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格萨尔》演唱艺人 (资料图片)
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老人(资料图片)
在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世遗”)中,我国已有昆曲、古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9月24日,我国又有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交至联合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轮的“世遗”评定。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35个项目的文本和专题片已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具体结果将于明年公布。该负责人透露,在这35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史诗、中医、少林寺功夫和印刷术等,都是重点推荐项目。其中,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著名藏族史诗《格萨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将有望获批,而负责申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新疆艺术研究所的申报工作也已准备就绪。
《格萨尔》:
充满生机的民俗事象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形态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史诗《格萨尔》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当时入选国家级“名录”时,专家、学者对其濒危性曾进行过研究和调查。调查发现,这部史诗自古主要由民间说唱艺人口头相传,民间散落着为数甚少的手抄本,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正因为面临失传,所以国家将其纳入名录,力求保护。
然而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申报“世遗”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教授向记者介绍:“这个变化就是,不再过分强调遗产的濒危性,而是更看中其在当代背景下对社区、对群众仍然存在的功能,即传承价值。”这一改变可能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联合国的评定标准产生质疑有关。当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价值是不能忽视的。
《格萨尔》是一部活形态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这样的传承现实刚好与联合国标准相符。这也要求负责申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重新补充材料,着重介绍其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民俗事象。
据尹虎彬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为此专门调动了3个研究室的12个人,组成工作小组。小组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将2004年以来所做的田野调查素材经过改编和重组,按照新的要求整理成5000字的中英文申报书,10分钟和60分钟的中英文专题片和由40张图片组成的资料。
在制作过程中,尹虎彬说,他们还参考了新疆木卡姆艺术的申报专题片,大家认为新疆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表现传承活动方面,更是让人觉得震撼。在借鉴和总结后,小组终于在9月24日之前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玛纳斯》:
难能可贵的认同感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琢磨,融进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烈的民族特色。《玛纳斯》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新疆北部特克斯草原、塔城等柯尔克孜人聚集的地域。此外,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北部地区也有《玛纳斯》流传。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史诗。
1个半月前,文化部下达文件,要求做好《玛纳斯》申报“世遗”的准备工作,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了表格添写小组和申报片剪辑小组。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季莲负责申报专题片的拍摄和剪辑工作。李季莲说,比起木卡姆艺术的申报,这次准备时间很紧。木卡姆艺术用了1年多的时间准备文本和专题片,而这次要在1个半月内都准备齐。于是,小组开始马不停蹄地工作起来。这1个月里,开了两次包括全国和本地《玛纳斯》专家和传人参加的研讨会,经过9次修改,逐字逐句地讨论,终于形成了精炼的成稿和专题片。
李季莲说,这次上交联合国的《玛纳斯》专题片是在1个月时间里重新拍摄的。拍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的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的教授以及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导演等人都不辞辛苦地给予指导。
在老玛纳斯奇(奇:演唱的艺人)居素甫·玛玛依的故乡阿合奇县,李季莲带领工作人员拍专题片时,被当地的玛纳斯奇们深深地打动了。李季莲回忆,当时把县上的玛纳斯说唱传人都集中起来拍了一次短片,回来后又觉得镜头不够,达不到要求,需要再补充镜头。但这些艺人们都是从老远的地方赶来的,说拍得不合适,要再重新来一次,真是有些过意不去。不等李季莲提出来,州政府就开始替他们重新组织这些玛纳斯奇们。他们也都很积极地再次赶来,在拍摄过程中不但听从导演指挥,毫无怨言,还觉得自己能为《玛纳斯》做点事情,特别光荣和自豪。当地的艺人都说,把片子传到世界各地去,让大家都了解《玛纳斯》,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居素甫·玛玛依是唯一能演唱23万余行玛纳斯的玛纳斯奇,今年已经90多岁高龄的他,虽然无法再演唱,但是听说要拍片子,他也坚持了几个小时,一直给李季莲等人介绍玛纳斯,这种精神让李季莲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认同。
据李季莲介绍,玛纳斯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它的保护、传承已经迈上了一个台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在阿合奇县、柯尔克孜州都成立了保护单位。对于玛纳斯奇,政府也大力鼓励,给予资助。例如,在阿合奇县,有10名玛纳斯奇可以得到一个月500元的补助,而其他30名玛纳斯奇能得到每个月230元补助。如今,居素甫·玛玛依的全本《玛纳斯》已经完成了汉文翻译工作,将会陆续出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