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闭幕
新华报业网讯 苏州 8 日电 为期 3 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闭幕。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宣读了苏州论坛共识,张桃林副省长致闭幕辞。
本次论坛由国家文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演讲,省委副书记任彦申与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分别致辞。 300 多位与会代表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界定、政府机构与社会力量的角色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机制、保护工作的经验与方法以及昆曲艺术的保护等 5 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华北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指出,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从民众生活出发,贯彻原真性整体性原则,防止片面的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中国社科院刘魁立教授强调了知识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智力支持,指出学者的研究与保护的实践不该是“两张皮”。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认为,大都市这方面的任务更加紧迫,有必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指标。
副省长张桃林表示,我省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做好资源普查、学术研究等基础工作,借鉴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努力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保护、弘扬、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文化遗产保护达成《苏州共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闭幕
2005-7-9
苏州日报讯(记者 倪晓英 实习生 严正冬)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 ” 、第二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上午落下帷幕。
几天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保护工作的实践者以及昆曲专家学者,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方法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界定、政府机构与社会力量的角色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的保护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共同的保护理念,达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共识》。
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宣读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共识》。副省长张桃林致闭幕词。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代表市委、市政府祝贺论坛和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他说,苏州作为举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和 “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定点承办城市,将力争把它们办成国际性的文化论坛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国家民委专职委员荣仕星,文化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苏州市领导徐国强、周向群、陈炳斯等出席了闭幕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苏州论坛共识》概要
《共识》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科学、教育、艺术和经济价值,是国家的财富,是体现民族生存的重要标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工作,逐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制,借鉴和吸纳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逐步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跨学科合作,积极开展保护模式和保护方法的探索,学习借鉴国际社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成功经验,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共识》认为,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主体,要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尊重历史传统,维护文化形态,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共识》倡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办成定期的国际性的交流平台。
--------------------------------------------------------------------------------
我所学者刘魁立研究员和朝戈金研究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