疆人民都在盼望着她能带给大家一个大好消息。这些希望此时似乎一下子都变成了天大的压力向她压来,分分秒秒都让她难以忍受。这时,让她想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这难道就是铁律吗?不,不可能!麦西热甫的“申遗”是很有希望,这才是真的。此时此刻,她也只觉得是在听天由命。后来的结果出来了,麦西热甫凭着实力取得了胜利,文化部决定:把《麦西热甫》列入2009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名单。这既圆了李季莲同志的心愿,更是圆了全新疆人民的心愿。

  答谢晚宴

  2月23日下午6时许(北京时间),在新疆驻北京办事处伊斯兰餐厅,麦西热甫“申遗”工作的总负责任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举办了一场麦西热甫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答谢宴会。参加会议的除了铁副委员长和他的夫人外还有: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处长杨志、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副处长张敏、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调研员邹启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中国艺术研究院科教处处长马盛德、中央电视台导演张宁、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兼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季莲及铁副委员长的秘书等人。

  这次宴会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会议由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主持。他首先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得知(2009年)2月22日麦西热甫被确定为上报联合国项目后非常高兴,为表示感谢之情,在此和夫人一起请大家小聚。他说:“此次申报工作得到了(文化部)蔡武部长、王文章副部长、丁伟部长助理的大力支持,是在座的各位和新疆同仁一起拼搏努力的成果。我一直很重视此项工作,从2008年起就已主持拍摄了31部麦西热甫,并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新闻发布会,现在麦西热甫虽然确定上报联合国,但还需要继续工作,我抱有很大信心,下面的工作还需各位多多支持。”

  继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讲话之后,张庆善副院长发言说:“每次见到铁(副)委员长或者到铁(副)委员长家,都被铁(副)委员长对新疆文化的关心和热爱之情深深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坚决落实铁(副)委员长的指示,上下一致,力争做好每一步的工作。”

  屈盛瑞副司长则表示:“从木卡姆的申报到今天的麦西热甫申报急需项目,文化部对新疆的工作都非常重视,我们会对新疆的工作给予帮助,请铁(副)委员长放心,文化部会努力、中国常驻团也会努力,也望铁(副)委员长在申报工作经费方面多做呼吁。”

  外联局国际处处长杨志则根据实际情况指出:“感谢铁(副)委员长的盛情,您如此重视新疆的文化事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我们都深受感动,文化部以及部领导对新疆的工作都非常重视。而且新疆和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良好的合作机制,国际处有几位长期从事非遗申报的同志,他们经常参加国际规则的制定,在非遗方面为国内做了大量的工作。新疆也有很得力的工作班子,再加上新疆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是很有成效的。但是,由于本次申报不论是代表作名录还是急需保护项目,中国所报出的数量都超过了联合国的要求,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我们有决心把工作做好,最终还是要由联合国确定。”

  最后,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作小结,他说:“新疆的文化事业发展很快,木卡姆申报代表作获得成功,麦西热甫的申报工作也不能落后。麦西热甫的申报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得到了文化部的支持,艺研院的帮助,新疆党委、政府、文化厅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新疆艺术研究所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申报成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但凡对本工作有贡献的人,新疆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了申报而申报,申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切实的保护。但随着现代化的加快,我们的民族记忆正在丢失,许多青年人已经不再关注民族文化和传统,我们的民族文化岌岌可危,所以说目前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保护民族文化,我们现在就是在为后代造福,同时新疆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通过申报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也是打击三股势力的一个极好的手段。现在我的家已经变成临时办公室了,经常接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同志……,但我和我的夫人非常高兴能为此项工作尽些力量。在申报过程中,有许多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如:上次出资拍摄31部麦西热甫DVD光碟的就是汉族同志,他主动出资,就是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精神可佳。我们决不能辜负新疆各族人民的关心与支持,对于申报工作,只有抓准、抓紧、抓住不放,才有成功的可能。再次感谢大家支持新疆的文化事业,并衷心希望各位共同努力把申报的后续工作做好。今天,略备便宴,以表感谢。”

 

  好消息传出后

  2009年3月3日下午,麦西热甫作为中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候选项目在文化部获得通过的消息迅速传到乌鲁木齐市之后,正在因申报麦西热甫而累病住院治疗的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厅长激动万分,兴奋得当天晚上一夜没合眼。马迎胜同志更是兴奋不已,这一阵子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虽然这还只是第一步的成功,这也算是暂时的安慰了。正在新疆南疆开展工作的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同志听到这个大好消息后,欣喜若狂,更是没了睡意。此前,他是因为麦西热甫“申遗”一事,由于紧张过度,造成了长时间昼夜不眠,这一次就更加严重了。事后,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专家们会诊后说这是因为他劳累和紧张过度引起的。毫无疑问,这都是因为麦西热甫的“申遗”担子压得太重太紧造成的。其他每位参加过麦西热甫“申遗”工作的同志,如: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伊明·艾合买提、阎建国、牙生·木合甫力、谭朝晖、艾娣雅·买买提、梁立、陈刚、徐鹿、艾赛提·巴拉提和笔者等诸多同志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了这一初步的成功。

  补充修改

  麦西热甫的材料作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报到联合国之后,联合国共来了四封信函,其中有一些是索要麦西热甫补充材料的,并对维吾尔麦西热甫的申报表提出了至少六处修改意见,特别强调要写明群众的参与情况。马迎胜同志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对麦西热甫申报表进行了有重点修改。每一次修改都要对申报材料进行重新调整,每次都付出了他很大的心血。之后,他还得负责把修改好的中文材料翻译成英文,再把中英文申报材料一并寄到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直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彻底满意为止。

  一波三折

  《麦西热甫》申报列入2009年急需保护名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申报文件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政府间委员会指定2名非中国籍专家进行评审。

  本应于2009年7月可收到教科文组织秘书处转来2位专家评审报告的,可是由于新疆“7·5”事件,网络不通了,直到8月上旬,自治区文化厅才收到由文化部转来的关于《麦西热甫》的2份专家评审报告和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处长的来函。其中一位专家从技术层面上提出意见,认为“麦西热甫”与“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应是同一个遗产,故建议不列入急需保护名录,投了反对票。另一位专家虽然完全同意并建议将《麦西热甫》列入急需保护名录,但其评审意见却包含了政治偏见以及对《公约》的误解。由于时间关系,已不容我们做出解释了,自治区文化厅经请示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文化部同意,决定按照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处长的建议,放弃《麦西热甫》2009年的申报,改为申报2010年项目。马迎胜同志针对两位评审专家的意见,加班加点,对《麦西热甫》的申报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补充,改为申报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名录材料。李季莲同志积极联系、安排做好修改材料的英文翻译工作。赶在上报截至日期2009年8月31日之前,于8月22日,将修改后的英文申报书和复秘书处处长函正式发出。

  这一举措的采取,既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法程序设定,通过延期申报使2009年的申报文件和两位专家的评审报告作废,又有效防止了《麦西热甫》申报失败,以及可能给我国造成不利影响的严重后果。

  2010年8月30日,自治区文化厅再次收到教科文组织秘书处转来《麦西热甫》申报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名录的专家评审报告。评审专家还是原来的那2位。但是,原来不建议《麦西热甫》列入名录的那位专家,接受了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关于麦西热甫与木卡姆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补充材料说明,改为同意并建议将《麦西热甫》列入急需保护名录。而那位原来建议列入的专家由于其不改变自己的观点,由支持转为反对,将评审结论改为建议不列入名录。这使得《麦西热甫》的申报工作,由2009年时的面临技术、政治两方面问题,变为2010年主要面对政治方面的问题。自治区文化厅负有既要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又要争取《麦西热甫》申遗成功的双重责任。

  此时,自治区文化厅《麦西热甫》“申遗”工作组面临下一步工作的“三难”境地:其一,如果我们既不作任何表示,也不撤回申报文件,该申报项目将进入下一评审程序,相关政治观点将通过合法平台向世界传播,我们的申报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国家利益、形象将受侵害;其二,如果我们不作任何表示,只是简单地将申报文件撤回不再申报,有可能造成申报国不负责任的负面影响;其三,如果我们仍采取撤回2010年申报,再提交2011年申报的做法,评审专家不改变,此项目申报面临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厅党组书记韩子勇和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经过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决定向文化部提出我们的意见,即坚持申报,做好工作,争取成功。在文化部牵头和各有关方配合下,于2010年9月20日召开了《麦西热甫》申遗专题论证会。论证会对2位国际专家的《麦西热甫》评审报告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麦西热甫》申遗所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充分论证了各种选择方案的利弊,并在可操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提出的意见初步达成了共识和工作建议:一是《麦西热甫》继续申报不撤回;二是有针性地提出我们对不当评审意见的“说明”,提交教科文组织秘书处;三是要求将我们的“说明”与两位专家的评审报告一并在教科文组织网站上公布,发出我们的声音;四是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深入做好相关工作,争取《麦西热甫》申报成功。

 

  为了落实论证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在文化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文化部主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010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经文化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组派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任组长,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调研员邹启山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巡视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马迎胜任组员的工作组赴法国,在我常驻团大使的领导和安排下,与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处长举行了很好的会谈。会谈前,在阿厅长主持下,马迎胜与邹启山同志不顾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疲劳和时差造成的不适,连夜准备会谈材料的法文。会谈时,由马迎胜同志主谈,邹启山同志亲自担任法文翻译并作补充。在听取了我方合理有据、分寸得当的意见后,塞思尔·迪韦纳处长当场答应我方关于公布“说明”材料的合理要求,并表示了支持《麦西热甫》申报的态度。当日下午,我方提供的“说明”材料即已在教科文网站上公布,供各缔约国查询。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5次常会将于2010年11月15日至1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情况,考虑到《麦西热甫》申报工作的特殊性,为在会上进一步做好工作,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经文化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在参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中,特意安排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的马迎胜同志参加,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会前,针对常会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马迎胜同志与文化部外联局同志一起,制定了应对预案。

  ——2010年11月15下午,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5常会评审《麦西热甫》项目时,还是出现了“激烈讨论”的情况。由于会前作了充分准备,在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杨治代表中国发言,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事实之后,会议通过了《麦西热甫决议案》,并剔除了其中的不实之词,否决了要求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意见,《麦西热甫》终获申遗成功。当会议主席雅格布·奥勒·米亚龙(肯尼亚国家遗产和文化部常务秘书)举起木槌重重敲下,宣布《麦西热甫》通过列入名录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许多国家代表站起来向中国代表表示祝贺,这是本次会议中惟一一个最热烈的场景。由于会议情况通过教科文组织网站现场直播,全世界都可看到这一幕动人的情景。

  《麦西热甫》申遗成功之时,正当新疆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疆历史性机遇,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之际,使这一重要的文化事件有了特殊的意义。

  一是《麦西热甫》申遗成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文化主权和民族尊严。同时也充分说明,文化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中央老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积极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的正确决策,在文化部支持下所采取的一系列工作对策主动、慎重而且正确,新疆和内地各民族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和无私奉献,特别是伟大祖国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与亲和力、感召力,都是《麦西热甫》申报工作一步步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是《麦西热甫》申遗成功,使得新疆成为目前全国拥有3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3个省区之一(其它为浙江省和福建省),而且我们申报成功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彰显了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支持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对保护和发展新疆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也充分体现了中央有关部委在支持和帮助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对新疆的“文化兴边”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给予的特殊重视与大力帮助。

  三是《麦西热甫》申遗过程的曲折、复杂,深刻启示我们,在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重视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于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为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朝前走,去迎接更大挑战,争取更大胜利。

文章来源:天山网 2011年04月08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