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研究所三十年多来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口头传统资料,在学科建设与资料学建设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历史传承,为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遗产的档案建设做出了努力。“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音影图文档案库”作为创新工程项目,带有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学研究的双重特点。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民文所的学术科研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文所全体人员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把“走基层”落到实处。
民族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助理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吐孙阿依吐拉克等一行赴新疆喀什,与喀什师范学院协力人员共同完成维吾尔族“达斯坦”的收集调研工作,对当地的民间艺人卡德尔、胡达拜尔地、西布勒的传统弹唱曲艺进行采录,记录、整理说唱内容,制定录制标准和财务预算支出等。由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吴晓东主持带领的“南方民族口头文学资料搜集”项目组成员前往云南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对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民俗仪式活动及口头史诗进行调研采录和资料搜集。
同时,执行研究员王宪昭到云南哈尼族地区对哈尼族十月年期间神话流传和分布情况做了有关调研,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图文资料。创新工程子项目“藏族格萨尔艺人系列档案”项目组成员杨恩洪等赴青海西宁、西藏拉萨和那曲等地进行田野调查,与当地研究人员一起,共同搜集、整理格萨尔说唱艺人才让旺堆、扎巴、玉珠等六位艺人的说唱录音、录像及文字资料,并在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召开小型座谈会。此次调查将为创新工程格萨尔音影图文档案库建设准备大量材料。
民族文学研究所还把地方艺人请进来,作为“田野调查”的重要补助形式。民文所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签订了合作录制两位蒙古族民间艺人说唱活动的协定,共同录制来自辽宁的包•朝格柱说唱《说唐》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敖特根巴音说唱《青史演义》。
民族文学研究所紧紧围绕创新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音影图文档案库”建设,在落实抢救性调查、搜集资料工作和制度化建设的管理工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新的录入标准,规范了资料入库的流程,强调在资料的规范性和深度挖掘等方面做好工作,对工作的开展方式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并结合田野调研培养了实践能力,为推进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