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报刊摘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
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丛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2-03-14  作者: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创新。

  首先是学术理论创新。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从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扶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和学科发展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大力扶持对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大力扶持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大力扶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有现实作用和长远影响的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

  其次,方法和手段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研究方法与手段,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这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其次,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的互相启发是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比如,王国维的“古史二重证据法”是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傅斯年的“语言文字比较的考据法”是历史学与语言学的结合。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的相互启发,这一点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中尤其重要。此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还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创新。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更新,而且直接促成了新兴领域、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第三,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不适应科研生产力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发挥的体制机制,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科研管理机制、人事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国际合作管理机制以及后勤服务机制等诸多环节、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关键在于创新人事制度,建立严格的“退出”和“淘汰”机制,建立起具有竞争、激励功能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和科研辅助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消除现有科研体制机制的弊端,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严格考核、奖罚严明,高效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

  第四,传播平台创新。加强学术传播平台建设,抢占学术理论制高点,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保障,也是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本条件。传播平台创新要把政治性寓于学术性之中,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深入研究、把握信息化时代学术传播的规律,重视新技术、新媒体在促进学术研究、扩大学术影响中的作用,加强“报刊出版馆网库”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学术传播平台,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术发展的传播渠道和网络。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创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核心和灵魂。

  (民文所创新办摘编自王伟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2012年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9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