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申遗冲动不等于历史担当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18  作者:沈坚

  在刚刚过去的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和江西三清山顺利过关,分别当选为“新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至此,中国遗产地的数量已升至37个,名列世界前茅。从目前全国各地来看,具有“申遗”意愿的待选项目仍多达200个,这表明,我们的潜力、后劲相当大。而问题在于,作为这块土地的主人、这个民族的后代,我们能够永久地管好这份家业,守住这份遗产吗?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国人对于在国际舞台上申遗,已从过往的闻所未闻、不太熟识,变为积极投入、热衷参与。这无疑是好事,却也不乏隐忧。申遗成功,必将大大提高有关遗产地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开发宣传的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大把赚钱,推动经济增长,直至彰显相关官员的政绩。正是缘此,各级政府和官员乃至当地百姓,也就产生了极为炽烈的申遗冲动与热情。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招徕游客,对文化遗产、文物遗迹胡改乱建之事,屡见不鲜,拆毁真古董,却营造大批假古董,目的无非以假乱真,盲目扩充景点数量,以便向游客卖票圈钱。于是,也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荒唐事例。嘉峪关长城被无端嫁接上一段假城墙;江南水乡的街巷愈修愈新,景点愈造愈多;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就是圆明园的重建之议。依此思路,只怕雅典巴台农神庙、罗马大斗兽场都该另行装修,埃及狮身人面像,亦须重塑金身、给塌鼻补缺了!

  申遗为了什么?首先还在履行我们的承诺与责任,是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传统、保护祖先留下的自然环境和我们生存的家园。开发利用、发展旅游、谋取一定的经济收益,都是可以的,但必须从属于首要目标,是第二位的,这个关系绝对不可颠倒。申遗没有一颗平常心,没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以偏概全、本末倒置,只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据《文汇报》,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7月18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