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遗保护进入新阶段地震灾区非遗保护纳入议程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刘琼)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今天召开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抢救保护了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了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普查工作初见成效,名录体系初步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取得新进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逐步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态势良好,宣传教育力度加大,队伍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今年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2008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包括近百场演出、展览、讲座等。除了这些明显的进展之外,周和平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地区认识不足,保护工作进展缓慢,组织和领导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地方还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现有的保护工作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与保护工作实际结合不紧等。为此,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类保护及传承人培训班、法律法规建设等,将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此外,重视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抢救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援灾区做好恢复重建工作,也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代表,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和计划单列市有关同志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